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小花
西宁市湟中区应急管理局 青海西宁 811600
防汛工程是水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具有一定经济效益。基于此,对国内河道防汛工程现状进行分析,详细探讨当前防汛工程存在的问题。分析得出,目前国内在河道防汛工程上存在诸多共性问题,河道安全保护措施欠缺。通过进一步考察河道防汛工程治理问题,提出了较为全面的防汛治理措施,以期为今后河道防汛工程设计和治理提供指导,同时为河道防汛治理提供新思路和新理念[1]。
河道治理最关键的目的是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任何地方的河道管理和防汛工程建设都必须要立足于流域内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之上,杜绝以各种理由占据河道泄洪出口,对于肆意占用河道违规建设的工程要依法拆除。运用科学手段制定管控方案,加强河道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幅员广阔,河道所处地形和生态环境复杂,要充分结合当地河道实际情况设计防汛工程,在安全性有保障的情况下,突出经济性能。同时,河道治理最好采用生态手段,符合环保要求。在实际治理过程中,可以因地取材,建设工程用料均考虑从周边获得,施工尽量契合地形特点,避免产生过多人为痕迹,降低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提高河道生态环境承载力,增强其防汛功能。
当前,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在扩张过程中大量占用河道流域土地,河道空间逐渐被城市道路、商业街道以及居民活动区占用,河道微小分支系统随着生活垃圾堆积而被填埋,而且不被纳入建设规划中,如此导致河道原本规划防洪面积大幅度减少,进而导致其防汛功能降低,起不到良好的调节作用[2]。
城市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临水而建的城市在生态管理上力度不够,管理模式不完善,特别是在对居民生活垃圾处理方面,导致城市上下游河道经常出现垃圾堆积现象,不仅影响河道生态环境,还会对河道防洪造成极大压力。同时,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到河道中,会导致河水水质发生变化,使得河道自身具有的生态修复功能减弱甚至退化,这直接导致河道生态调节功能无法发挥作用。
随着城镇规划,城乡建设提速,河道作为重要的景观参数,为了适应城镇景观特性,通常会被人为干扰,导致其原始风貌被破坏,河道在蓄水方面能力大幅度降低,当枯水期时,河道出现干涸情况。同时,由于现代化工程建设阻隔了河道与地下水系统连通,河道在排水和换水方面功能丧失,当出现洪水时,必然会导致河道下游出现重大损失,给当地居民埋下安全隐患。
①要设计出施工围挡。在开展河道治理工作以前,就要及时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做好施工围挡工作,对所施工的区域进行封闭处理,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入到施工现场中,从而避免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在周边区域增加警示牌,以此来确保施工的顺利开展。②做好施工围堰检查工作。在开展施工工作以前就要及时对施工围堰的堰体进行检查,确保各个环节的合理性,最大限度提升工程施工质量。在汛期中还要积极开展巡检工作,尤其是对于围堰的迎水面坡脚来讲,作为检查中的重点环节,就要加大巡查力度,在发现存在问题时就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处理与解决工作。③要及时对临时设施进行监控。在工作中就要从临时用电、施工基坑等方面出发,通过加大监控力度,确保临时设施的正常工作。尤其是对于一些临时建筑物来讲,就要做好加固处理,确保室外物品的合理性,避免出现被风损坏或是吹走等问题。在夏季由于雷雨天气多发,所以就要禁止进入到高空或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场所工作,并及时对用电设施进行管理,做好防水、防电施工。④做好排水设施管理。通过开展排水设施管理,在做好全面加固处理的基础上来进行分析,在必要时还要增加排水系统,最大限度发挥出河道的功能。在汛期前还要及时对相关设备进行检查,确保开关上的灵敏性,以此来保证设施设备能够在汛期正常使用。
在设计河道之初要重点考虑易遭受冲刷的断面和岸线,然后结合整体规划进行设计,做到统筹规划,尽量保持河道天然。尤其是设计改道时,要避免设计丁字坝,若该设计不可避免时,应该使水流方向与坝轴向夹角小于30°,减小防汛设施和周边建筑结构受到的冲击力,增强其防护能力,保证工程安全性。不仅如此,河道天然形成的弯道和浅滩必须要保留,可以起到缓冲作用。此外,河道断面、平面以及挡水面也要根据河道实际情况进行设计,提高抗冲击能力。
做好防汛抢险同时要具有风险意识,并不是所有的洪水都能够抵御。一般情况下,对于防洪标准内洪水以防、抢为主,对于超标准洪水以撤、避为主。要做到预警及时准确、防抢到位有力、撤避迅速有序。才能做到防洪标准以内的洪水时不出大问题,遇超标准洪水时能够把洪灾损失降到最低限度[3]。
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人们不惜占用耕地来修筑高楼大厦,原本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的农村环境逐渐失去原貌,原始的河道生态系统遭到了破坏。为了促使我国河道防汛工程建设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一系列防汛措施,以期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河道治理存在的问题,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提高河道自身防汛能力,充分发挥其防洪功能,在降低灾害的同时为社会经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