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调查研究

2020-11-27 16:13王丽萍徐如明
绿色科技 2020年22期
关键词:弱化老汉养老院

王丽萍,徐如明

(1.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 经管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2.中共宁夏区委党校 宁夏行政学院, 宁夏 银川 750021 )

1 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为阐明社会转型期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课题组选取宁夏北部、中部、南部的10个行政村(每个县区选一个行政村)为调查点,对宁夏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主要采取半结构访谈法和问卷法,回收有效问卷1000份,数据采用统计软件进行处理,主要方法是描述性分析。

2 文献述评

目前,学术界对于农村家庭养老的研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部分学者认为在转型期的农村,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其养老功能正趋于削弱;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农村家庭养老功能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增强。持第一种观点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力求得出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结论。吴海盛把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归结为土地保障功能弱化、家庭的原子化和劳动力的流失,故家庭养老需要其它养老模式的帮助[1,2]。徐晶认为由于传统的家庭结构和村落共同体的现代变迁,农村的家庭养老功能和村落互惠体系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3]。魏应保、刘军奎认为农村家庭养老在精神抚慰方面的功能削弱,进而使经济支持和老年护理困难,传统养老敬老观念单薄,农村不孝顺父母、对父母使用暴力的情况增加[4,5]。范成杰把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原因归结为农民流动的持续时间延长与范围扩大,家庭的小型化与核心家庭剧增,老人养老与子女赡养观念的分歧[6]。为此,有必要寻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养老模式。张丽丽、陈彩霞认为家庭养老出现了严重困境,表现在以父代与子代代际反哺为循环的家庭养老模式出现了裂痕,老年人从子代那里获得的反哺较少,他们把农村的养老问题归结为家庭养老的异化,家庭养老不再是一种超经济的伦理性行为,而是一种市场经济平等交换似的经济性行为[7,8]。

3 家庭养老是宁夏农村老年人所依赖的养老方式

在访谈中,农村老年人表示即便有条件好的社会养老院也不会去,况且即便自己愿意去,子女也不让去。他们还认为只有无儿无女的五保老人才依靠国家、村集体或进养老院养老,有子女的老人是不会进养老院的,个别进养老院的,也是因为儿孙不孝。这与调研了解的情况是一致的。在调研的10个行政村中,入住养老院的大多是孤寡老人。在吴忠市盐池县曾记畔村有2个残疾的五保老人住在盐池县养老院。在银川市灵武市的一家民办养老院,共入住55位老人,其中有45位农村老人,占全部入住老人的81.8%。这些农村老人来自银川、吴忠两市,老年人年龄偏大,都在75岁以上,年龄最大的92岁,有的老人儿女都在城市上班或打工。

在固原市原州区炭山村委会有两个老人在固原市养老院住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回到了家里,原因是养老院太不自由了,出去要请假,环境也不熟悉,不如在家里方便。

以调研对象王老太为例,老太太86岁,老伴5年前去世。她一共有8个孩子,其中3个女儿。3个儿子上班,其中1个儿子在甘肃,另外2个儿子在家种地。她跟着大儿子住,大儿子时常去吴忠市打零工,大儿媳在吴忠宾馆上班。王老太现在身体还可以,有时候自己做饭,有时候儿媳妇下班回来为她做饭。由于四儿子和大儿子有矛盾,因此与王老太虽然地理距离近,但是心却离得很远,他从不来老大家看望王老太。小儿子一年才回来一次。王老太有高血压,儿女们曾提议让她去养老院住,但是遭到了王老太和其他儿女的坚决反对,理由是这样做太丢脸。

除了住养老院受约束、没面子,农村老人不愿意住养老院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有家庭义务在身、走不开。大多数老年人还要照顾老人、给儿子看家、种地、饲养家畜(家禽)、照看孙子女(重孙子女)。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有74.2%的老人在照料看护小孩,68.3%的农村老人在给儿子看家或干农活,有66.1%的老人在饲养家禽,有30.0%的老年人在照顾老人,15.1%的农村老人在给女儿看家或干农活。在固原市原州区上马泉村,76岁的樊老太还在帮孙子照看重孙子。家庭养老是宁夏农村老年人所依赖的养老方式,由家人照料是农村老年人获得照料服务的主流愿望。

4 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改革开放增强了农民的经济意识。宁夏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外流的现象比较普遍,尤其是宁南山区劳动力外流更严重。这些靠天吃饭的地区空心化严重,老弱妇孺驻守村落。在宁夏北部引黄灌区,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瓜菜、枸杞等)的村子,由于劳动强度大,而空心化稍弱。进入新时代,农民流动的时空都在延展。在2000年以前,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倾向于区内流动,或者在宁蒙陕甘交界处流动。现在该现象发生了明显变化,随着学历增加、眼界开扩,大批的农民工流动至浙江、福建、广东等城市。

