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博卡病毒分析与防控

2020-11-27 21:43郑立东
中国动物保健 2020年8期
关键词:养殖病毒药物

郑立东

(高台县新坝镇畜牧兽医站甘肃张掖 734306)

1 病原体

猪博卡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包括两个亚科。该病毒是一种无膜的分解单股的DNA 病毒,体积比较小,结构也比较简单。一定浓度的聚维酮碘溶液、戊二醛溶液、过氧乙酸、三氯异氰脲酸粉等药物能够对该病毒起到灭杀作用,可以对猪舍周围的环境和用具进行消毒。

2 流行特点

相关的研究显示,该病毒主要来源于牛,后来在犬中也发现了该病毒,在2005 年,瑞典科学家从两岁小孩的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了人类的博卡病毒,同时也证明了该病毒和牛、犬的博卡病毒有一定的同源性。2011 年我国的江苏兽医研究所从病猪样品中检验出该病毒。此后又在许多省份的毒株样本中分离出该病毒。猪博卡病毒的传染性途径主要是空气经过呼吸道感染,也能通过胎盘和血液传染。此外,该疾病在一年四季都能发生,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季节,尤其在天气寒冷和天气突变的环境中很容易诱发该病毒的出现。兽医临床医学证明该病毒很容易和其他的病毒共感染,并会加重病情。

3 症状特征

猪博卡病毒主要威胁猪的呼吸道和肠道,造成呼吸道疾病和肠道感染。临床症状表现为肺炎和急性的肠胃炎等。仔猪发病多出现在其出生的2~3d 后,症状为先呕吐,后腹泻,之后排出灰白色水样粪便。发病之后的仔猪精神不振,消瘦、不吃等。染病之后的5~7d 内,死亡率能够达到50%~80%。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症状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鼻孔流出脓性的液体,同时不能站立,甚至突然死亡,但死亡率比较低。妊娠母猪发生该病,主要症状为流产和产死胎,同时精神不振。博卡病毒很容易和蓝耳病病毒、流行性腹泻病毒、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共感染导致病情加重。

4 病理变化

对病死猪进行剖检可以发现,其胸腔积液,有斑点状出血。肺脏部位呈现急性水肿的症状,同时带有大理石样病变。此外,肝脏表面有白色的坏死点,肝脏肿大。肾脏出现黑色病变,大肠壁有坏死的症状,小肠黏膜充血。通过检查之后可以发现肠腔内充满了水样的稀粪,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5 诊断

结合流行病特点、临床诊断和剖检分析能够初步确诊猪博卡病毒,但还需进一步的进行实验室诊断。目前,主要的检验方法就是将有病毒的细胞培养鉴定,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等。现阶段使用比较多的是聚合酶链式反应,该种方法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

6 防控措施

6.1 加强饲养管理,采取科学生物安全措施

在生猪养殖的过程中,应该坚持防治结合的原则,预防大于治疗,在饲养的过程中坚持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其次,对养猪舍进行定期的消毒和清理,定期驱虫和驱蚊。加强对饲料质量的管理,禁止喂养发霉和变质的饲料。采取科学的防疫措施,禁止滥用抗生素和国家违禁的添加剂。不能在养殖场混养其他动物,保证猪舍在冬季保暖,夏季凉爽,定期对猪场进行通风,保证猪场内的干净卫生。饲养密度必须科学,对污水和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定期养殖人员进行生产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

6.2 采取科学的免疫预防措施

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对养猪场的威胁也比较明显,许多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变异也更加明显,毒性也更强,很难彻底消灭某一种病毒,尤其是病毒和病毒之间会存在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的问题。必需加大防控的力度,重视对一些重大疾病的防控,结合地方疾病流行的实际情况和养殖场监测的结果,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现阶段,还没有预防猪博卡病毒感染的疫苗,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对猪瘟、口蹄疫等疾病的预防。在免疫中细菌性疫苗尽量少用。蓝耳病疫苗建议使用灭活疫苗。坚持疫苗种类不要过多,接种次数适中,剂量适中的原则。还可配合猪用转移因子等此类动物免疫增强剂,来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6.3 重视保健预防措施

结合不同猪群的生长阶段和生长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药物或保健助剂进行预防,在饲料或者饮水中添加一些预防性的药物,减少猪群中疾病的发生和流行。此外,在选择保健预防药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安全效果好,同时抗病毒抗细菌能力强的药物,不推荐使用抗生素类的药物,可以选择柴胡、板蓝根、金银花等中兽药制剂。使用中药制剂的同时还可使用转移因子、高免球蛋白等细胞因子制剂与抗菌肽等生物抗菌制剂。

7 结束语

生猪养殖业的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所需的肉类产品,但是在养殖的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疾病,其中就包括猪博卡病。该疾病的出现时间比较短,还没有研制比较有效的疫苗。为此,必须采取综合性和有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降低该疾病发生的概率。█

猜你喜欢
养殖病毒药物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病毒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病毒,快滚开
感冒病毒
同时并用几种药物需注意: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
中西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