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芳
(格尔木市水利综合服务中心,海西 格尔木 816000)
水利工程中通常在冬季容易出现沉陷裂纹,由于冬季温度较低,当冻土开始解冻后,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结构出现沉裂情况。而且这种情况产生的裂纹是比较深的,严重的甚至会出现错位的现象,由于这种情形出现的沉降裂纹较宽,对沉降量起到最为直接的影响。但是一般的情况下,只有沉陷裂纹可以导致沉降量发生变化。在水利工程中还应当注意,混凝土地基不均匀的情况,在进行回填时,由于密实程度的问题,会导致模板支撑间的距离加大,引起沉降不均匀情况,从而出现裂缝。
混凝土很容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必将对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导致内部结构发生变化。这种情况是由于混凝土内部和外部温差产生了热胀冷缩现象,导致内外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出现的裂缝现象。水泥容易受水的影响,当水泥加水时就会产生水化热量,如果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度差异超过二十五度,将致使混凝内外结构产生拉力,导致裂缝的产生,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温度应力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当重视混凝土的凝固阶段,因为这是混凝土是否符合标准的重要阶段。温差对混凝土凝固阶段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在凝结过程中,出现过大的温差,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结构应力发生变化,从而出现裂缝。所以在混凝土凝结过程中,应当注意控制好温差,因为混凝土凝结时,会导致温度下降,从而使混凝土裂缝加大,最终对水利工程造成影响。
水利工程施工中的异常变形情况,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引起的。当混凝土没有完全凝固时,直接在受到阳光直射,会导致收缩现象。如果是大面积工程施工中,应当注意水分流失的情况,如果在这个时候空气湿度较低,会出现收缩的现象,从而产生裂缝。
针对混凝土材料容易开裂的这一情况,必须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治理措施,降低混凝土开裂的概率。首先就要合理的选择混凝土制作的原材料,因此,保证原材料科学合理,就能够有效预防混凝土出现开裂的问题。混凝土中的原材料包括:砂石、水、粗细骨料、水泥等,将以上材料按照相应的配合比制作,就是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应用的混凝土材料,由此可知,混凝土制作材料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水利项目的最终质量,因此必须要合理选择施工材料。考虑到水利工程项目的特殊性,因此选择水泥材料时,应该选择抗腐蚀性较强、抗渗透性较强的水泥材料,普通硅酸盐水泥材料就符合这些要求,此外普通硅酸盐水泥还具有较高的耐寒性,可以应用在气温较低的环境中。
温度的控制是防治混凝土裂缝出现的一项重要措施,温度极易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决定着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因此,在水利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必须全面控制混凝土的温度。混凝土内部会发热,与外界形成一定的温差,施工人员应选择发热量较低的水泥材料,降低水热化发生的概率,平衡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的温度,防止因温差过大出现裂缝。另外,如果是夏季施工,施工人员需要采取相应的降温措施,避免混凝土在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出现内部水分蒸发的现象,维持内部水分的一定量。在混凝土浇筑的时候,一定要对浇筑的时间进行科学管理和控制,时间过长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混凝土的材料性质会遭到损害,降低浇筑的效果和质量。
混凝土配比是控制裂缝的另一重要措施,因此,作业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详细记录并整合各项数据,在准确计算之后,得出最佳的配合比,使各种材料能够均匀搅拌,发挥出最佳性能。同时,必须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要求,控制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按照科学的比例,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合理调试,重视混凝土的搅拌工作,保证速度的均匀有力,达到整体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统一,避免出现混凝土离析现象,保证混凝土的严密性。另外,应重视混凝土的运输工作,在到达相应地点之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存放位置进行存储,保证材料的性能不受到相应性的影响,防止材料出现变质现象,符合规定的标准,为后期的配比和拌制工作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实现良好的控制效果。
在保证混凝土制作材料和配比科学的基础上,还要严格控制施工过程,尤其是振捣施工,必须要严格按照标准振捣施工顺序进行,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振捣的时间和间距,还要根据混凝土的情况,有选择的使用二次振捣方式,大部分混凝土材料中含有大量的粗大骨料,通过二次振捣可以消除混凝土中的粗大骨料和多余的水膜,继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混凝土结构出现塑性裂缝或者沉陷裂缝的概率就会降低。除了振捣施工之外,浇筑混凝土施工也会对混凝土的强度造成影响,因此要对浇筑速度、浇筑高度、浇筑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需求进行控制。
水利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增强水利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从而带动水利施工科学技术手段的提升。因此,需要对水利工程中控制混凝土裂缝的技术进行不断的研究,使混凝土裂缝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使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