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形式及经济分析

2020-11-26 05:04:33李鹏
商品与质量 2020年30期

李鹏

宁夏哈纳斯燃气集团有限公司 宁夏银川 750001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升,经济发展成效显著改善,使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应用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当前形势下,必须宏观审视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问题,精准把握影响其经济性的各项关键要素,切实提高供热系统运行整体效益。本文就此展开了探讨。

1 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简述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事业的稳步推进,城市化建设进度进一步加快,城市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对天然气供热系统产生了更为强烈的现实需求,也使得天然气能源供应稳定性与经济性面临着严峻挑战与考验。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强化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运行效果,关系到能源资源使用率,关系到相关单位的总体经济效益。长期以来,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应用与创新,在系统技术规范、标准建设、方法控制、效益评价等方面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为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高质高效运营提供了基本遵循与方向引导,在实践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现实成就,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为新时期城市供热系统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同时,广大天然气供应单位也在创新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方式,优化供热系统运行环节与程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与探索,成效显著,使得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经济性愈发凸显。尽管如此,受主客观等多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运行中依旧存在诸多短板与不足,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上述背景下,深入探讨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形式及经济性问题,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1]。

2 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形式分析

2.1 直接连接供热系统

直接连接供热系统是区域燃气锅炉房系统的主要形式之一,它将锅炉系统所产生的热量,通过密集而丰富的供热管网,直接输送给目标用户,避免了不必要的中转与热量额外消耗。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直接连接供热系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技术手段,使得传统模式下难以完成的直接供热任务具备了更大的可行性,也使得直接连接供热系统的应用形式得以细化,主要包括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形式、装水喷射器的直接连接形式以及装混合水泵的直接连接形式等类型。上述不同的连接供热系统方式,具有各自不同的适用条件,以及不同的运行成效,所起到的供热效果也存在一定差异,在供热系统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必须全面客观审视,择优选取。以无混合装置的直接连接形式为例,其连接结构构成相对简单,工程造价相对较低,无论是采用一级泵定流量系统,还是采用二级泵变流量系统,均可满足多领域、多区域、多范围的用户供热需求[2]。

2.2 间接连接供热系统

间接连接供热系统需要对区域燃气锅炉所产生的热量,通过特定设备进行二次中转换热,再根据供热用户需求,将热量输送到用户位置。该种连接供热系统方式由于增加了中间换热设备,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热量利用效率,使供热系统的运行更具针对性,满足用户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同时在操控管理方面更具灵活性。与直接连接供热系统相比,间接连接供热系统额外增加了中间换热站,并需配制换热器、循环水泵等设施设备,工程造价相应增加。在间接连接供热系统方式中,需要对换热站规模、换热站供热半径等技术参数指标进行精准计算,有效排除来自于热源位置、建筑容积率、供热管网等方面客观要素的影响,在充分控制经济成本支出的基础上,为后期系统的管理与维护提供便利。同时,只有精准掌握换热站供热半径这一技术参数,才能充分考量换热站的预期建设规模,确保整体运行效能[3]。

3 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经济性分析

3.1 经济效益理论概述

经济效益是现代经济学基础理论研究中的关键概念要素,是指人们从事某项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有用效果,对特定事件产生的正面促进作用。通常情况下,经济效益与劳动消耗、使用价值等参数指标密切相关,即在某项实践活动中所获得的使用价值越高、劳动消耗量越少,则经济效益越高;若所获得的使用价值越低、劳动消耗量越多,则相应的经济价值则越低。因此,为充分提高实践活动的经济效益,必须从调整使用价值与劳动消耗等方面着手,优化其搭配比例,获得整体效益。在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运行环境下,人们可获取到的“使用价值”即燃气锅炉燃烧运行所产生的热量,而“劳动消耗”则包括各类经济成本的投入,必须人工费用、设备一次性购置费用、设备后期管理维护费用、技术研发与创新费用、设备升级改造费用,等等。为确保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运行效益,必须紧跟上述各项费用消耗,选择最佳运行方案,实现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运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4]。

3.2 技术经济分析方法

在现代经济学理论中,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多种多样,所涉及到应用参数各不相同,所取得的经济分析效果差异显著,需要结合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实际,科学选择。首先,数学分析法,即函数分析法,主要运用数学方法对相应特定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定向与定量的技术经济分析。数学分析法需要在充分详细搜集相关数据参数的基础上,构建立体化、直观化的数学分析模型,在各项数据参数之间建立特定函数关系,并通过图表化等方式展现出相应分析结果。由于数学分析法对各项参数的变化调整极为敏感,因此需要根据预期经济效益,调整设立相关参数,获得函数关系的最优解,使相应数学模型更具参考价值。其次,方案分析法,即对比分析法。该种分析方法通过对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不同方案的充分比对分析,通过实际运行效果检验供热系统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关系,进而选取最为优化合理的实施方案。方案分析法所涉及到的数据参数指标更多、更详细、更全面,既可对不同方案作出定性分析,也可得出相应的定量计算结果,是技术经济分析中的常用方法之一。再次,静态分析法与动态分析法,前者排除了资金的时间因素影响,不侧重资金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因而在准确反映实际经济价值方面存在弱项。而后者则将资金的时间价值纳入统筹考虑,将有限资金的衍生价值作为特定衡量指标,因而更多情况下采用复利法获取利润或收益率方面的数值增减等情况[5]。

3.3 经济效益的评价

在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经济效益评价中,应首先构建经济分析模型框架,按照供热系统定流量及变流量等连接方式的不同,监理动态化的经济分析模型,严格系统的年计算费用进行严格分类。一方面,工程投资主要包括锅炉房设备、供热管网循环泵、供热管网、供热末端设备、安装施工费用等;另一方面,年经营费用主要包括燃气费、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维修管理费、人员薪酬费用、基础材料费以及其他隐性费用等。在此基础上,应对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的工程投资进行计算分析,无论是锅炉房设备,还是热网循环泵等,就要在特定技术标准与行业规范下实施核算。以热力站设备为例,其主要包括过滤器、分水器、水容纳器等构成,且部分情况下需要配置二次水处理设备,因此需要根据《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等规范化文件,获取相关计算指标,以充分确保核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最后,对供热系统的年经营费用进行整体分析,从经济性角度全面考虑各个细节指标要素问题,掌握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工程投资与年经营费用之间的差值,以及系统负荷率的波动起伏对能源的消耗量,最终得出最优化方案。

4 结语

综上所述,受技术方法、管理模式、供热评价等方面要素的影响,当前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系统应用实践中依旧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不足之处,阻碍着供热系统整体经济效益的优化提升。因此,技术人员应该从区域燃气锅炉房运行的客观实际需求出发,充分遵循供热系统运行经济性基本规律与原理,创新方式方法会,强化供热系统运行过程控制,切实降低区域燃气锅炉房对能源资源的消耗,为促进城市供热事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