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雯景(深圳市多与少空间展示艺术有限公司,深圳 518067)
博物馆在文化教育事业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而与其他文化教育机构不同,博物馆还具有实物性、直观性与广博性的特征。其中,实物性与广博性可以体现出博物馆馆藏的特质,这是从内容角度对博物馆的概括;直观性则指出了博物馆在展示、陈列上的作用,也说明了博物馆中展示的功能不可或缺。当下,国内展示设计行业的发展早已不同往日,展示设计的题材也愈发丰富,且不再受场地的局限,展览、展会、临展、个展、巡回展览等层出不穷。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而针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研究也很有必要。
目前,越来越多的互动体验、个性化参与方式开始渗入到了博物馆的展示设计当中,这也意味着受众接受信息、了解信息的渠道被拓宽,这个过程变得更富有人性化与个性化。总揽博物馆展示设计的现状,尽管不乏兼具内容与形式的展览,但以夸大功能需求为主的展览仍旧占据较高的比重。相对陈旧的陈列形式,不合时宜的装饰手法,使得展示的根本目的在这样的表象之下大大缩水,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则被“冗余”的信息所掩盖,而馆内承载的展品的价值也将会大打折扣。
在博物馆的展示设计中,展示的信息内容是博物馆主题的集中体现,这些信息承载的意义也直接反映出了博物馆的价值。在设计的前期阶段就需要对展示的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分析、整理,根据所得出的结论再选择与之相对应的媒介进行展示,这个过程的重点在于对信息内容的处理,要求以目标受众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为基准,同时专注于展示设计的核心内容。受众、文本、设计条件缺一不可,是需要从各个层面汲取灵感进行的切实且富有特色的设计。
展示活动在我国的萌芽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但我国展示设计学科的发展时间却并不算长。尽管如此,同展示设计相关的理论与文献著作依旧层出不穷。其中,工艺美术家吴劳先生在《展览艺术设计》一书中就针对展览设计的资料搜集与信息梳理展开过论述,明确强调了展示设计中信息整合的重要性。他指出:“……展览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除了设计者本身应具备的审美能力之外,要看资料征集工作的质量和对资料研究的深度如何,要看编辑的目的性是否明确和具体。”
实际上,展示设计所强调的信息传递仅仅只是博物馆众多功能中的一个,它的完整性是验证博物馆好坏的关键,但并不能将两者视为同一个事物。反观设计的现实,新技术为博物馆的展示提供过程的优化,各种绿色环保材料的制作也满足资源可持续的环保理念,然而这个过程往往使得展示的最终目的被混淆,甚至越来越多的目光转向如何以技术和效果取胜而并不是展示的信息内容。这也就需要明确展示的目的,有目标地进行展示信息的梳理与整合。
1905年由张謇创办的南通博物苑是我国第一座公共博物馆,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祥地。南通博物院的创办不仅意味着我国对文物保护的重视开始加深,更有力地说明博物馆是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王宏钧总结说明:“博物馆是对文物标本进行收集、保藏、研究、陈列,传播文化科学信息,为社会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传统定义中的博物馆包含了收藏、研究、教育三项基本的社会功能,而展示、陈列则可以被视为这三项基本功能的延伸。
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之下,博物馆中展示、陈列的效益日趋显著且愈发受到重视,不仅仅是博物馆不断更新的机构职能,这也反映出大众对于博物馆的认知与对信息的需求越来越大。传统手段下的博物馆展示设计愈发显得笨拙,某些细节与构思也稍显迂腐,甚至于除了能够保有储存藏品的基本功能之外,无法从馆内获取更加深入的信息内容。展馆之宏大,藏品之丰富,装修之精美,这些都无法填补展示手段的漏洞所带来的信息流失。此地之展馆如同他地,除了内容别无两样,那么在此之中,展示设计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
中国近代实业家张謇曾以“高阁广场,罗列物品,古今咸备,纵人观览”来描述博物馆,除了强调博物馆的形体高大以外,其展品之丰富、时间跨度之广是其他社会机构所不及的,“纵人观览”则点明博物馆具有信息传播的功能。
