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长友
中国石油国际勘探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4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企业经营管理往往面临着来自于内外部多个方面的资金管理风险,必须准确把握企业经营中所面临的资金风险类型与来源,找准风险问题出现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精准施策,切实提高资金管理效能,防范化解重大资金风险。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资金使用是企业经营管理中资金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现代企业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只有将资金使用管理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体系,才能焕发出有限资金的无限活力。纵观当前企业资金使用实际,普遍存在着资金使用计划缺失,未能形成稳定可靠的资金使用方案等共性问题,对潜在的资金风险威胁因素辨识不清。同时,部分企业资金审批流程欠规范,缺乏必要的制度性保障,资金使用过程缺乏监管,久而久之导致资金流转效能低下[1]。
财务预算是企业管理的关键构成要素,是充分考量未来资金流动及需求的重要载体与路径。财务预算需要从宏观角度统筹整合各项涉及要素之间的关联,做出针对性分析与优化。从当前企业财务预算实际来看,由于预算管理体系不健全,无法将资金预算所产生的目标值与资金实际使用所形成的实际值进行科学比对与分析,资金运行过程缺乏必要制约与监督,在阻碍企业资金价值最大化的同时,无形之中放大了资金流动性风险。
实践表明,部分企业在投资决策方面缺乏必要论证与分析,对所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及发展前景不甚明确,相关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手段缺失,同时,在投资回收过程中缺乏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等风险辨识,导致投资回收过程中出现问题,最终导致项目投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之间产生显著差异。在企业融资过程中,企业未能充分估量自身客观条件,融资行为存在显著的盲目性,成为陷入沉重债务危机的重要诱因[2]。
会计基础数据是进行资金统筹与整理的基石。部分企业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理论知识不健全,具体实操技能不熟练,所统计分析、整理加工完成的会计数据信息不准确、不真实、不客观,人为主观意志的干涉痕迹明显,无法全面详细地反应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资金使用管理状况,资金风险几率必然会提高。
环境对于某项事物的影响是直接的、深刻的,对于企业资金管理而言,同样不例外。要根据企业自身客观实际情况,强化内部管理,构建高效稳定的内部管理流程与组织架构,形成协作统一、步调一致的内部环境,为扎实有效开展企业资金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条件。要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为资金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与策略的制定提供必要的制度依据与保障,使相关工作方法的推进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并以制度化的方式将企业资金管理的目标任务、过程要求等固定下来[3]。要及时对内部管理环境进行动态化分析与评估,对不符合企业自身实际、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向的约定予以调整优化,以更高的效率构建更为严谨的内部控制机制。
要结合企业资金管理需求,在筹资、融资、投资等方面进行建章立制,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正常需求,对资金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实现相关资源的高效优化配置,谋求有限资金价值的最大化。要严格资金使用审批,构建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审批流程与步骤,对每项资金的审批进行分层次、分级别、分类型审核把关,在权责统一原则的引导下,全面落实资金审批责任[4]。对于企业新投资项目,则要进行充分而必要的论证分析,研判其可行性,充分考量所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预期,避免盲目投资、重复投资及高风险投资。
在信息化时代,企业资金管理同样应构建相应的信息化体系,搭建资金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将现代信息化发展理念与技术方法融入资金管理全过程,破除对于新生事物的抵触与排斥,引进先进可靠、功能全面的资金管理软件系统,对企业资金进行直观化、形象化、可视化管理。要根据当前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的应用特点,强化信息传递的时效性,构建企业资金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对企业资金管理状态进行“专家会诊”,当触发某项特定前置预警条件时,及时发出警报信息,为相关人员有效制定正面应对措施提供依据[5]。
总之,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下,企业资金管理活动中所面临的风险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风险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相互转换关联,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因此,企业管理人员应该从资金管理风险的客观实际现状出发,充分遵循资金管理工作的基本规律与原理,从整体角度把握各项风险因素的协同性与系统性,创新资金管理模式与流程,强化资金管理过程控制,切实提高资金风险防范能力,为企业经营管理求得未来长远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