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猛
北京住总第一开发建设有限公司 北京 100029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体制逐渐发展完善,建筑行业不断蓬勃发展。由于建筑行业的激烈竞争,不断显现出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建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制约着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为了保证我国建筑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必须深入了解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关的管理策略,保证我国建筑行业健康、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的保障建筑企业的利益[1]。
建筑节能设计是提高住宅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一种设计理念,从积极方面角度上理解就是指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住宅建筑中能够合理的使用能源,并且有效地利用能源,是实现绿色节能的重要途径。住宅建筑节能主要包含供暖,供热空调设备的使用,照明设备对能源的消耗,这些占能源总消耗35%以上。通常情况下,对于建筑耗能而言,其与国民经济有着较大的联系,因此,节能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在建筑节能设计方面,还没有形成健全的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实际的施工中,往往存在能源浪费严重的现象。再者,一些技术应用方面,如外围保温技术,其应用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并且应用领域不广泛。同时由于节能意识薄弱,在具体的设计中,往往会更加关注视觉效果[2]。
由于全社会对建筑节能基础知识缺乏了解,因此并没有认识到建筑节能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具体选购房屋时,过于重视建筑物的外观和内部构造,对于建筑节能对房屋舒适度和人性化的设计要求较为忽视。针对于这种情况下,开发商也往往根据消费者心理,过于重视外观和结构,投入到降低建筑能耗方面的资金较少,这无形中会增加开发商的利润,但却会造成社会责任的缺失。因此强化消费者的建筑节能意识具有迫切性,只有全社会建筑节能意识增强,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建筑节能带给人们的成果。
建筑节能是我国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发展目标。但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基础差异较大,而且,对于建筑节能规划也没有明确的标准。因此,很多地区的建筑节能规划设计在实际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很难有效的执行节能环保原则。导致原有施工方案与不完善的节能环保观念结合,很难实现真正的节能环保效果,甚至要消耗更多的能源,起到反作用。目前,由于建筑节能审查制度的严格执行,很多建筑施工规划设计都能按照相应的节能标准进行建设,但在项目工程实际完成后,能够完全达到相应标准的仍然只有很少的一部分[3]。
为了能够快速有效的推动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首先应完善建筑节能设计的相关标准体系。由相关建筑管理单位带头,结合当地的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当地的经济、环境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在建筑节能的发展基础上,制定完善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将完善的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体系逐步在当地的各个建筑工程项目中进行推广,为我国的建筑节能设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为建筑节能指引正确的发展方向。
在住宅建筑中墙体面积占了很大比例,因此,在墙体结构设计中,如何采取节能技术,如何使用节能材料,对改善墙体保温性和绝热性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通常建筑墙体采用混凝土为基础,材料单一,由于单一材料导热系数大,一般为高效保温材料20倍,不能满足保温隔热的需求,所以,建议采用泡沫混凝土复合材料、钢筋混凝土材料,或者新型充气砖材料,它们都是由承重材料与高效保温材料组成复合体,这种材料厚度适中,承重能力强,保温性能和绝热性能出色,可以很好的保持温度,节能减排。另外,门窗是建筑物热交换、热传导非常重要的部位。夏天,可以很好地解决热量从室外进入到室内,冬季,可以减少室内热量流失,因此,窗户选择什么材质的节能窗很重要。
不同的建筑布局和平面形式有各自的特色,并根据投放的地区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关。简单的敞开式长方形平面,当常向两端的窗户垂直于当地夏季主流风向时,室内就能够产生较好的通风效果,因此也能够减少关于降温设备的使用,使建筑物的设备投入频次降低。对房屋平面布局进行设计时还需要能够为更好的通风情况,制造条件,在夏季炎热地区,设计人员通过平面形式来创建自然通风条件,让室内能够长时间保持干燥,降低由于阳光直射而造成的升温幅度。在公寓中,尽可能减少共用的墙体,并且在走廊,以及其他关联部分,选择通风空隙的公寓进行串联,这些缝隙能够让自然风带走室内更多的热量,从而降低室内的整体温度,减少相关降温设备的使用。
在建筑节能战略实施过程中,通过政府积极参与其中,可以为相关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并通过意识领域和实际操作领域来共同促进建筑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政府相关部门需要强化自身的建筑节能意识,并认识到建筑节能的重要性,并通过实施有效的监管来保障建筑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而且政府积极参与过程中,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良好的政策也能够为建筑企业提供助力支持,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建筑节能是生态环境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健康生活的必然发展趋势。因此在实际推进过程中,需要做好各项建筑节能技术的落实和推广工作,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以此来推动建筑节能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为我们打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