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君 刘振良
辽宁省第六地质大队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普兰店 116200
遥感技术又称遥测技术,是指通过航天传感器进行遥感测量的技术。遥感技术可以全天工作,已广泛应用于军事、测绘、气象、农业、林业、水利、环境保护和地质找矿等与地学相关的领域。现代遥感利用光谱分析和提取地物信息,生成遥感图像,并对电子图像进行处理,可以产生多光谱分辨率的图像信息。遥感直接对比法是最常用的解释方法。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比较,可以对图像中的信息进行采集和提取[1]。
常规的地质找矿工作都从点、线观测着手,通过大量的野外工作后才能描述一个地区的地质特征,进而进行分析和研究。遥感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地质找矿工作不再只依赖于传统的勘查技术。通过分析遥感波段散射矿物、岩石、土壤和植被的不同光谱特征,可以区分不同的地层和特征,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还能够提高精度要求。遥感技术已成为现代地质找矿的有效手段之一。
遥感技术具有受地面条件限制少、可大面积同步观测、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与传统的找矿技术主要依靠技术人员在野外工作获取资料不同,遥感探测能在不受高山、冰川、沙漠等恶劣条件的影响下全天候进行工作,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大范围地区进行对地观测,并从中获取有大量的有价值的遥感数据,这种高效的展示宏观景象的丰富图像信息对地质资源勘查分析尤为重要,其宏观性、综合性和立体性的特点可以极大地为找矿工作提供便利。
在各种遥感影像上,可以发现一些不同于地层色调的形态“特殊”影像体,往往由原生矿体露头、氧化矿体露头、围岩蚀变等形成。因此,遥感影像上这些特殊影像体的识别是遥感技术直接找矿的重要环节。各种金属矿体特别是富含硫化物的矿体露头,经风化后形成的氧化物呈现出与周围岩石不同的色彩,在遥感影像图上可作为矿体识别的标志[2]。
遥感探测蚀变信息提取方法,是地质找矿中使用最广泛的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岩浆热液对围岩结构造成的改变提取相关的信息。当岩浆或气水热液作用于围岩时,会使得围岩出现“蚀变”,这种产物同成矿的种类、成分以及类型都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一般情况下,围岩蚀变产生的实际范围要远超过矿化的范围,而且,蚀变类型的不同变化和金属矿化的空间位置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围岩蚀变是许多矿床的重要成矿标志,近矿围岩蚀变形成的蚀变岩石与周围的正常岩石在矿物种类、结构、颜色等方面都有差异,这些差异导致了岩石反射光谱特征的差异。这种差异特征正是遥感技术应用的前提。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大量的岩石的光谱特征差异,并对其差异进行解译和综合分析,从而帮助确定矿区的位置。
一般情况下,地质矿产主要集中于各种地壳运动造成的地质构造附近,矿床的分布也随着地质构造的变化,且大多数是呈带状分布的。在对地质构造的分析上面,由于遥感图像具有广阔的视域和逼真的影像,能够真实的反映各种地质现象间的关系。因此,利用遥感图像进行地质构造分析,常能发现地面常规工作不能发现的地质构造,特别是对于隐伏于第四纪松散沉积物覆盖下的地质构造,显现的更为清晰。
此外,遥感技术可用于根据矿区的植被不同于周围其他植被的光谱特征进一步确定矿产资源。地表的各种植被在生长的过程中,会吸收来自于矿区内的特征金属元素。受这些金属元素的影响,植被的生长形态如颜色、规模等会呈现出与正常值被的不同,其光谱特征可使其在遥感影像上有效的与其他地物相区别。借助遥感技术对相关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提取,从而分析出具体的金属元素,即可大致确定矿区范围及矿床类型。
随着近年来的发展,找矿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因素如浅层地表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对外开放的矿产资源量正在逐渐减少等影响着地质找矿行业的发展,找矿工作的主要目标已经由地表找矿向深部找矿方向发展。只依靠传统的找矿方法很难有效的完成找矿工作,而现代遥感技术的应用和改进能够弥补传统找矿方法的不足,如多光谱遥感蚀变信息提取技术、高光谱遥感技术、遥感生物地球化学技术等,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遥感勘探的优势。不但提高了找矿效率,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也使找矿工作的准确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3-4]。
为了提高遥感技术在地质勘探中的应用效果,除了分析技术类型和技术要点外,还必须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综合素质。首先,监测技术操作过程,应确保遥感技术的运维管理机制和控制效果符合预期,并按照标准化技术要点完善技术管理过程。其次,遥感技术人员应该接受定期培训,以确保他们真正了解新的遥感技术的操作要点和预期结果。最后,需要改善数据收集和处理流程,优化遥感技术分析结果,以确保地质找矿工作的质量。
近年来,遥感技术在地质找矿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的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有效的提高地质找矿的质量与数量的同时,也对本行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