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敏燕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4)
作为园林景观创作的要素之一,植物在绿地建设和景观设计中起到重要作用。在以现代建筑为主的校园空间里,充分利用植物各类形态、根茎、叶色、花果等自然特征进行合理设计来展示校园绿地景观与文化特质。为此,笔者从实践出发,结合多次负责及参与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生态学院)校园绿化种植设计与施工项目,从校园绿化设计原则、校园植物选择、设计手法等分析植物景观创作技术和手法。
生态学院坐落于广西柳州市北部生态新区,校园占地面积约80 hm2,分为东西两个校区,其中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45%。绿地空间比较清晰分为道路绿地、建筑附属绿地、广场绿地、运动休闲绿地及生态科普绿地等。校园从功能上分为校园入口区、办公区、教学区、宿舍区、实训基地区及体育活动区。生态学院地处柳州中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高温、高湿、多雨,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寒冷、干燥、少雨。夏长冬短、雨热同季,光、温、水气候资源丰富。日照时数平均1250~1570 h,平均年降雨量1345~1940 mm,年平均气温18.1~19.4 ℃。北部生态新区范围土壤大多数厚度适中,质地较好,利于进行绿地植物种植。
从东西两个校区绿地现状看成,西校区集中展示了学校实训基地风采,地形风格面东坐西,月形水体拱抱,多级台地递次增高,相互成景。其中山顶道路能延至西面的山厂水库,为后续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基础。山厂水库周边低山丘陵围合,多个山丘比较平缓,利用这些山地可建设成林业、无人机等大型培训基地。东校区有办公区、教学区、体育活动区、宿舍区等,由南、西侧向北、东面因地势层层递进,建筑布局高低错落,主体建筑均坐北向南,前景开阔。东校区空间景观在于东南方有水体环抱,山塘水库依山蜿蜒,塘岸山环水转,古松、古樟、古枫点缀水际,历目间松阔混交林、杂灌林等苍劲翠绿,树风博古。生态人文方面,东校区篮球场处保留着原学校大礼堂标志柱四根,十分的珍贵。在办公区保存有柳州市文物古建筑“红教室”、“青砖楼”。东校区有着“石之缘”美誉,石种多样,品质好,如“校训石”、“夫子石”、“福龟石”、“思源石”等,还有“生态家园”、“文秀亭”、“大鹏展翅”雕塑等景观小品。东校区道路网结构畅通,罗汉松路、蒲葵路、龙眼路、蝴蝶果路、桂花路等都很有特色,黄花梨、罗汉松、白玉兰、广西油杉、天料木、广西灰木莲、重阳木、竹柏、福建柏、火力楠、银桦、南洋杉、香叶树、中华安息香、乌榄等都成为了校园植物宝贝。
坚持校园绿地景观配置要因地制宜、合理造景,配和教学建筑、重点突出、适当分散,讲究特色,展示学校风貌,注重校园文化构建,创造校园优美、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的原则。
(1)尊重植物自然生态的原则。校园植物配置是将园林植物等绿色材料进行合理组合及艺术处理,以满足校园各种功能需要,打造丰富的校园景观。合理的植物配置要围绕植物的生态特性、植物观赏特点,做到植物种植与立地条件相适应。
(2)尊重植物应用中的配置形式。因境设景、因地绿化、轩地成景,即根据校园环境条件、功能区情况、建筑空间及经济投入等综合考虑,进行植物设计。多利用景观创作中的孤植、列植、丛植和群植,讲究水际、道路、弯角、主视轴、建筑墙边等的配置。
(3)尊重科普功能与游憩环境相结合。要通过校园绿化使学校成为科普教育基地,营造生态科普功能,同时做好生态休闲游憩布局,融入健身器设。
(4)尊重植物符号与生态文化传承交相辉映。校园环境绿化必须体现一定的文化内涵,展示一定的文化意蕴,要运用植物符号表现一定的审美功能,多用观花、观叶、观果及珍贵植物,保留原有特色名木古树,加强文化小品与植物的共融,发挥校友树、专业树、课程树、生态树的文化特质。
