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立冬
(吉林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52)
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依赖于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升级,电气工程也成为一种实用性更高的学科。许多院校根据市场行情,分别增设了与电气工程相关的课程,之所以增添电气自动化相关的课程知识,是为了提高现有的工业生产效率,利用自动生产代替人工输出。分析传统的工业生产状况,多数企业以人工产能为主,自动化设备应用程度不足,增设自动化设备以后,生产效率问题得以解决。随着市场对不同产品需求量的增加,依靠传统机械完成生产任务,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为了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高生产效率,多数企业采取二十四小时全面生产的措施,以此提高产量。这种模式需要通过更换操作人员的方式达到满产的效果,这势必增加企业的员工数量,间接的增加了企业成本。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企业领导从控制生产成本角度出发,利用机械自动运转的方式代替人工,既可以增加生产效率,又可以展现自动化技术的优势,合理控制成本。
电力系统要保持长久的稳定运行状态,需要结合人工智能技术,以确保自动化技术全面监控故障源和潜在的故障点,完成故障判断。用电信号进行信息监控,人工无法完成,需要依赖于计算机技术中的自动化技术,这种信号传输模式可以在故障发生的第一时间完成设备的制动,避免出现更大的安全问题。当某些设备出现故障又无法找寻具体位置时,要首先对区域电网运行状况进行排查,找寻造成停电的原因。如果此时利用人工排线进行故障点排查,将会增加检修时间,对整体的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而利用区间自动化技术完成故障原因的查询,只需要在网络上分析电信号上传的数据信息,就可以快速找到故障点,减少人力消耗和时间浪费,展现人工智能技术的高效性与便捷性。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自动化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性能,保证系统对动态指标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引入动态监控系统。动态监控系统的使用,不仅能够维护工作的水平,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操作的安全性,也能发现后续的故障和问题,使数据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同步进行。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引入动态监控系统,能够有效合理的对整个系统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漏洞并加以改正,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在引入动态监控系统之后,信息的传输过程和处理过程,进一步满足了系统监察的要求,建立了更加全面的监测系统,同时能够汇总系统中的故障,预判系统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将数据信息进行整合和分析,能够进一步排除故障。
在当前,电气自动化设备在电力系统应用中具有诸多优势,在我国电力系统不断扩展的大背景下,电力电气系统建设也在不断增大规模,积极运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能够有效保障电气系统运行的顺畅性与可靠性。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结构,对于电力网络稳定运行具有较大影响,在变电站电气系统中融入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变电站电气系统运行的安全性。由于当前变电站工程中电气系统的电压、电流情况特殊,因此对电气自动化设计有较高要求,全微机化设备已经成为当前电气自动化系统运行控制的重要构成。
在进行设计以前,应先制定初步目标,并对企业用户进行全面研究与调查;明确计划,要预先估计,确保施工与维护工作的准确性;最后根据客户的需要,应该建立一套独立的体系来降低成本。这主要是由于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依照企业自身的条件构建的,没有通用性,没有统一的运营平台,所以每种费用的成本压力就会很大。为了能够较好的实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要及时完善环境,及时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
相关负责部门应该重视人才的培养,加大培训力度,使相关工作人员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前提下,熟知操作过程和专业技术,掌握电力系统的整体结构,进一步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
为了满足时代不断发展的要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有关产品需要加快创新与变革,为了推动企业的良好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进行相应调整,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组织自主研发,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同时,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最大化分配,加大对研究与创新部门的投入量,进而提高技术产品的质量。
总之,在我国电气工程建设与部署中,通过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可以有效提升电气系统运行的自动化程度,解放电气工程操作人员,为电气工程高质量运行提供保障。未来智能化技术也会应用于电气自动化控制体系中,并且自动化技术系统的部署结构也会越来越简单,有利于电气工程自动化控制效果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