农村的空心化,一方面使老年人老无所依;另一方面使年轻人的孝道观念式微,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增强。一年一度的春节返乡潮来临,老年人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的子女把自己当成了过客,很多人并不是为想念父母、陪伴父母而回家,而是为了短暂的休息、休闲而回家。在家期间,他们除了赌博、熬夜、喝酒、聊天,好像再无事可做。大多数农民工还指望年迈的父母洗衣、做饭。

以调查对象金老汉为例,他3年前丧偶。金老汉有2个儿子1个女儿。女儿嫁到甘肃,平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来回家次。金老汉腿有些残疾,平时跟着小儿子住,小儿子常年在银川打工,儿媳妇整天忙于打工和照顾三岁的儿子。金老汉把自己的地交给了大儿子种,大儿子已经给金老汉分开家,平时忙于在村上打零工,对金老汉不管不问。金老汉一方面得不到子女的照顾,甚至无人给他做饭、送饭。后来村上建了老饭桌,金老汉每天在老饭桌吃饭,老饭桌每个月100元钱的费用是金老汉从自己的养老金中拿出的。金老汉对子女的不经常来看望他一直耿耿于怀。

农村养老问题弱化的另一个原因是重幼轻老问题。农村人把越来越多的人将物力、财力集中在了子女成长、教育方面,忽略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需要。韦克难分析了“重幼轻老”或“代际倾斜”的不利影响,认为它不但冲击家庭的养老功能,而且对下一代的人格发育不利[8]。下一代长大成人亦不知理解、孝敬父母,如此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以调查对象马老汉为例,他有2个儿子4个女儿。马老汉跟着小儿子住,小儿子和儿媳在家种芹菜。马老汉和老伴在西吉县租房子住,陪2个孙子上初中,给孙子做饭。马老汉的老伴76岁,身体不太好,去年肺病住院花了6000元钱,小儿子出了5000元,小女儿出了1000元。大儿子也在村上种地,平时由于已于老人分家,很少来看老人。有3个女儿嫁的远,一年才回来一次。住的近的半个月看一次。

在调查对象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平均有5、6个子女。45~59岁的中年人平均只有2、3个子女。这表明宁夏农村家庭有小型化的趋势。刘桂莉认为多个子女对老年人的养老有利,无论是老年生活的经济来源、生活照料,还是亲子交往、精神慰籍,有多个子女的现实为他们(老年人)的养老生活提供了某种客观的保障[9]。

以调查对象李老太为例,她一共有5个孩子,其中4个女儿。儿子因心脏病4年前去世,李老太跟着儿媳妇生活,身体不太好,干不了农活,帮忙照看小卖铺,并照看小孙女。她的老伴已经67岁,也是他们家唯一的男性劳动力,平时家里家外的活都由他承担。李老太认为使自己的养老面临困境的因素是儿子太少。

农村劳动力外流和家庭的原子化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用银川市灵武市民政局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说,“有些老年人在家里真受罪,儿子儿媳外出打工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老年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调查数据还显示,有37.4%农村老年人有过身体有病拖着不去看医生的情况,13.7%的农村老年人需要人照顾日常生活但是没人照顾,有32.1%的老人近3年从未出过远门。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由此可见一斑。

5 结论与讨论

目前,宁夏农村家庭养老出现了观念与功能的不一致。宁夏的老年人一方面过于依赖家庭养老,而不愿到养老机构养老;另一方面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老年人面临着依赖而又靠不住的问题。这是目前家庭养老面临挑战的症结所在。农村劳动力外流、家庭的小型化、孝道观念的式微、代际倾斜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主要原因。

方兴未艾的老饭桌、幸福院似乎为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提供了一条出路。以银川市灵武市为例,该市已经在8个行政村建成了老饭桌,有的运行比较规范,比如崇兴镇中北村老饭桌。固原市泾源县的下金村老饭桌运行也比较规范,形成了一套运行机制。老年人可以在老饭桌用餐,在幸福院进行午休。老饭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老年人的吃饭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吃饭问题并不是老年人需求的全部,甚至不是主要方面,日常照料、精神慰藉等才是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老年人在无人照料状态,万一突发急性疾病的情况该如何解决;老饭桌常态化资金保障从何而来等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弱化老汉养老院
永续债的资本弱化问题探析
浅析当代藏语使用弱化问题及其对策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刘老汉的烦恼-收蜂(连载二)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老汉粘蝉
刘老汉笑了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搭讪
吴老汉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