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林
江苏沪武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扬州 225200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是土建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在涉及范围广泛且复杂,若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客观环境、施工技术等的综合状况,结构质量就难以保证。就目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来看,施工技术没有完全成熟,仍具有探索与发展空间。因此,从实际角度出发,探索土木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问题与施工技术是十分必要的。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代土木建筑工程的质量、功能性、美观性、安全性等都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既需要考虑到经济性因素,还应该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考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作为土木建筑工程中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其质量、稳定性关系着整个建筑的安全,而就目前这一类型的施工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混凝土自缩问题,这一问题的成因来自于多个方面,如水泥材料、外加剂、掺和料等,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于拌和过程中拌和料应用、比例不合理等情况引起的,需要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加以注意[1]。其次,混凝土裂缝问题,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而言,本身就是土建工程的重要支撑,若是出现裂缝问题,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就无法保证。目前,引起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问题的原因有几种:(1)水泥水热化因素,在水化过程中水泥会散发出一定热量,而大体积混凝土的断面较厚,表面系数较小,导致内部产生的热量无法充分散出,扩大内外温差,出现裂缝;(2)外界温度变化大,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北方冬季施工时,由于施工环境温度较低,而水泥水化时产生的热量与外部环境温度产生鲜明对比,引起裂缝,或者外部温度过高,温度变化幅度大,都会使混凝土出现裂缝。
基于上述分析,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近几年人们对于工程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土木建筑工程作为常见的施工类型,如何保证施工质量,成为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作为其中重要部分,也要提升技术水平,适应当下时代发展[2]。
在实际施工的过程中,材料选择与配比,也将关系到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就当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若是想要提高土建工程质量,就必须要对材料进行科学选择,科学配比。在材料选择方面,大体积混凝土中主要构成是水泥,因此在材料选择的过程中应采购高质量的水泥,并进行水化热反应强度试验,为配比设计提供参考,同时要尽可能选择碎砂、碎石作为铺料,选择合适的添加剂,精准控制每一种材料所需要使用到的量。在配比设计方面,必须要在材料选择完成以后,进入实验室内进行综合实验,多次调整配比实验,进而制定出完善的配比方案,尽可能减少水泥使用,保证添加剂使用的合理性,最大程度上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裂缝问题[3]。
搅拌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前所必须要完成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将所有的材料都均匀的拌和在一起,进而形成高强度的混凝土。因此,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需要严格制定教版方案,明确投放材料内容、投放顺序、搅拌流程等,并严格按照规定时间执行搅拌方案,使所有材料都可以得到充分拌和,保证混凝土拌和质量,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在进入搅拌环节以后,施工人员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且要保证设备的运转效率,在上一批混凝土拌和结束以后,施工人员需要将残留的水泥等物质清理干净,避免对接下来的混凝土拌和造成影响。
浇筑技术的应用也是影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施工人员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调查,比如工程塌落度检测与监控,都需要经过详细调查,在才能够最终确定须需要调整的方位[4]。在实际施工中,浇筑需要分段或者分层来完成,这是由于大体积混凝土本身就具有规模大的特点,无法在短时间内一次性完成,需要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分段、分层,每一步都需要严格按照施工计划来完成,控制好浇筑的厚度与间隔时间,确保混凝土浇筑能够顺利进行。
在施工结束以后,大体积混凝土内部的水泥会在水化作用下产生大量热量,施工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时期。为了在最大程度上减少混凝土裂缝,施工人员就必须要做好养护工作,减少大体积混凝土内部与便面之间的温度差。在浇筑后,施工人员可以利用麻袋、网布等保湿性能较好的覆盖物,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覆盖,保持一定湿度,同时降低热量损耗[5]。若是在冬季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则是要重视保温,工作难度较大,可以铺盖一系列具有保温功能的覆盖物。通常情况下,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以在12小时内进行洒水处理,便可以有效减少裂缝。
综上所述,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混凝土自缩与混凝土裂缝问题是较为常见的,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为了较好的解决这一点,施工企业在今后应不断完善施工技术,从完善材料选择与配比、优化搅拌技术、科学控制浇筑技术、强化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等方面着手进行,对于提高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规避施工问题有着重要作用,提高土木建筑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