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的评定方法研究

2020-11-27 08:47余八一
汽车电器 2020年11期
关键词:温升线缆电流

陈 赫, 李 杨, 余八一, 李 晓

(1.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 有限公司, 天津 300300;2.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北京 100000)

国际能源署 (IEA) 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15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2017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超过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一半,相比2016年上涨了72%。随着全国私人类以及公共类充电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截至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累计销量已达120余万台,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超过120万台。

新能源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同时,充电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全国广大消费者与汽车行业的关注。根据公开报道,2017至2018年新能源汽车起火的事故中,36.4%是由连接器导致的,在连接器的各项性能中,温升性能是最为重要的之一,它决定了连接过程的安全可靠[1]。

充电接口是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中的重要构成之一[2]。根据充电方式的不同,又分为直流充电接口和交流充电接口[3]。根据充电接口规格的不同,其线缆部分的线径也有所区别。其中交流充电接口的主要线径尺寸为2.5mm2、6mm2;直流充电接口的主要线径尺寸为35mm2、50mm2和70mm2。虽然在《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1-2015》中从试验方法和结果判定上都已经对充电接口的温升试验作了要求[4],但对于不同线径充电接口在进行温升试验过程中,达到最终温升平衡用时是否相同、有何规律、有何差异等核心技术参数标准中都未做过多介绍。本研究重点对不同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进行研究,深入地了解充电接口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情况,从而为新能源汽车中电动汽车的充电安全研究提供理论支持,更好地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整体安全性。

1 测量工作原理

充电接口中无论是直流充电接口还是交流充电接口,其连接端子和线缆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采用压接形式。考虑到压接位置的接触电阻比其他位置都要大,在接通电流后压接处的发热量必然会比其他位置大,故本研究分别采集端子压接处温度和周围环境温度,以此来得出充电接口温升试验过程中最大温升数据与用时。本研究中采用的热平衡状态为在间隔时间不少于10min的连续3次读数的温升值低于1K。温升计算公式为:

式中:ΔT——温升值,K;T——测量温度,℃;T环——环境温度,℃;TN——第N次读取的温度值;TN+1——第N+1次读取的温度值;TN+2——第N+2次读取的温度值。3次读数时间间隔不超过10min,δT1、δT2均小于1K时,系统达到热稳定,此时的几个布点中ΔT的最大值为最终测试所得温升值。

2 试验系统搭建

2.1 测试系统

测试系统由交流电恒流源、温度数据采集器、上位机和被测充电接口组成。测试系统硬件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测试系统整体图

2.2 样品准备

本研究选用的热电偶为J型热电偶,试验前将被测充电接口进行非破坏性拆解,把J型热电偶一端焊接好黏贴在端子压接处,并用耐高温胶固定,另一端连接到温度数据采集器上。如图2~图4所示。

图2 热电偶粘接位置

图3 安装后样品整体

2.3 样品连接

图4 热电偶连接示意图

将被测充电插头和充电插座正常插合在一起,并将充电插头(插座) 的L端和N端 (正极和负极) 连接在交流恒流源上,充电插座(插头) 的L端和N端(正极和负极) 短接构成回路。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连接时需要确保线缆尾部所用铜鼻子的尺寸与线径契合,选取合适的螺母,按照工程要求的扭矩进行连接,同时确保连接的固定可靠,避免形成线路虚接,引起局部电阻过大,从而导致发热量过大,影响实验结果,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此试验电流较大,已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安全电流,故在连接完成后应对裸露部分进行绝缘处理,确保金属连接处安全绝缘。

2.4 试验分析

整个试验过程中都需要控制环境温度在25±5℃的范围内且相对稳定,在交流恒流源上设置试验所需的电流值,启动交流恒流源使其持续稳定地提供试验所需电流,并通过温度数据采集器将数据实时监控并记录。根据《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 20234.1-2015》 中的要求,试验过程中温升不得超过50K。本次试验选用常用的几个电流规格的充电接口,充电接口不同规格的电流值所对应的测试电流值如表1所示。

表1 温升试验测试电流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2.5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本次试验共对6组样品进行了试验,测试电流为22A,进行温升试验、分析温升数据,得到该规格下温升的平衡时间。2.5mm2样品时间-温升的变化趋势如图5所示。

图5 2.5mm2样品时间-温升曲线

各2.5mm2样品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表2所示。

由 图5 和 表2 可知,由于样品的差异性,各个样品的温升值各不相同。根据前面提到的对温度平衡的判定标准,该规格产品温升平衡时间大致 介 于975 ~1542s 之间,最终温度稳定时变化为±0.1K/min。温升值在14~40K之间。