北京大学考古学系教授宋向光针对博物馆的陈列强调:“博物馆陈列的主要任务是传播科学准确的信息,让观众感知、接受、理解和记忆这些信息,在获取信息中感受个人的能力,并应用这些信息实现个人的特定需求,从而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这也可以说明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很大程度来自展示过程中的信息传播,而展示信息内容的整合则是后期进行设计的前提。
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陆建松在《博物馆展示需要更新和突破的几个理念》一文,从博物馆展示理念的角度出发,指出:“从展览传播目的的角度看,一个好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必定是一个有着明确传播目的并且按照传播目的来系统组织、规划和设计的展览;反之,则必定是一个不成功的展览。”
我们对于博物馆的整体把握离不开展示设计所发挥的关键作用,而如何能够跳脱出死板的博物馆设计模式,如何体现不同展馆的内容优势,如何更加生动地展现信息,这些是需要不断进行思考与探究的问题。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精神需求的重视大大超过了物质丰富所带来的满足。走出家门,走进生活,各种社会文化活动渐渐丰富了人们的日常。博物馆,包括美术馆、展览、展会等,大大小小的展示展览层出不穷,尤其是自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始,主题博物馆、地方博物馆、企业展馆越来越多。我们在享受发展成果的同时,也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现自身,表达自我。
结合国内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发展现状,不妨进行以下几点思考:
(1)我国在博物馆与展示设计方面已经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针对博物馆展示设计方面的研究并不充分;
(2)就目前来看,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展示空间的设计与展示信息内容的设计联系并不紧密,且非常容易被划分成为两个部分进行设计;
(3)面对发展中的博物馆展示设计,需要制定灵活应对的方式方法,求同存异的根本是在确保基本功能的前提下捕捉不同展馆的不同内容特色;
(4)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博物馆展馆的设计固然重要,但馆内信息内容的展示才是博物馆展示的目的也是重点所在,信息内容的设计十分关键。
展示设计在博物馆中发挥的作用并非局限在阐述历史或讲故事,而是需要通过艺术手段的介入来拓展陈列的方式,并选取新颖、独特的角度来完成信息内容的传播。尽管展示设计被明确立意的时间并不算长,但它在博物馆中所发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觑。博物馆是最早的也是数量最多的展示设计种类之一,并且多数展览都以博物馆为目标进行展开。博物馆类型的展示设计无论是主题性、内容量、展馆的场地需求、展馆本身肩负的社会意义等较之其他的展会展览都显得更加复杂,加之社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博物馆展示设计对博物馆自身的发展有着关键的推动力。
现代博物馆展示设计是以展品为核心,包括了与之相关联的展台、展架、展柜、空间形态,以及随之所产生的各种界面上的一系列内容:标题、标识、标签、说明等,还有隐藏在博物馆各个地方的材料、颜色、灯光,这些也都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内容。那么,面对如此大的信息量与任务,在设计的过程中就不得不预先对信息内容进行筛选加工,在保有内容真实性的同时,需要对其作分类与归纳。在此基础之上,无论是通过改变叙述方式、调换叙述流程,还是增加展示陈列的手法,这都是有理可依的。而这些过程与步骤,就是信息整合所关注的内容主体,也是当下博物馆展示设计能够不断呈现新面貌的关键手段。
展示设计中信息传达过程的优良是与媒介密切相关的,但是在进行媒介选择之前的信息内容整合则决定了如何进行媒介选择。也就是说,在有了信息之后,进行信息整合,与此同时媒介开始选择,最后则是呈现。环环相扣,承上启下,几个步骤缺一不可。因此,展示设计中为了能够将信息系统、完整、生动地传递给观众,对信息的整合首当其冲。
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时代背景并不同于以往。纵观眼前,艺术的多元化发展带给展示行业的是展示内容的多元化发展,这也就意味着信息传递的方式更加活跃和富有张力,展示设计中的信息类型承载的信息量也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而同时也反映出了受众的多元需求。面对更加综合的展示内容,尤其是日渐发展的博物馆类型的展示,信息的优化与传播方式的高效则显得尤为重要。如何能够在众多的博物馆中脱颖而出令人印象深刻?在内容相似的前提之下如何体现各自不同的内容特色?争奇斗艳的展示方式真的足以勾勒博物馆的深意吗?这些现状,这些疑问,都应该从博物馆展示设计的源头寻找答案,而信息整合是博物馆展示设计的起点与关键。
