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刚
(河北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北 保定 071000)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中,为了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整体的稳定性、安全性,就必须要保证地基施工质量。地基工程建设不仅预示着建筑工程的展开,同时也是后续高层建筑施工的基础,决定了房屋建筑的整体效益。新时期,新建工程多数都是中高层、超高层建筑,这对房屋工程地基施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中的每个环节都会相互作用,所以潜在的各类问题都会影响工程整体质量。地基处理的潜在性是需要施工单位最应该注意的问题,会直接影响房屋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为了能够更好保证建筑施工质量、安全,必须要避免出现潜在性问题。
随着房屋建筑建设规模不断加大,地基处理也变得更加复杂,所以在地基处理中会面对很多的复杂问题。建筑工程在多年发展中,地基施工方法也产生了很大变化,但地基施工环境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地基处理中所需注意的问题也越来越多。
在地基处理中,很多问题都具有突发性特点,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产生连带问题。如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则会增加质量问题、安全问题发生率。
地基作为一个工程的建设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施工环节,所以必须要保证施工材料质量符合标准,否则会影响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常见的地基施工材料问题主要包括:为了降低工程整体建设成本,降低地基施工材料使用标准,以次充好从而影响地基质量;设计人员没有明确标注施工材料具体的使用数量,在施工中可能出现材料误用或材料浪费等情况[1]。
在地基施工中,基坑积水问题会直接影响基坑整体质量,严重还会增加基坑施工安全隐患,如基坑滑坡等。因此,如果在基坑施工中忽略的基坑深度和地下水位问题,轻则影响基坑底部土质性能,重则出现突涌等情况。如果基坑积水排除不干净,会降低地基承载性,出现不均匀沉降问题,影响房屋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房屋建筑使用安全性降低。
前期勘察工作是地基处理技术运用的前提,需要全方位对施工现场地质条件、周边环境、气候条件进行调查,为后期地基施工提供信息支持。通过加强水文环境、地址类型、岩层结构的分析考察,从而更好的制定地基处理方案。地基处理技术选择要结合勘察数据信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施工工艺。在勘察工作中,要对施工现场环境做好质量评定,通过钻探、抽样、测试等方法,确保各项工作的精准性。
土方挖掘是地基处理的重要工作,在土方挖掘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审查地基挖掘方案,确定挖掘内容、标准,审查工作中需要判定工艺是否满足实际要求、挖掘设备是否可以正常使用;2)土方挖掘中,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环境进行分析,确定基坑开挖深度、坡度、范围,根据地质条件、地基施工要求控制施工技术;3)根据确定的基坑开挖深度开展工作,孔位深度要在持力层之下5m以上;4)基坑开挖尽可能选择少雨季节或未来1周时间没雨天气,避免降水影响基坑开挖质量,如果施工现场地下水位较高,则要通过降水井的方法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2]。由于基坑中的水源很多,要提前做好现场水源排查,全方位加强排水和防水,提前制定防水、排水方案,保证基坑顺利施工。如果基坑内部已经有大量积水,则要用水泵将水排出,封堵出水口,整个过程要时刻注意土方滑坡和土方流失情况。
1)换土层技术,在地基施工中很有可能遇到软土地基、淤泥地基,为了提高地基物理性能,则要采用换土层方法提高地基承载性。常见的垫层材料有碎石、矿渣、砂砾等,这些材料硬度更高,有助于提升地基整体强度。在实际施工中,要根据地基情况选择强化工艺,如振动法、跟压法等,时刻控制土层水量,减少土层含水量。
2)材料铺垫技术,地基积水或软土会出现沉陷、不均匀沉降问题,对于此类地基可以铺设材料强化地基,提升地基整体的安全性、稳定性。在铺设材料选择中,以耐腐蚀、抗拉性好、连续强的材料为主,从而起到地基稳固作用。
基坑支护可以保证基坑施工安全,虽然我国基坑支护技术在多年发展中已经十分成熟,但也要掌握基坑支护施工要点,其主要表现在:
1)逆作法,逆作法顾名思义是与常规施工顺序相反的施工方法,也就是颠倒正常施工流程。通常在狭小空间、基坑较深的情况下使用逆作法,根据基坑设计方案制定逆作施工流程,确保基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
2)排桩支护,该项技术主要是借助了钢混桩、锚杆、灌注桩等方式对基坑土体进行支护,提升土层的底部支撑力,避免出现基坑塌陷情况。常见的排桩支护技术有套管灌注桩、泥浆护壁灌注桩等。
综上所述,地基作为房屋建筑施工建设的基础,对保证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有着直接作用,所以地基施工必须要加强重视,做好前期规划工作,掌握地基实际情况,加强施工工艺掌控、安全防范,最大程度上保证地基施工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