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友谊
烟台市芝罘公路建设养护中心 山东烟台 264000
在目前土地政策的环境下,由于新改建公路项目的新增用地受到严格的控制,要求设计人员对项目有更高的总体把握和细节处理,从路线、路基、路面及桥涵设计中把控用地,然后反馈到总体设计后再次对细节进行调整,保持设计过程中与各参建单位有更多的互动和沟通,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更好地适应项目所在地的要求。
公路改建加宽的难点在于路基处理,新老路基结合、处理不好,很容易出现剪切变形,产生滑坡;同时,新老路基沉降不均匀,也很容易产生纵裂,造成质量安全隐患。公路填土路基的加宽要点如下:路基加宽,首先要清表,人工和机械配合,对老路边坡进行彻底清理,去除树根,杂草等杂物,对路基底部进行压实处理;如果路基底部有腐殖土,也要彻底清理,换填新的土层、然后压实。同时,填筑路基的土质要与老路基土质尽量一致,土质液限指数需小于50,塑性指数需小于26,杜绝使用粉质土、含有生活垃圾或腐殖质的土等不合格的填筑材料。路基施工中,开挖台阶至关重要。开挖台阶时,分层碾压在路基加宽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台阶的尺寸应根据老路边坡的现状、施工方法等具体确定,在开台阶分层碾压过程中,要保证碾压宽度,路基加宽宽度不足时,要采取超宽填筑或旧路翻挖的方式施工,确保压实宽度,使新老路基结合平顺[1]。压实度是保证路基质量的关键,为提高压实度,要采用18t以上的大吨位振动压路机碾压,压实变数和压实机械的组合、土质的最佳含水量、松铺系数等,要通过试验段确定。路基施工完成后,尤其是高路基路段,需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沉降,待路基更稳固后再进行路面基层的施工。具体到一个建设项目,往往受到工期的限制,路基完成后,要开始路面基层的施工。为提高路基稳定性,不得不采取一些加固措施。铺设土工格栅是常见的方法。土工格栅具有良好的抗拉性和延伸性,在新老路基搭接位置铺设土工格栅,搭接宽度要控制在30cm以上,使路基不容易产生变形和位移。针对高路基加固,最常使用的是强夯法。在路基顶标高处,进行强夯,采用10T夯锤,通过强夯机牵引到高度约10m的位置后,让其脱钩自由落体,进一步夯实路基,具体夯实遍数根据沉降量确定。一开始施工,仅是夯实加宽部分,后来渐渐发现,隔壁老路路基也有薄弱路段,现在施工基本都是采取全幅强夯的施工方法,确保新老路基的完美结合。
目前,基本上没有路面破损率严重、雨雪天不能通行的道路,改建时,大部分路段现状是面层有局部坑槽、网裂、龟裂多,基层开裂、破碎严重,不是板体,都有再生利用的价值。老路再生利用,有路拌法和厂拌法2种施工方法。路拌法是指用维特根等大型路拌机现场对老油路进行粉碎,再依次加入粉煤灰、石灰、水泥等凝结材料进行充分拌和,在最佳含水量下进行压实形成基层的方法;厂拌法是指把老路面进行现场粉碎,将粉碎后的集料运送到拌和场,水泥白灰稳定混合料用强制式稳定料拌和机进行集中拌和,再将混合料运送到现场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压实的施工方法。随着公路等级的提高,厂拌法施工由于配料精度高,混合料拌和质量好,摊铺均匀等优点越来越被采用[2]。路拌法施工的混合料由于集配均匀性较差,容易产生夹层而被舍弃。老油路再生路拌法施工因就地施工,减少了运输成本,虽有其局限性,但施工中严格施工工序,加强关键质量节点控制管理,能有效控制其劣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路拌法容易产生夹层的现象,可以着重从2方面入手解决。首先,在施工前,对老路结构层进行取芯检测,以便于掌握老路真实的结构层情况,在路拌机粉碎前,确定合理的粉碎厚度,既要保证粉碎厚度以下紧邻的结构层厚度达到10cm以上,避免不人为造成夹层,同时,要保证粉碎厚度满足做水泥稳定基层的用料。其次,施工中,在加入水泥、白灰、粉煤灰等材料拌和时,要安排专人负责,紧跟拌和机后进行现场挖坑检测,确保拌和的深度和均匀度,避免产生素土夹层。同时,在水泥的选料上,采用终凝时间长的水泥,并且施工工序紧凑衔接,在水泥延迟时间内多拌和一遍,增加均匀度,切实弥补路拌法施工的短板。
公路在改扩建后,难免会出现与旧路不协调的情况,为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另外,为提升旧路面的整体性,需要在新旧桥结合处,特别是桥梁支座的沉降位置植入大量钢筋,并与发生沉降的支座产生一种横向应力地梁,降低路面基础沉降所带来的问题[3]。
公路在改扩建过程中,除了考虑路面加宽部位,还需要严格对桥梁位置与地基的实际情况进行严格落实,做好施工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对已有的超车道等结构只需要加铺面层即可,不需要进行刨除操作,硬路肩部分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理,例如保留部分的底基层。值得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施工图纸要求进行各项工作的操作,特别是填筑施工、桥面拼接等,从而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公路补强施工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持续深入地学习和探索,通过不断地积累和学习才能使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才能增长阅历,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丰富经验,为公路补强技术的研究和发展带来积极有利的推进作用,才能更加有把握地控制施工的质量,提高公路补强施工技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