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学东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1)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改善住房条件的实际需求,需要更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地下空间,深基坑施工技术将在后续施工中普遍应用,因此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增加深基坑施工的难度,而且对深基坑施工技术提出新的考验。
现价段,深基坑支护技术施工条件越来越复杂,施工难度加大,特别是一些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为进一步减少深基坑施工对周围建筑的影响,需要不断改进施工技术,才能适应未来深基坑支护施工的需要。
所谓“钢板桩支护技术”,是指充分利用高新施工技术和新材料,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时将新技术材料打入地下,并且形成更为坚固的“铁墙”,与地下泥土进行充分的隔离,固定支护,同时发挥一定的防涝、防水效果。在应用钢板桩支护过程中,施工人员往往需要对施工现场土层状况进行详细分析,观察施工现场土壤疏松情况[1]。一旦发现施工条件不能满足深基坑施工需要,应及时对土壤状况进行改善,从而进一步提高深基坑支护施工效果,最大程度降低对建筑工程施工进程的影响。从实际使用情况看,钢板桩支护对施工现场周边的影响比较大,为此提出改进施工技术,在现场设置一定的隔音措施,减少对施工人员及周围环境的影响。
采用土钉墙支护技术,能够为墙体设置一定的保护装置,使建筑物主体结构更加安全稳定。施工前期,结合施工要求,控制注浆的压力及浆液配比,严格计算注浆量,组织实验室进行土钉拉拔试验,确定拉拔力。通常而言,应用土钉墙施工技术,对基坑深度有一定要求,需要详细掌握地下水位、施工地区土壤条件,因此在施工前应该结合实际需要确定基坑的具体深度,减少不良因素对地基安全性与稳定性的影响,减少建筑下沉、上浮状况发生的概率。此外,应用此技术,也需要结合锚杆钻进长度,不得破坏周围管线及影响周围建筑,并且注意开展注浆作业过程中需要对水泥重力作用进行严格计算,适当做好补浆。
与土钉墙支护技术相比,排桩支护技术更为灵活便利,因此该项支护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建筑工程基础施工中,同时在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也大量使用。根据经验认为,柱列式排桩支护技术主要应用在地下水位、边坡土质较好的项目中,并且采用挖孔桩作为其支护结构。地下水位较高的软土地层,主要采用的支护形式为水泥搅拌桩防渗墙+钻孔灌注桩排桩。基坑深度低于6m,采用钢板桩。基坑深度6~10m时,灌浆机搅拌过程中需要进行支撑处理。基坑深度超过10m,钻孔桩桩径需要控制在0.8-1.0m之间,为保证支护效果,需要布置多道支撑。在非软土环境下施工,要保证支护桩排列的连续性与紧密性,使排桩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然后利用灌注桩技术填充桩体之间的间隙,发挥更加强大的防水作用[2]。
多年施工实践经验证实,锚杆支护施工的难度要高于上述三种支护方式,一般需要结合墙体状况,进行一定的排杆、钻洞,根据施工现场需要,确定洞口的大小、位置及深浅。形成桩后对建筑稳定性进行分析,然后灌注混凝土,充分利用钢筋材料,使桩体自身更具延展性,为地面结构支撑提供更多安全保障。虽然锚杆支护技术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但是总体支护施工效率高,能够节约施工成本,如果建筑工程项目施工周期比较短,可将其作为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需要指出的是,灌浆材料可选择硅酸盐水泥,如果是弱酸性地下水,则考虑使用防酸水泥,合理改善水灰比,防止出现干缩、泌水现象。
为进一步提高深基坑支护质量,需要做好施工质量控制,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注意地下水对深基坑施工的影响,二是做好基坑、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及周边环境监测。地下水可对深基坑支护施工产生显著的影响,结合建筑工程实际,采取合理措施进行预防和改进。人工降水可最大程度降低地下水的影响,并且改善土质。同时,采用止水帷幕技术,能够最大限度防止地下水渗透,避免裂缝的出现和扩大,减少对基坑的危害,保护支护结构[3]。要想做好基坑监测,需要不断完善建筑工程基础施工,关注地下水变化,在此基础上对基坑支护体系的变形、沉降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观察是否出现位移现象。如果施工现场周边有其他建筑物或地下管线,则对其进行相应的监测,一旦出现不良状况,及时查找原因,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相应解决,为建筑工程项目后续施工提供安全保障。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相对复杂,受到施工条件的影响,需要不断完善深基坑支护技术,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难度。为进一步降低施工难度,文章对常见的深基坑支护技术进行相应总结。通过分析认为,在实践工作中应该结合工程实际状况,适当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做好施工质量控制,切实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