为了迎合市场,在当下的博物馆展示中各种展示形式层出不穷。以目前较为突出的全息影像为例,不论展馆大小是否合适,不管展馆主题是否恰当,全息影像装置的设立随处可见。
如果说有的博物馆需要人们体验与现实生活不同的经历,希望多感官、多角度去体会,是可以理解的,而有的博物馆设立的全息影像却仅仅只是为了看清一张平面的图画。一张图,如果是三维立体的,有丰富视觉层次的,那么还有多感官体验的意义,而普通的二维图面又何故“小题大做”呢?这样的问题其实不该归于媒介的选择,而是应该思考在设计前期是否做足了准备。如此这般,都在强调多感官的体验,能够使人亲身经历,可以做到全息、全方位,然而如果仔细分辨,这些博物馆中真正做到条理清晰、内容充分、展示合理的屈指可数。
从现实中来,反思整个设计的过程,如果能够在展开设计之前就建立起完整的信息内容系统,做好信息整合,或许就能够更有条理地进行下一阶段的设计。
信息整合在信息设计领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且信息图表的呈现形式也较为普遍。在展示设计中的信息整合则可以看作是一个综合各方面内容的系统分析过程,也就是展示信息的搜集、筛选与整合。从博物馆的角度思考,博物馆展示设计中所展示的信息内容可以被看作是一段完整的且需要被“传播”的信息,这与信息设计中信息的传播有相似的属性。其次,信息最终需要被传播,展示设计则是一种信息的传播设计,是以人为对象、以物质媒介为载体的信息传播设计,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博物馆中,藏品作为展品占据很大的比例,藏品本身及其承载的历史与内涵作为信息来讲,内容庞大,那么在设计前期阶段对于这些信息内容的整合就显得非常必要且关键。
对博物馆的调查与资料搜集普遍是从藏品的征集开始的。“藏品是博物馆业务活动的物质基础,所有社会教育和服务,陈列、研究,编辑出版物等等,都离不开藏品。”以此可以看出藏品是博物馆展示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与藏品有关的信息包括时间、事件、情感等也为博物馆展示设计提供了可以被有效利用的信息资料。
对博物馆藏品的搜集与整理,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展示内容的真实性与内容量的充足,做到有理有据,而另一方面则是在围绕主题进行内容的筛选,是有目的的选择,也能够方便设计计划的实施。如果是没有确定主题的博物馆,可以根据设计的要求进行资料搜集,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内容筛选,也可能会在过程中寻找到适合作为主题的设计元素,继而展开下一步的设计;如果是主题确立但内容单薄的博物馆,就需要根据主题作发散式的信息内容搜集。除了纵向的剖析,也可以进行横向的延伸,确保博物馆展示信息的饱和。
博物馆是面向大众的社会机构,大众的审美与需求变化也会为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提供不同的要求,对大众的调查与搜集也是设计前期的关键。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中指出,“信息的接受者,也就是受众,被看作是有意图地传递意义的目的地和目标”。受众是展示的服务对象,也是设计服务的核心,在拿到设计之初就应该针对受众作出一系列的调查与资料整理,并且根据展览的目的作出相应的调整。展示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将信息传递给受众并能够得到相应的信息反馈,而受众反馈的结果可以继续指导或改善下一次循环的信息传播过程。在这个反复的过程中,信息内容被不断优化,以受众为目标的展示信息内容的传播愈发准确,是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
展示文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概括为故事背景、情节编排、展品等。对展示文本的整合除了要根据受众分析后的结果作调整以外,还要分清楚文本内容的主次关系与前后顺序,进一步划分出一级内容和二级内容,并且还要根据受众的接受能力与文化背景等基础信息再一次修改文本的内容量,在保持文本正确性的前提下修改其难易程度。此外还需要考虑下一阶段与文本对应的展示方式的布局,思考并选择符合受众审美的媒介。
