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力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工程造价控制应该是个动态工程,常常贯穿建筑工程始终,因此,应对工程造价预算予以重视,这样既能控制施工成本,而且能够减少超预算这一现象发生。由于建筑工程毕竟比较庞大,会受多种因素制约以及影响,从而导致预算超标,面对该种情形,必须提前掌握预算超标的有关原因,从而对其杜绝,提高预算合理性。
预算编制对于工程造价影响比较大,如果缺少科学预算编制作为支撑,很容易在操作执行中遇到超预算问题。因此在施工时,应该首要考虑预算编制,对其科学制定,但在对工程进行实际操作时,有的预算人员忽视预算编制,不仅使得预算编制面临随意性问题,而且没有对编制内容加以审核,从而使工程面临漏算甚至错算问题,制约了预算工程开展。另外,在开展造价工作初期阶段时,需要单位对材料进行预测,并判断市场风险,但有的建筑人员没有做好预测环节工作,不但使造价预算缺少准确性,同时预测与实际产生较大差距[1],致使工程质量也受到相应影响。由于建筑材料属于工程较为关键内容,其中建筑材料价格常常处在动态化中,有时价格浮动比较明显,而建筑施工又是相对长期工程,所以在对材料预测时,往往会与具体材料价格差异较大,进而面临超预算问题。
在对造价预算进行管理时,有的人员缺少主动性,不仅使得预算投资决策深受影响,同时还制约了工程整体设计,不能展现造价预算价值。首先,如果造价预算管理不能具有主动性,也会使得合同受到影响,例如,预算人员不能对工程合同予以认真审查,没有对预算精确度进行科学把握,从而引起超预算问题。其次,设计变更也是形成超预算主要原因。具体来说,在设计工程时,一方面要紧密联系建筑工程实际,也就是对工程地质甚至水文情况予以调查,并对其详细分析,以此确保施工设计效果。
如果造价预算体制能够得到完善,会让超预算问题实现解决,所以,必须重视造价预算体制。首先,对于当前预算体制中的一些漏洞,应该尽快弥补,这样既能让预算体制保持着完整性,还能发挥预算效用,增加工程利益。其中预算体制必须基于实际出发,对工程预算予以有效编制,并且在编制时,一方面工程人员要科学获取市场信息,健全预算编制内容,另一方面能让预算编制以及市场保持相吻合,提高预算合理性。在此期间,还应减少重记或者漏记现象出现,因此,编制人员必须对预算编制认真负责,同时明确整个预算编制流程,这样既能对预算编制各步骤予以细化处理[2],同时能让预算编制人员依据步骤有效执行,提高编制质量。另外,在预算编制时,需要考虑市场价格变化情况,预留出一定变动空间,由于市场时刻处在变化条件下,因此在预算编制时,很难对市场价格予以完全预测,这就需要预算人员考虑此状况,从而让造价预算拥有较高准确性。
为了让建筑成本可以达到更好控制,应该强化造价管理有关工作,并由专业项目人员对其管理,提高造价控制力度。首先,造价管理人员应该拥有完整的工程造价知识,可以对建筑项目一些基本情况科学且详细了解,同时对相关法律予以探究,确保工程造价符合法律规定。其次,还应从技术角度出发,对造价管理予以有效指导,在此期间,应该融入经济理念,这样既能把技术以及经济进行结合,完善造价理念,而且能对施工现场实现科学指导,让造价预算方面问题有效解决[3]。最后,应该对市场信息予以深入预测。由于市场信息预测属于造价预算较为关键环节,如果忽视该环节,没有对其深入预测,不但容易出现预算不够科学、准确现象,还会增加预算成本。基于此,必须做好市场信息预测工作,例如,预算人员要对市场价格予以时刻关注,了解具体变化情况,这样既能精准把握各个设备价格总体波动规律,而且能对其实现准确判断。
从一些建筑工程来看,有的预算人员素质偏低,使得造价预算工作也受到一定影响,面对此种情形,建筑企业应借助培训活动强化造价人员素质。首先,可以组织造价预算竞赛活动,一方面通过知识竞赛能对预算人员能力实现激发,另一方面能使工程负责人发现某些潜在人才,从而对其培养。与此同时,还能开展造价预算知识方面的讲座,这样既能渗透造价预算知识,加强造价人员掌握度,而且能推动预算工作实现更好开展,从而让预算准确性得以保证。其次,还应采取竞争机制。众所周知,造价预算关系着工程利益,所以,应该借助激烈竞争强化预算人员有关意识,让其思想保持时刻紧绷,防止出现漏记状况,这样既能让预算方案更为合理,还能减少超预算几率,达到控制造价这一目的。
在新时代下,建筑工程面临着较大施工规模,也让造价预算变得更为重要,因此,应该关注造价预算问题,只有处理好工程造价预算各种问题,才能为建筑企业打下基础,规避预算超标这一问题发生,提高企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