罗非
古蔺县公路养护中心 四川泸州 646500
可持续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宣布的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经济发展高度依赖交通运输。我国农村面积远超城市,多数制造业、农业的生产加工都以农村为基地,因此,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十九大战略布局的实现,还危及农村的地方经济发展。当前,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高度重视,对地方给予了大力扶持。但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要随时关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各级政府应尽快完善出台相关配套管理制度,加强对资金、质量等方面的管理,让农村公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农民致富路。
考虑农村公路修建的环境,不同地方的公路应选择不同的施工设备和材料,在公路建设开始前,应按其特性挑选相应品牌、质量、规格的设备材料。如进场的设备材料存在质量缺陷,就会造成风险隐患,进而影响公路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因此,建设单位不仅在设计时要充分考量设备材料的相关数据,在施工的各个环节更要加强监管,让设备材料质量成为公路质量的保障[1]。
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气候环境、地质地貌差异较大。公路设计时如不能将气候因素加入其中,不仅会拖累公路建设速度,还会使建设质量和使用寿命大打折扣。此外,不同的修建过程应选用不同的施工技术,不恰当的施工技术会给公路建设质量造成潜在威胁,降低建设效率和建设效益,严重者还会影响社会效益。
人是公路建设的主导,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实际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的建设质量意识、风险预知能力、管理经验、专业能力等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会给建设质量造成直接威胁。建设施工应当谨遵施工流程和标准,建设工人的不规范操作也会降低施工质量。
质量监督的执行力度依赖于完善的管理制度。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管理制度的科学性直接反映在管理水平。当前,配套质量管理制度不完善是公路建设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尤其是中小规模工程,无法保障质量的可靠性。此外,农村公路建设还应坚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可能导致质量问题的信息资源,减少手工作业,压缩工作时间,通过精准预估减少不利因素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实施科学管理。
农村公路建设不是建设公司的单独性行为,需要地方交通管理部门的大力配合,各级政府应明确部门间的职能划分,委派交管部门负责联系沟通设计院、村委会等部门,严格审核所有线路。公路建设常常涉及动迁移迁、资金补偿等问题,审查人员必须建立台账,随时向上级汇报进展状况,设计方案审批通过后方可立项。对虚报、瞒报的县乡应通报批评并缩减来年计划。
施工开始前,应做好充分的计划准备,要求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施工。公路施工涉及方方面面,只有从各方面同时入手修改完善设计方案,才能保障施工质量。方案的落实和设计同样重要,方案执行不能流于形式,要认真理解设计团队的意识和初衷,做到设计理念与实际工程的融合。设计方案的落实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支撑,交通主管部门可实地组织技术培训,这样既能掌握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又能随时监控施工情况,提升监管力度。通常情况下,地方施工队伍的流动性不强,交管部门应建立与施工队伍的长期联系,方便后期养护维修[2]。
管理体制的建立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分级管理,按市、县、乡进行划分管理。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公路管养应以市为主,将监管职能集中在市处手中。二是对不同级别的公路养护进行限额。例如,小修保养包括小修工程费和日常保养两方面,管理部门应明确规定小修保养的费用构成和资金占比,细化至作业项目类别和基础定价。三是签订养护合同管理。公路建设养护要做到合法合规,市公路处在委托县区承担相应工作时必须依法签订合同,按合同规定金额每月发放工资,以月或季度为单位检查评比养护工作。对小修工程的考核可以实际任务量为参考,实行按量支付。四是建立巡查制度和集中养护制度,以此替代原有的标段养护,建立以市为主、县道为辅的巡查机制。五是组建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养护队伍的专业素质直接养护工作的质量。六是设立养护站,配置相应的养护设备,方便随时使用。
公路建设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管理经验与公路建设整体质量密切相关。质量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包括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两方面。要想保障公路建设质量,就要从基层管理人员入手,通过专业技能培训、定期考核、以老带新等模式帮助质量管理人员快速成长、积累经验。主管部门还应注意优化人员配置,建立科学完善的层级管理制度,做到责权清晰、奖惩有度。用绩效考核带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以此提升质量管理效率[3]。
综上所述,公路建设受工期长、修建环境复杂等因素影响工程质量常常出现偏差。要想避免内外不良因素影响、切实提升公路建设质量,各建设单位就要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制定实施科学的管理办法,用管理保障质量。积极创新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用技术保障公路的使用性能和寿命,实现公路建设价值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