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场地条件指的是展示设计的限定条件,有些现状或许可能有利于进行展示,而也有可能是会限制展示方式的发挥,这就需要设计师本人对其进行准确的调研与合理性的分析。对场地条件的分析过程是以受众为基准、以文本为内容指导的,也就是说场地分析是在信息内容整理过程中的第三步。而对于场地条件的分析要有统一的目标,并且是在规范内进行设计的下一步操作。
进行内容层级的信息构建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博物馆展示设计中的重点,也就是从整体的角度来辨别展示信息内容中的主次。这与展示文本阶段对原文本的梳理不同,内容层级的信息构建是在对比分析了受众、原文本、场地条件三方面内容之后,根据整体的设计目标和展览要求撰写出新的“展示大纲”,这份“展示大纲”就是新的设计文本。
内容层级的信息构建最突出的方式就是对信息内容的分层,展示内容的主次决定了层级划分的先后顺序。其中,事件发展的顺序是内容层级的基本特征,而在此基础之上,可以根据博物馆展示内容各自不同的情节题材、空间形态设想、叙事结构等做进一步调整和修改。
信息设计中的信息可视化是进行信息整合的主要工具与表现形式。没有大量的测绘数据和信息的实时变化,相比信息设计而言,博物馆展示信息内容的边界就会显得比较明确,而对图表工具的选择也更加直观。其中,树状图能够从宏观的角度帮助梳理信息内容;柱状图则可以将内容细化到各个章节,进行具体地更改;折线图帮助把握内容的变化趋势,可以同柱状图配合;一些常用的表格也可以更加具体地展开信息内容的类比与分析。
内容层级的信息构建包括具体的信息内容、信息布局的思路、空间氛围设想等,这一部分的整合至关重要。在这里说明的梳理并非只是“条理通顺”即可,还需要涉及整个展示空间形式的预先构思和空间中穿插的故事情节的事先安排,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看作是一个“编剧”的工作。在将信息内容进行整合之后,需要考虑采用怎样的方式去呈现,这也就引出关于展示设计中对于媒介方式的选择与使用。如果没有做好信息的有效处理,那么相应的媒介方式表达就会没有逻辑顺序,投射在受众眼中的现实将会是繁复的、凌乱的、片面的、机械的。因此,针对主题内容对信息进行梳理很有必要,而它的结果直接影响接下来的表现形式,在满足信息构建合理的基础上,接下来就是知觉媒介的选择与编排。
信息内容的传播需要依附于与之相匹配的物质媒介方能得以实现。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提出了一个关键的媒介观念:媒介即讯息。他强调的是,媒介自身也是信息。当我们在组织展示的信息内容的时候,一切的构思与设想为设计的展开提供指导,而呈现这些信息的载体本身也都承载各自不同特性的信息,对这些媒介的组织与筛选也就是一种信息整合。因此,在进行信息内容整合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对知觉媒介的整合需要同时展开。而展示设计中对知觉媒介的选择与使用是促使信息内容被呈现的关键,也是实施方案的具体手段。
进行知觉层级的信息构建目的是要与信息内容整合的结果相适应,它们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在博物馆展示设计中对知觉层级的信息构建其实就是对展示空间中使用的展示方式的整合,这些内容包括某个展示道具、某段文字说明、某个展柜展台、某篇媒体影像等。
知觉媒介的整合需要根据篇章内容的逻辑顺序展开,它的规模大小、顺序先后、数量多少以及形式结构都是以内容层级的信息构建结果为基准。在信息内容梳理与整合之时,媒介的整合也已经开始,两个方面的思考都要兼顾。尽管知觉媒介的编排组合有独立的构思思路,但整体的布局仍旧是以信息内容的逻辑顺序为基础,两个方面是也是相互影响的。面对类型众多的博物馆,对其进行设计的角度也有所不同,而具体的设计对象也不能一概而论,其中的内容往往不会一成不变。从设计整体出发,按照博物馆各自展示内容的特点,进行知觉层级的信息构建是在一定的原则下展开,可以大致被归纳为三种,分别为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进行整合、根据信息的特点进行整合、根据不同主题的特点进行整合。
知觉层级的信息框架总的来讲是为展示的主体内容服务,是为受众的体验而进行的服务。
综上所述,博物馆展示设计中信息整合是一个系统、理性的梳理过程,文章中所提及的信息整合设计研究是以博物馆展示空间为典型,并从普遍意义的角度去探究一种能够综合处理展示信息内容的方法。通过从源头理解信息以及信息整合的概念,将其中的特性与展示设计相融合,对展示信息内容进行收集、分类、梳理与归纳,之后再向展示形式的表现作延伸与思考,从而得到一个较为完整的设计思路与展示空间整体的规划与布局。这个过程紧紧围绕博物馆的展示主体与展馆信息内容传递的对象研究,既有对展示设计现实的分析与理解,又有对博物馆展示信息内容的梳理与表达。
当下及未来的博物馆展示陈列已经不再局限于展品、造型、特效。如何能够更流畅地使其被主题串联,是否包含情感又能够被观众感知,是否能在物的基础上延伸出更富有人性的别样的精神及理念,或许才是日后设计构思的核心和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