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慧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内蒙古通辽 028000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大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研成果,极大地推动了行业技术进步,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中的地位。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较,思想政治优势是其独特优势。思想政治优势是党建工作在企业中的延伸,企业内部设立党的基层组织,构建高质量党建不仅可以强化党对企业的领导,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时还能使其独有的政治引领作用、宣传教育作用、团结凝聚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新的社会矛盾,企业只有积极谋求高质量发展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发展需要。党的十九大又进一步提出了“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的发展目标,企业重任在肩。只有发挥特有优势,打造高质量党建,将政治引领、宣传教育、团结凝聚等传统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凝聚力、执行力、战斗力,才能抵御各种风险考验,助推企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渐行渐远[1]。
有的企业思想上不重视党建工作,认为生产经营是硬指标,抓了以后容易出成效,而党建是“软”任务,抓与不抓也没多大差别;也有的企业尽管能够口头上重视党建工作,但是在具体执行中仍把党建工作当做虚任务,不能在抓党建和抓经济工作上均衡用力;还有一些企业思想上能够认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工作能力和方法上有欠缺,不能很好地运用和发挥政治优势,更谈不上如何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企业党建工作十分关注,他站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高度对企业党建工作给予高屋建瓴的宏观指导。各地也在积极探索推动企业党建工作的新模式新方法,但一些企业仍存在着“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有的把党建工作当作是面子工作、形象工程,热衷于摆拍作秀、精心“堆盆景”“造亮点”;有的热衷于搞形式、走过场,重“痕迹”,不重“效果”。
一些企业对党务工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企业党建制度机制完备,党务工作谁都可以干。因而在党支部书记选配上、在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上不够重视,党务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时代党务工作的需要,对党务干部的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一些企业甚至存在党务干部晋升空间狭窄、党务干部职务比行政干部低半级的情况,大大影响了党务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在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的过程中,必须坚持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在思想上和言行上向党中央看齐,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记国企职责与使命,听党话、跟党走,始终把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作为目标追求,把牢企业发展的政治航向,履行好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骨干力量[2]。
企业既要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又要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特色所在。实现二者的有机统一,就需要将党的领导嵌入到企业治理的各个环节,将党建工作贯彻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一方面,要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企业公司章程,推动企业党组织领导作用的组织化、制度化;另一方面,坚持和完善“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领导体制,把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相贯通,将党建目标和生产经营目标相统一,使企业内部牢固树立“一岗双责”的责任意识,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形成“抓业务必抓党建”的自觉性[3]。
党支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的基础单元和前沿阵地,高质量党建最终要落实到党支部建设这一基础环节上来。一方面要加强支委会建设。选优配强支部书记,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头雁作用。并按照互补性原则,合理搭配支委会成员,优化支委会功能。另一方面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对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要本着抓常、抓实、抓细、抓长的原则,用持久之功强本固基。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调动和发挥员工群众的主人翁精神,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夯实基层基础[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重大部署,企业作为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力量,必须提高政治站位,把监督有效融入企业治理体系,让权力置于党和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首先,要强化政治监督。聚焦重大政治原则、重大政治部署和落实重大政治责任的履行情况,确保各项重大举措在企业内部有效贯彻落实。其次,要以党内监督带动企业内部的其他各类型的监督形式,形成有效监督网,防止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发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作。再次,要将监督工作与企业管理机制有机融合,有效识别各类违规违纪风险环节,促使企业内部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