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光龙
(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设计中心,山西 太原 030001)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才能更好地推动城乡规划工作的发展和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同时还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早日建成生态文明社会。因此,在城乡规划编制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全面、综合地考虑各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城乡规划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推动城乡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
城乡规划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我国的城乡规划工作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分为以下方面。第一,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协调。由于历史原因和发展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大量优质资源倾向于城市,推动农村发展的政策与资源较少,这就使得农村地区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城乡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加大;相较于城乡居民的居民幸福感与生活舒适度,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更加关注经济效益,还有部分城市只注重眼前的既得利益,忽视了对城镇环境的保护。第二,城乡发展不均衡。现阶段我国城乡之间发展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生态坏境、教育、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城乡规划设计中以人为本理念也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与体现,不仅不利于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第三,城乡规划设计的预见性不足。我国早期的城乡规划设计方案都是短期的、暂时的,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城乡规划项目逐渐暴露出一些新的、原有设计方案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现阶段我国城市交通拥挤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在早期的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由于早期拥有私人汽车的城市家庭较少,规划设计单位并没有设计大量的停车场,城市交通干线四通八达但宽度较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拥有私人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老旧的停车场与交通路线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了,也就产生了车辆乱停、交通堵塞等问题,严重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乡规划设计发展,需要设计人员充分重视上位规划设计,在上层设计方案中充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为后期的城乡发展提供传导指引。基于此,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应在总体规划设计阶段不断融入绿化发展理念,提高绿化、水系等生态要素的面积占比,从丰富景观多样性出发构造城乡生态格局。由此,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应在约束性指标纳入绿化面积占比这一指标,可以通过打造景观绿化廊道或城市公园等,为居民提供可亲近的景观空间。其次,针对城乡发展过程中的洪涝问题,城乡规划设计人员需要科学布局城市水系,将其与景观空间相融合,丰富景观空间功能。同时,要充分践行海绵城市设计理念,布置多种景观形式。
在城乡规划设计过程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设计人员需要在每一个环节推广生态保护措施。对于当前出现的生态问题要及时予以修复,并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更多关注城乡发展过程中的生态保护细节。尤其在当前的旧城改造以及拆迁工作中,城乡规划设计人员应重视土壤修复与生态系统建设,保障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而在城乡发展过程中,规划人员则要在设计阶段就积极融入生态理念,从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节约以及污染防治等方面出发,完善方案细节,大力推广应用节能用具与生态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系统是由城市居民和居民生活、生产环境要素所构成的。在实际的城乡建设中主要是由政府来进行建设,但由于所涉及到的地区较多,涉及到的构成方面较多,且建设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各类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而阻碍了城市规划建设的整体进程。因此,城乡规划相关部门要从全局的角度去综合考虑,后续制定综合性的实施战略。城乡规划设计过程必须加强对生态层面的关注,要尽可能的避免城乡规划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要加强规划建设过程生态环境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生态方面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来进行解决。特别是农村地区,大多数农民都是靠种植来获得经济效益的,一旦生态环境出现污染,将会对其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对此,政府等相关部门要注意在城乡规划中促进城乡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要根据农村地区生态环境水平来开展相关工作,通过掌握其实际情况来保持城乡的特色,积极开展防治工作,使城乡规划工作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为城乡居民的生活提供良好的保障,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
合理的城乡规划设计是保障国家获得发展力量的重要前提,开展城乡规划设计编制工作,规划人员需要把握设计层次,从总体规划到详细规划再到专项规划,都要充分践行生态文明理念。在具体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需要秉持生态发展优先理念,对城乡进行全方位的生态化设计,形成明确的城乡发展定位,拓宽城乡发展空间,优化城乡发展总体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