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月清
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福建 泉州 362700
文化创意产业被誉为21 世纪的“黄金产业”,台湾地区早在10 年前就将其列为六大新兴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已较为成熟。福建与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化一脉相承。进行闽台文化交流,发挥闽台合作产业平台效应,积极推进闽台文创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闽台支柱型产业,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同时,推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有利于宝贵的历史文化得到保护、继承和弘扬,对海峡西岸经济区树立独特的区域品牌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扩大区域知名度。
“九二共识”确定了海峡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在大陆的积极推动下,两岸加强了文化交流合作。2009 年两岸“三通”的实现大大降低了闽台两地合作与交流的成本,有力地推动了海峡两岸经济关系的发展。2010 年,大陆与台湾签订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两岸关系得到了突破性发展。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两岸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之一。当前,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取得一定成效,合作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不断深化。
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与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相比,福建省的文化创意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迅速[1]。截至2017 年,福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高达1307.47 亿元,占福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全国排名第9 位。文化创意产业的不断发展是闽台合作的前提,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妈祖文化是闽台合作的共同文化基础。台湾地区的文创产业有着吸引福建的国际视野、运作模式、创意,而福建具有台湾渴望的市场、资金、消费力。因而,推动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基础是良好的,两者结合正孕育着极大的机遇和能量。
福建省高度重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与交流,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2007 年,“海峡两岸经贸洽谈会”首次在海峡两岸设立创意产业展览区[2]。2008 年,福建省举办了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暨交易会,作为两岸文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平台之一。同年,福建省与文化部签署了《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文化共同建设协议》,共同促进闽台文化交流。2009 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2010 年,随着ECFA 的实施,两岸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加快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提供了现实可能性。2011年,由福建日报报业集团牵头的台湾海峡文化产业交流,已成为闽台文化产业合作的重要动力。2016 年,福建省接待台湾同胞267.2 万人次,同比增长12.2%。福建到台湾的个人游客总数为298600 人次,占到台湾游客总数的53%。截至2019 年,海峡论坛活动已经进行到十一届,并出台了许多造福台湾的重要措施。该论坛已成为台湾人民最参与和最期待的两岸交流平台。海峡论坛为两岸基层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有利于促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
福建省以闽南文化、客家文化和妈祖文化为主题,以台湾重大文化项目为龙头,进一步拓展文化产业链,着力加强与台湾在文化旅游、展览业和动漫游戏产业等方面的联系。闽台合作已逐步扩大到表演艺术、新闻出版、印刷发行、网络动画、文化旅游、会展和知识产权等领域,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层次的特点。福建省主动拓展与台湾在动漫、网络游戏策划与制作等新兴领域的合作渠道,促进闽台在各个领域的文化交流。在新闻领域,邀请更多的台湾媒体来福建报道海峡两岸重大的经济、贸易、文化活动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并加深媒体运作、节目交流和广告制作方面的合作。在文化产业领域,利用贸易和文化展览来扩大双向文化交易,并促进新文化产业的对接,例如图书发行、版权贸易、文化创造力及影视动画。在科技领域,着眼于两岸相关产业的互补性,建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共同组织科技论坛和研发机构,并为两岸科技人员举办培训班。在教育领域,进一步实施闽台教育交流与合作项目,建立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中心,促进学者互访,教育机构互利合作,共享教育资源等。
福建省启动了“2018 年台湾青年新年风味民俗风情训练营”,福建杂技团到澎湖参加“2018 年菊花岛海峡两岸艺术节——春节公开表演”。“福建文化宝岛之旅”等系列活动也有序地开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得到加强。截至2018 年,福建省有143 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735 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石雕大师廖德良成为2018 年首位获得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台湾同胞,这是落实台湾同胞和大陆同胞同等待遇政策的又一举措。
2019 年,福建省继续开展“福建文化岛”系列活动,同时诠释中国传统文化。同年,福建省建设两岸文化旅游产业交流合作基地,与福建省台港澳事务办公室合作,建设多个福建台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培育闽台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支持大学创业创新中心为台湾籍大学生提供相关服务,一系列文化创意产业的双向合作与交流也一并开展。另外,引进台湾知名演艺品牌,创建海滩音乐节和“民间音乐休闲谷”;开辟发展文化旅游业的岗位,并研究台湾人参加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奖的资格评估方法,以吸引台湾的创作者、艺术人才和游客来福建就业和创业。
经过闽台两地二十余年的努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取得丰硕成果,合作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合作领域也逐渐扩大,但存在着一些制约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深入发展的因素,合作仍处于初级阶段。笔者认为主要体现在闽台文化发展不平衡、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匮乏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欠佳三个方面。