(5)尊重校园植物生态意境与生态意象的原则。植物有落叶、常绿之分,也有树花、灌花、藤花、草花之别,更有名贵与普通之说。从适生环境分析,还有水生、阴生、挺水、沉水等分类。由此在校园中应体现植物多样性,选择各类型景观植物,展示植物特有的意境和意象,突出春夏秋冬的气象变化。
即校门区。接学院主干道,行车道与行人道分开,一板两带式。植物配置时最好使之形成透视感强的夹景,视觉的尽端设计与学校文化内涵一致的景观雕塑,主道两侧配套大型景石,刻上校训等语言文字,构成山石小品。树种宜选择常绿遮阴性好的乔木,如桂花、蝴蝶果、栾树、白玉兰、假苹婆等。
办公区是校园绿地植物造景重点区。植物配置要协调建筑,以开朗整齐式设计为宜,因楼前地形比较平坦,因此用了雕塑、花坛、规则式文化铺装。办公楼的主入口处设计 “龙砚”景石景观,3个砚池和龙形景石配置形成“龙砚”。于办公广场前沿设计“绿水青山”石,用红色刻点明主题。
教学区面积大,空间特点是建筑物较多,绿化地块状,且分布于各建筑物之间。东校区教学主楼植物选择多用树花植物和树形好的树种,如紫薇、桂花、洋紫荆及棕榈科植物等。配置上采用借景、夹景、漏景、障景和框景等手法,既有孤植,也有对植、丛植。主教学楼西侧的5 m高片石挡土墙,种植使君子、炮仗花长满整片墙体,提升了片石挡土墙的视觉效果,开花时红色的花朵映入眼帘,师生心情欢快愉悦。
以学生宿舍和教职工公寓为重点,种植绿化重点放在绿地的休闲功能上,既要注重发挥绿地对环境的美化功能,又要注意绿地的游憩娱乐功能。配置中尽量满足学生和老师课余课后的休息需要,考虑选用那些翠绿浓阴的树种(满足休闲游憩)和通透开朗的植物(满足课后体育活动),如桂花、蝴蝶果、黄花梨、格木、水蒲桃、铁冬青、珍珠石榴、红绒球等。
校内实训基地主要集中于西校区。教学实验林场办公楼周边绿化就颇有特色。在其前面有效利用斜坡地形进行斜坡微地形改造,植物选用色感强烈的黄素梅、红背桂、红继木及与“大象”景石绝配的南天竹沿阶草等,形成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景观效果。西校区道路景观也相当有特色,配合主干道建设铁冬青路、古柠檬桉路、红豆杉路等。
分为室内建筑(学生活动中心)及室外运动场地区,是学生开展健身强体的场所。用地范围通透明朗,沿运动标线边种植高干葡葵、天料木,下层点种樱花、合果芋等。于边角地开设健身器设场,同时进行片植笼阴树种如水葡桃、无患子等,形成休闲健身环境。
该区是学校水景综合区,设置有游道、景观亭、小廊架等,水体驳岸自然片石,池内种植荷花、垂莲等。沿池际岸线配植柳树、黄金香柳、美花红千层、重阳木、海红豆、梧桐、马褂木、油梨等。使植物与水体自成一色。
例如,学院东校区的“点”多由孤植树、花坛、水池、景石、雕塑和亭子等园林小品构成,用来点缀重要部位,或成为构景的中心。如学院主干道中心水景临水亭,亭周配以景石、竹子、桂花,基面用明快的草坪加以衬托,此处景石还与另一侧校训石动态对称,面积虽小,但配置适宜,空间得体,景致优美,突出了“石之奇”、“树之情”、“花之缘”的文化意含。
构成“线”的重点为道路、水体岸线和草坪边沿的绿化美化。设计成直线或波浪线,强调植物的韵律组合和均衡协调,并综合传统的添景、框景与漏景等手法,创造良好的透视效果及空间层次。学院塘岸选用了柳树、水蒲桃、重阳木、柳叶红千层、刺桐等树种,柳丝低垂,拂水依依,意境极佳。另外学院罗汉松路也很有特色,29棵罗汉松两排列植,透视感极强,加之黄花梨的配种植,成就了学校珍稀树种与学院精神之共融。
“面”多为片状种植,用于教学楼、体育活动区转角点、校园内小花园、职工宿舍区休闲地等处。如学院教学主楼植物配置,因主楼规模大,绿地空间有限,地形高低起伏较大,设计时除适当加宽南面台阶外,重点利用植物的线形模块来协调空间。在台阶两侧设计花带,以马尼拉草、黄素梅、福建茶、山药槟榔、元宝枫、方枝蒲桃等支撑配植,效果很好,也彰显了观叶植物的意境性。
校园绿地是学校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部分,绿地的内容与形式要反映校园文化的底蕴,凸现校园建设对学生人文的关注。因此在学院植物创作设计时就特别重视这方面的发掘。
5.2.1 选择园林小品形式反映人文内涵
