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斌
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辽宁沈阳 110000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城市地铁工程的施工水平已取得一定的进步与发展。与此同时,为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日益严格的地铁工程建设要求,地铁工程的施工重心逐步向治理结构混凝土质量缺陷转变。
以某地铁工程为例,该地铁车站基坑支护采用的是地下连续墙与内支撑结构结合的方式,竖向存在四道支撑体系。地下连续墙总计71幅,幅宽6m,墙厚与墙身分别为1m、27~30m,使用工字钢结构。就内支撑结构而言,钢筋混凝土与钢管是其主要的支撑类型,墙顶冠梁处为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标准段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混凝土支撑体系的纵向间距维持在9m左右。第二、三道支撑均为钢支撑结构,间距在3m左右。
在地铁结构混凝土中,麻面主要表现在混凝土表面局部缺浆粗糙、小凹坑的现象,即使存在这种现象,但混凝土表面不存在漏筋现象。麻面的产生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具体包含以下方面:(1)混凝土浇筑之前,模板的水分、湿润度不足。(2)模板中的隔离剂涂刷不均匀,甚至存在漏刷现象。(3)模板拼缝的密实性不足,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存在漏浆现象。(4)混凝土的振捣没有严格按照其要求来实施,存在振捣不密实、气泡未排出的现象[1]。
若混凝土的材料达不到施工要求或材料的混合比例不够科学,就会发生渗漏、开裂的情况。材料自身的原因主要体现在骨料稳定性较差、砂石的含泥量较高、水泥凝固性较差等方面。有时混凝土材料的配比不合理也会出现变形问题,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搅拌不够均匀,有些地方的砂浆含量较高,在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时极易出现水化硬化的现象,使得混凝土发生收缩,以上因素不仅会减小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还易使混凝土开裂。
蜂窝主要出现在模板拆除以后,构件表面存在疏松、石子间空隙的现象,形成了蜂窝状窟窿,其产生的原因包含了以下方面:(1)混凝土浇筑中浆的单边流向。(2)混凝土搅拌时间把控不足,存在搅拌时间过短、搅拌不均匀的现象。(3)混凝土下料不当所产生离析现象。(4)混凝土浇筑没有遵循分层、分段的浇筑原则。
就地铁结构混凝土存在的麻面现象,可以使用钢丝刷进行麻面位置的清洗,使得麻面位置保持其湿润性。结合配比实验,科学确定补强水泥砂浆的配比,使其可以用于麻面处的抹平处理,当水泥砂浆凝固以后,使用砂轮等加以打磨处理,保证其色泽等与原有的混凝土一致。
加强混凝土质量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确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并对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首先,依照施工设计的基本要求,使用品质较高的混凝土材料,对混凝土的种类与强度进行严格的把关从中选出质量最佳的骨料。只有杜绝为了减小成本而使用劣质的混凝土的现象,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的质量,延长其使用寿命。要想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需在混凝土的使用过程中掺入高效碱性剂,以此来提升混凝土的拌和物易性,同时还应适当减小水和水灰比的用量。除此之外,改变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如把混凝土中的一部分材料换成石灰石粉、石英砂粉和粉煤灰等矿物拌料,以此提高混凝土的密度,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耐腐性和耐久性。
对孔洞而言,在钢筋密集位置,或者复杂位置,采用细石混凝土浇灌,保证其振捣的密实性,在预留孔洞两端的下料中,要保持同步性,防止漏振,及时清除混凝土中的土块等杂物。对疏松的处理主要是要保证振捣的密实性。夹渣处理,需要严格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加强对施工缝的处理,保证接缝位置的处理效果[2]。
混凝土浇筑工艺控制好。要将水灰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如果混凝土自身的强度水平比较低,就会导致出现比较大的收缩情况。要对整个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要避免在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出现离析的情况,尤其要注意的是,振捣工作要维持一定的速度,最大程度地避免出现漏振或过振;针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要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将混凝土的温度降下来,降低内部与外部之间的温差;要提高对混凝土早期养护的重视程度,而且要将养护的时间进行适当地延长。
以目前地铁工程的实践经验来看,渗水现象大部分都出现在变形缝和施工缝的部位,在进行变形缝和施工缝部位的防水处理工作中必须保持谨慎。①要通过木条或者钢筋将收口网固定在结构的外层和内层钢筋上面,收口网骨架也要与混凝土的第一段进行对准工作,对横向的施工缝进行处理的时候,需要利用骨架瓦套实施套接工作,并且使用高质量的铁丝进行均匀捆绑,其链接的宽度不能高于15厘米。②在进行安装止水带的时候要保证其稳定性,此外,控制搭接的长度,在浇筑工作中对混凝土的浇筑情况要随时继续进行检查,避免止水带发生移动的情况。
综上所述,地铁是现代社会人们非常重要的交通方式,其防水施工技术可以更好地保证地铁工程的各项性能,所以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加强全面的质量控制,特别是关键位置需要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提升地铁站的防水综合性能,充分保证地铁车辆的质量,达到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