过了马路就是他的公司,但走到一半的时候她突然停了下来,红灯就亮了,她木木地被急速的车流逼回到人行横道,她看到顾青从公司里出来了,而举着伞朝他走过去的人,是夏小春。他们朝这边走来的时候,温简像才醒悟过来一样,急速地跳上一辆公交车,她不想要被他们看见。车窗一片迷蒙,她看不清楚,只觉得耳边充满了轰轰的声响,压来压去,感觉快要把自己碾碎了。

表2 2.5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3.2 6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本次试验基于6组温升样品,测试电流为42A,进行温升试验、分析温升数据,探究该规格下温升的平衡时间,从而得出一个初步的判断结果。6mm2样品时间-温升的变化趋势如图6所示。

图6 6mm2样品时间-温升曲线

各6mm2样品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表3所示。

由图6和表3可知,6mm2线径的样品温升平衡时间较2.5mm2样品略长,大 致 在1329 ~1954s之间,并在3960s之后温升变化范围为±0.2K/min。 温 升 最终稳定在15~25K之间,与2.5mm2样品相差不大。

表3 6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3.3 35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本次试验基于5组温升样品,分别通入规定的125A测试电流,进行温升试验、分析温升数据,探究该规格下温升的平衡时间,从而得到一个初步的判断结果。35mm2样品时间-温升的变化趋势如图7所示。

各35mm2样品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表4所示。

由 图7 和 表4 可知,35mm2线径的样品温升平衡时间在2082~2876s之间,5900s后温升变化范围为±0.2 K/min。温升最终稳定在35~50K之间。

表4 35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图7 35mm2样品时间-温升曲线

3.4 50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本次试验基于8组温升样品,分别按规定通入200A电流,进行温升试验,在分析温升数据后,得到50mm2样品时间-温升的变化趋势,如图8所示。

图8 50mm2样品时间-温升曲线

各50mm2样品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表5所示。

由图8和表5可知,温升平衡时间在2492~2968s之间,6000s后温升变化范围为±0.2K/min,温升最终稳定在30~50K范围之间。

表5 50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3.5 70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本次试验基于8组温升样品,进行温升试验后得到70mm2样品时间-温升趋势如图9所示。

图9 70mm2样品时间-温升曲线

各70mm2样品温度达到稳定的时间如表6所示。

由图9和表6可知,温升平衡时间在2558~3383s之间,温升最终稳定在35~50K范围内。

表6 70mm2样品温升平衡时间

4 试验结论

基于以上的数据,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初步发现随着线径的增加,其线缆温升的最小稳定时间会不断增加,样品最终的温升值大致上随着线径的增大而不断增大,交流充电产品与直流充电产品的稳定温升值差距明显。线径2.5~70mm2对应稳定时间范围在975~3474s范围内。

由图10可知。

1) 2.5mm2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大致介于975~1542s之间,最小稳定温升值为14K。

1) 6mm2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大致介于1329~1954s之间,最小稳定温升值为15K。

图10 不同线径充电接口达到温升平衡用时范围

2) 35mm2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大致介于2082~2876s之间,最小稳定温升值为35K。

3) 50mm2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大致介于2492~2968s之间,最小稳定温升值为30K。

4) 70mm2线径充电接口温升平衡时间大致介于2558~3383s之间,最小稳定温升值为35K。

在GB/T 11918.1-2014中对于温升的试验时间有如下规定:①1h,适用于额定电流不超过32A的电器附件;②2h,适用于额定电流超过32A但不超过125A的电器附件;③3h,适用于额定电流超过125A但不超过250A的电器附件。经过此研究发现,充电接口所使用的连接端子材质、电缆品质及制造工艺的不同都会导致温升稳定时间产生一定的偏差,以最小温升稳定时间来作为温升稳定时间的考量标准是不严谨的,所以在相应标准中所规定的温升试验时间应具有一定的变动范围。

另外,通过测试结果可以直观地看出,线缆的温升稳定时间与初始温升的速率无关,有部分样品,在初始的几百秒内温度会迅速上升,然而后续温度增幅放缓,上升到稳定的温度值会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经过系统地分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线缆材料的含铜量和选材等因素有关。未来可以以此项研究为依托,深入研究电缆材质及制造工艺不同对连接器温升稳定时间的影响。

猜你喜欢
温升线缆电流
基于simulation分析高压电机铁心分段对电机温升的影响
牵引电机温升计算方法及降低措施研究
手提包里的折叠滑板车
通信线缆收放装置的改良及设计
标定电流与额定最大电流的探讨
交流电牵引采煤机截割部温升原因分析及影响
交变电流基本知识汇总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
一种线缆盒
船舶驱动用异步电机三维温度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