福建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地方特色,但缺乏规划、协调和整合,显然是零散和独立的。由于缺乏某些资源共享和总体规划,很难系统地创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文化产业起步较晚,文化商业转型效果不佳,经济效益不明显。从产业组织的角度看,福建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较小,产业链条不长,产业联动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形成突出的产业群,产业驱动力不大。缺乏特色鲜明、效益好的规模文化项目,新兴创意文化、动漫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从台湾的角度来看,尽管与福建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是台湾独特的历史使其吸收了许多外部文化,多元文化的影响使得台湾文化具有了鲜明特色,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复杂度。
近年来,福建各地兴起“创意产业园”建设的热潮。但是,教育和科学领域的财政投资比例与创意产业园的政策出台速度不符。福建人才聚集尚处于起步阶段,全社会并没有形成一种全民创新的氛围。尽管政府加大了支持力度,但整个社会的气氛仍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要求相去甚远。文化产业的意识尚未得到普及和深化,它阻碍了文化市场的消费和生产。由于缺乏消费驱动和生产推动力,工业市场难以扩大规模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文化市场的发展还不完善,使得文化产业经营单位和监管部门缺乏有效的互动,制约了福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科技人才的匮乏是制约福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在文化产业领域,需要许多熟悉文化创造、市场化运作以及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管理人才。与台湾及沿海省市相比,福建人才缺口比较大。从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运营来说,动漫、创意设计、影视制作等方面的人才十分稀缺。台湾的创意人才更多的流入北上广这些文化创意产业相对发达的城市。
为促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合作平台,并围绕文化创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但是,平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闽台之间缺乏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合作平台,比如行业之间的协会或者专门机构的建立。缺乏这些目标平台使得闽台之间的合作只停留在交流或者初级合作层次,并不能深入融合并带动经济发展,特别是对于新兴的产业,这些领域的合作平台更加稀缺。其次,合作平台的覆盖性不广。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平台主要针对发达的地区,比如福州、厦门、泉州、晋江以及台湾的台中、台北地区,福建和台湾的其他地区几乎没有机会参与平台的活动,这会导致地区之间产业发展的不均衡。最后,合作平台存在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些平台存在很多表面的形式,很多想法和创意以文字的形式停留在纸上,没有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办法。如一些产业服务、信息共享和意见反馈等机制,缺乏日常的交流从而互动较少,进而导致平台的存在感弱,阻碍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平台的运营。
针对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的制约分析,结合当前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框架下的现实背景和要求,本研究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福建和台湾地缘相近,文化高度相似,具有良好的产业合作基础。首先,立足于本土文化的同时协调区域性特色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在福州、厦门、漳州和泉州建立大型综合文化创意产业群,带动区域经济文化发展;根植于闽台文化这一沃土,紧跟时代潮流,创新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散发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生命力。同时将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茶文化和民俗文化注入文化创意产业中,在莆田、三明、龙岩以及宁德等地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以及产业园区。其次,延伸产业链条。台湾地域狭小,受众有限,福建企业众多,行业齐全,如拥有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建筑之乡以及中国休闲服装名城等,能够无缝承接台湾的产业链条,吸引和壮大台商投资,将文创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为台湾文创产业的延伸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后,积极谋求合作的新业态。要突破当前的文创合作领域,结合园区的定位,积极推进动漫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的合作。
台湾的文化创意产业起步早,发展迅速,已经深入到台湾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培育了大量的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需要大量文创产业人才承接,台湾文创产业迁移到福建,没有大量的文创产业人才与之匹配,闽台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合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福建省可设立产学研教育科研基地,依托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以及福州大学等高校培养一批两岸青年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另外,需要完善台湾来闽的文创人才措施,为其提供教育医疗等配套服务,开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台湾高校文创毕业生来闽工作提供优惠待遇,扩大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人才互认高校学历和互认从业资格证书的广度;建立闽台文创人才交流基地,定期开展相关培训等。
在原有的平台上,甄别亟须和紧迫的合作环节并进行改进,如成立闽台文化创意产业网络交易平台等,为两地文化市场交易提供有效网络渠道,可以采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来评估闽台两地人民的文化消费偏好和消费习惯,根据评估结果来建立和创新合作项目。此外,还需要推进信息共通共享机制的实现,建立健全闽台文创产业的运行交流机制,畅通各个机制的渠道,让信息、资源和人才充分地流动,从而使各种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推动平台和地域开放。闽台文创产业合作平台要加强地域开放,充分利用数字媒体,积极推动线上线下开展活动,通过网络等途径扩大平台的知名度,积攒人气,拓展闽台文创活动的范围,扩大受众,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参与平台的运作。同时,扩大区域交流范围,比如将海峡论坛地点更多向宁德、龙岩等革命老区倾斜,将红色基因注入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地域产业互帮互助等。
文化创意产业是21 世纪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具有深刻的意义。目前闽台已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闽台文化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但也要清楚意识到闽台文化产业合作过程中的问题:闽台文化定位不准、缺乏大量的文创产业人才以及现有合作平台不完善的问题,因而需要精准定位闽台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打造独具闽台特色文化品牌,将闽台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推向国际;同时还要共同培养大量文创产业人才,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弥补现有文创产业平台的不足,使得闽台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均衡分布,进而促进闽台文化创意产业持续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