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丽
(新疆尉犁县第二中学 新疆 尉犁 841500)
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内容,主要与小学生的生活有关系,而生活化的数学内容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结合教师有效的问题引导,能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教师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潜移默化的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设计内容,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前提,有效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以及数学思维素养的形成,进而使小学数学课堂效率更高,小学生得以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是思维形成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重视起来,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使他们逐渐形成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小学数学教学是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能力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教学内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加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1 数学课堂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中心,围绕学生开展数学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学习状况和能力,注重他们的想法,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并鼓励他们自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1]。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时,学生已经对“长”和“短”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要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接近于1厘米和1米的物品,请学生进行测量,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自己参与亲自动手,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而不是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哪个物品多少厘米和米,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以学生为课堂主体,培养学生探索和独立思考能力。
2.2 转变数学教学方式。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听,这样的学习方式很容易让学生枯燥,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方式,以开放式的模式,发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开放式的数学教学,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灵活的思维,引导学生挑战高难度的数学题和不同类型的题,使学生不仅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还活跃了数学思维[2]。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时,教师要让学生体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事件,并通过情境演绎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检验事件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让学生写出自己实际生活中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以及进行游戏“盲抽彩色球”让学生感受确定和不确定。通过开放式的教学,使学生养成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2.3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中,并激起学习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本来就具有活泼好动的性格,教师只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就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数学是抽象的知识,教师要利用游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以及新奇有趣的事物为学生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究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3]。例如,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找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寻找规律,如教师自制律动操,拍手拍肩拍肩,拍手拍肩拍肩,拍手拍肩拍肩,让学生寻找律动的规律。
2.4 巧妙设计教学内容。小学的数学内容相对较简单,教师要将教学的重心放在学生理解和思考能力上来,将实际与应用相结合,合理设计教学内容[4]。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应用在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数学学习,并增加互动的环节,让学生能在讨论中学会思考,通过集体的讨论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巧妙、灵活的设计活动内容,可有效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达到新课改教学的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的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应用丰富的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在轻松的课堂中探索到更多的知识,从而培养起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