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坤上 张元光
1.山东羲之古建园林营造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23 2.山东祥泰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临沂 276000
安全生产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特别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我国各行业安全事故中,工程建设施工安全事故位居第三,紧排在交通和矿山行业之后,是事故多发行业。
建筑行业中,危险源主要存在于以下十一个方面:(1)高空坠落;(2)物体打击;(3)车辆伤害;(4)机具伤害;(5)触电;(6)火灾与爆炸;(7)坍垮塌;(8)中毒与窒息;(9)起重伤害;(10)中暑;(11)职业健康。近几年来,建筑施工中的多发性事故不断发生,据统计,因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这五类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5%以上。
要想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必须首先树立牢固的安全生产意识。只有建筑的施工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心中常记安全,时刻不忘安全,才能在工作中注意安全。此外建筑施工管理还要有一套科学可行的安全管理规范,并将规范严格落到实处,这样做不但能够优化企业各类资源配置,提升工作效率,还能有效地规避各种因操作不当或粗心大意出现的事故隐患,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进而保证建筑工作按进度完成[1]。
建筑施工中,对工程工期影响最大的是事故的发生,在建筑施工中一旦发生伤人事故事件,轻伤的除了必要的停工救治、医疗赔偿等耽误工期外,如果是出现人员伤亡的重大事故,则除了救治及赔偿外,还需要进行停工检查,找出事故发生具体原因进行专项治理,治理结束后还要经过专业部门的复查,这样算下来耽误的时间就比较多了,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影响也是重大的。要是因为人员伤亡后的赔偿得不到合理解决的话,还容易引起敏感的社会时间,影响施工公司和项目工程的声誉。故此,建筑建设项目施工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防范工作,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施工的重要性,从内心中真正做到安全无小事,安全要百分百认真对待。
现在很多工程项目都是低价中标,中标企业为了取得利润将工程转包给低资质的企业,中标企业只管协调、收费和整理资料以便交工使用,施工由分包单位自行组织。分包单位为了抢工期和节约资金,便一切从简,工程项目即使有施工组织设计也只是为了投标而编制的,不是用于指导施工的。其他的安全制度,也是能免则免,不能免的也只是走走形式。并且当前,工程项目不论具有多高资质的施工企业中标,基本都是由在劳务市场上招聘来的民工施工。据统计建筑业的农民工人数已经达到3100万,占建筑行业从业人数80.5%。建筑业吸收的农民工最多,据调查只有4.3%的民工进行过不到二周的企业知识与技术培训。这些民工没有经过系统的安全培训使得建筑施工中安全生产有关的法规、标准只停留在项目管理班子这一层,落实不到施工队伍身上,操作人员不了解或不熟悉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又因缺乏管理,违章作业现象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和制止,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和整改,因此为成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2]。
建筑工地是多项作业交叉进行的环境,工作环境差,苦脏累险;生活环境差,住工棚;卫生条件差,饮食差,企业文化少,娱乐设施少。建筑工地的环境色彩在建筑物未装饰装修之前,是以混凝土的青灰色和建筑材料的土黄、土红色等沉闷的色彩为主色调的,其不仅对作业者心理产生影响,而且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95%以上的作业者表示,当离开建筑工地,接触到鲜艳多彩的颜色和绿色植物时心理就会有极大的放松感,看到趣味内容的安全卡通画时紧张的心情和烦躁的情绪迅速能得到缓释。大多数人认为建筑工地的色彩和安全生产有密切关系。建筑工地的高空作业,交叉、流动性作业多,作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工作重复单调,长年在此环境中作业,容易使人产生郁闷、烦躁的情绪。当作业者受到生活或工作上意外的刺激时,其视觉和心理再受到建筑工地浮躁色彩及杂乱环境的影响,便更激化了其焦虑、忧郁和不安的情绪,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
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制未能认真落实和对各自的职责负责。安全管理机制与安全生产现状不相适应。目前,我国有效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机制还未形成,与国际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模式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安全监督方式和管理手段无法适应日益增大的建设规模,难以有深度地开展建筑安全监督工作。监督管理不力,执法不严。部分建设主管部门虽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但未能落实在行动上,有多起事故是因没有按照建筑市场的规定办理建筑施工手续而照样施工,而建设主管部门的监管却没有到位。多数的市、县专业安全监督人员严重不足,不能适应当前繁重的建筑安全监管需要。安监部门对监督工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不能严格按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助长了部分事故隐患单位对隐患处理的消极、观望、拖延的不良风气[3]。
安全重于山,责任大于天。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全员要形成共识,自觉把安全施工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处理好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思想上、工作上真正做到位。坚持“分级控制、分口把关”的原则,做到谁在岗谁负责。安全责任不仅从制度上体现,从行动上落实,更要从到位上考核。落实好层层负责制,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每一个岗位和每一个环节,形成人人抓安全的局面,安全生产零事故就不难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