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泽江
摘要: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的发展实际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着眼于探讨生态危机的生成的根源,致力于从社会制度和生态治理实践的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并集中诠释共产主义社会生态文明的美好愿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外出调研考察活动中提出要倡导绿色消费与生活方式,提升自然资源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当前生态治理任务繁重的背景下,加大对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研究,将其纳入党治国理政的方略性指导思想,辩证认识和处理历史发展阶段中人、自然及社会关系,探寻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特色生态文明建设之路。本文就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展开探讨。
关键词:生态文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
引言
在当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建设,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1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论特征
由于马克思是站在“社会发展的世界历史性”视角上考察人类生态文明进程的,能发现其生态理论的特征为,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立足文明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来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与消费活动的。马克思在解释资本主义生产迈向社会化的历史进程,除了推动生产力的大幅提升,而生产社会化所引发的对资源生态的无限度索取和利用,必然会引发诸多关于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现实问题。可以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方式危及地球物种以及人类子孙后代的生存安全。马克思生态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重视从制度上批判生态危机产生根源,指出盲目的资本累积和生产扩张造成和加剧了人与其生存环境间的矛盾,这显然不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在马克思眼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是人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前提,也是社会全面进步和实现人全面发展的目標内容。而社会主义以及共产主义就要通过解放劳动,制度性合理规划生产和消费模式,重新发掘人与自然合理交换,和谐相处的内在价值,以此来发挥人的创造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2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中国化的创新与发展
2.1发展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对于环境保护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社会精神财富,是人类在长期劳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同时又反过来促进人类的实践活动向更高层次发展。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科学技术创新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之源。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指出,要“加强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开展能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新能源开发、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发方面取得突破”。发展循环经济、开发新能源、破解发展难题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大力支持。
2.2实践自觉的治理路径
依据中国的具体国情,马克思生态文明思想的中国化实践治理路径,重点应做好顶层发展规划、优化发展模式、整治生态环境三项内容。第一,在顶层规划设计上,既要看到成绩,但不能忽视问题,要致力于创建全面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是关涉多学科多领域的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要重视统筹谋划,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体系、评估体系与考核奖惩制度,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绩效考核中,科学制定以谋求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规划,既强调推动生产方式与消费模式的转变,又要体现生态文明阶段性特征与动态发展的根本要求,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在总体战略、目标指标、规划细则、实施方案、重点工程、保障举措等具体规划编制上下功夫,花力气。做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的子体系工程的建设,以落实环境保护为重点,优化产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根本。第二,大力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环境相协调为目的绿色经济,重点依托绿色科技革命,打造绿色农业及服务业转型发展的新格局。创建以资源高效利用为根本的低碳式循环经济,使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向“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转变。第三,要重点整治日益严重的社会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创建的关键就在预防、治理和修复,首先,要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如今以煤炭为主的资源高消耗和高污染排放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因素,要从项目审查、出口财税政策制定与实行差别电价标准等多方面有效遏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过快发展,加速淘汰落后产能,调整经济结构,启动企业生态改造工程,加快重污染企业的搬迁改造与节能减排力度。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努力构建安全、稳定、清洁的现代能源体系。其次,要重点加大对危害群众健康的水、土壤与大气等污染源的防治力度。最后,要积极推进生态系统的修复,为人们创设出一个绿色宜居的生态空间。
2.3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在新的历史方位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其中,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出发,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改善自然环境,并满足人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自然的需求,在生态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让人们群众共享生态建设发展成果。
2.4促进国际合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没有哪一个国家可独立于世界大潮流之外,“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早已过去。加强国际间的环保合作,吸取各国治理环境的有益经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各国的共同需求。所以,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促进国际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结语
中国共产党立足于基本国情与国际生态环境发展,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相结合,借鉴国外生态建设经验和成果,积极展开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并阐述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思想。探究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的中国化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形成历程,总结可借鉴的经验,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促进我国新时代的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江丽.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与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9.
[2]贾雯.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8.
[3]王瑞.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体系的五大论点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