校园绿地可通过园林小品来展示学校的风貌。如学院实验楼前的“大鹏展翅”雕塑,利用流线型水池散种睡莲,池岸周边植草,间种苏铁、南天竹,点以山石,使整座雕塑富有动感和亲切感,强化了该小品所隐含的开拓创新、实践为重、技能为本、人格本位的办学理念。又如图书馆后侧的设计也很到位,通过流线型铺装,点缀仙人柱等杆型植物,有“青云直上”之审美感。
又如西校区树木标本园绿地内的“鲤鱼跃龙门”(也称凯旋门),利用小叶榕的气生根引导脱离母体种植而成。在稍稍弯曲园路上种植,一端配植小花紫薇,紫红色花朵,意为莘莘学子踏入大学校门经过三年时间学得一技之长,踏入社会,回报社会,事业有成。
5.2.2 采用平面景观创作彰显校园文化氛围
利用植物的合理配置及协调空间,可以很好地创作校园文化元素。如学院东校区办公楼前广场设计,采用现代景观处理,用平面图案来反映学校的历史,方法是将学校重要的历史事件刻录于大理石板上,并按时间序列做平面铺装,加之米黄色鹅卵石和浅色吸水砖的烘托,景致十分和谐,体现了景点所意含的丰厚的校园文化。
5.2.3 通过植物审美意境营造展示文化特性
园林设计手法有很多特点:如选用人们喜爱的植物来表现古朴淡雅,追求意境,以强烈的审美感受;通过时间序列春夏秋冬植物色彩变化提升景观意境;用植物诗词配以山石、建筑等综合反映一定的人文思想。在方法上多以植物的色彩与姿态,如梧桐的杆、垂柳的枝、枫香的叶、木棉的花、枇杷的果、银杏的树形等来提升美感。如东校区运动场东侧一排31株种植有30多年的高干蒲葵,蜿蜒有度、高低有序,宛如一条盘旋在校园内的“生态龙”,极大赋予了生态职院龙盘虎踞、朝气蓬勃的“龙文化”内涵。
5.2.4 利用植物与其他要素配置突出校园文化
通过各届校友的捐助选择适宜地点配置景石来提升文化,形成感恩传承之氛围。如东校区的“思源石”、“金山银山石”,西校区的“博厚致远石”、“玉宇青云石”、“匠心独韵石”等,均为校友捐赠的名石。景石配以植物如银杏、南天竹、苏铁、珍珠石榴等,意境深远。
5.2.5 营造校园植物生态文化科普展示场景
校园绿地的突出特点就是与学校教育功能相结合,使之成为自然科学、人居环境建设和自然资源保护教育的天然课堂。这一点学校做得特别好,范例不少。如校园水塘驳岸边设计桃花、象牙红、柳树、粉单竹、秋枫、水葡桃等,每当春天到来,桃花红遍,竹影迎春,柳条拂水,正是“红入桃花嫩,春归柳叶新”(唐·杜甫)。经这么设计,给师生提供许多树木学的知识,科普功能凸现。学院君武森林公园功能更全,通过多年树种改造,古松、红椎、枫香、麻栎、杜鹃、桃花、樟树、杜英、湿地松、稠木等沿湖岸而长,配上月亮湾冰纹铺地,黄屋绿树,既能成景又能科普,如景如梦,诱人而至。园林树木标本园选种有约300种树木,全部配备有科普牌及智慧二维码。
校园绿地植物景观设计方法多样,但重点应通过植物的综合形态及基础表现。一是结合学校具体环境,特别是学校功能区布局要求,切入植物的生态文化审美要素,分析学校性质,建校历史规模等,要围绕学校人文精神、办学理念、,协同育人经验等拓展出精彩的校园文化符号,再用现代生态学理念,全面表现植物景观特色。二是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尊重已形成的空间格局。空间处理多从景面、视面、景物序列等具体手法,如对景、借景、添景、补景、框景等进行空间处理,使景物按照风景欣赏线路一一展现,通过时间序列和景物序列重视空间组织,或开或闭,或虚或实,步移景异。三是校园绿地空间需要调和建筑,注重空间组织,讲究绿面层次,丰满绿度。融入生态文化需以生态景观理论作为环境设计指导,从细微出发,做到见微知著。四是尊重打造生态校园文化核心地位的原则。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所凝练出来的人文精神,是学院得以发展壮大的核心动力,因此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绿地环境景观的重要方面。结合当前高校绿化设计之趋势,适当使用校园文化语言或符号,通过园林设计要素以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成为绿地空间的支撑性景观。不论是景墙立面雕刻的取材,园林景石的利用,还是游道的平面铺装,或是景物景点命名,标识的设计,生态科普营造等均要反映这一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