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璐虹
(凉山州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00)
水利事业单位作为我国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其日常工作对社会民生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管理理念下,部门预算和决算工作不仅影响着单位的经济活动,也对单位的综合管理、内部控制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有必要就部门预算和决算的实际意义及结合策略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
预算是一个单位、部门就未来一段时期履行职能、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综合财务收支计划。就水利事业单位而言,其工作涉及大量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生态资源等的应用,具体工作内容及资金投入存在一定的复杂性,预决算的有效开展则是提高资金利用水平的基础。首先,部分单位和部门在预算编制方面存在不重视、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导致在年末出现超收和短收的情况;其次,年度预算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会受多种因素制约,从而造成预算执行的不稳定性增加,企业预算支出没有达到预期目标[1]。以某水利设计项目为例,在编制来年收支预算时,未紧密结合项目批复、招投标中标机率、生产能力、设计需求、施工进度、产值增长率等影响因素,导致预算收支编制脱离实际并缺乏科学性,与决算收支产生一定差异。
水利事业单位部门的决算直接反映出部门在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的具体收入与支出情况,特别是能够反映出最基础的支出内容[2]。而通过决算结果可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便于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然而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单位在决算分析方面只简单地看有没有超预算,对于未完成的预算不加以重视,对于预算差异较大的原因没也有进行深入的分析,简单地认为只要没有超预算就无过失,导致一些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在决算审核时,并没有真正明确决算审核的重点,只是过于重视数据表面现象,对于支出内容没有深入分析,这样就无法推进决算批复的有效性,最终导致决算和预算不相符[3]。尤其是部分单位仅仅看总的决算结果和预算对比情况,但事实上水利事业单位不同部门的工作差异较大,由于资金管理不到位或一些违规行为,很容易导致较大的决算差异,如果不深入分析原因,将会导致这些问题持续存在,从而影响整个单位的内部控制质量。再加之对决算的分析仅限于财务部门,没有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违背了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
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水利事业单位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多,在面对公共服务责任以及国家战略执行要求时,其传统的预算和决算工作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因此,在财务管理、经济管理方面需要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并利用现代技术做管理升级。虽然目前很多水利事业单位都逐步引进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并没有很好的利用该系统做好内控分析,主要表现有:在预算和决算结合管理的过程中,缺少对关键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既不能从部门实际经济活动执行情况做好预决算分析,也没能从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角度,做好内控分析。这导致单位长期处于一个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效率低的状态,不利于单位公共服务价值的有效发挥。
在水利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部门预算和决算工作尤为重要,结合水利事业单位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和管理要求,将预算和决算有机结合,是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体来讲,水利事业单位部门预算和决算结合的基本思路及关键点如下:第一,充分结合部门预算收入编制和决算收入结果,分析部门实际收益效果,并开展动态化分析。第二,部门预算编制和决算支出应该有效结合,要意识到决算支出变化趋势和预算编制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化。第三,要强化预算执行、决算结果的综合性分析,善于应用数据分析,发现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基于此,上级部门在对财政拨款规模进行控制评估时,可以结合实际分析,评估下级部门工作完成的合规度。在批复过程中,要能够与当年的数据进行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来做出相应判断。进而提升其审批、监督、管理的严谨性和可行性。
预算编制是水利事业单位有效结合预算和决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因此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规范化的部门预算编制制度。在进行预算收入编制时,应根据政策导向、工作目标、收入变化趋势,并结合前三年决算收入进行预测。由相关业务部门将收入合理划分,提出不合理部分。在开展预算支出编制工作中,要做好支出的合理预测。整合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全面收集以往年度决算支出情况的信息数据,提升数据储备量和数据真实性,并进行详细分析。水利部门所进行的投资,投资的方向和内容等,都需要有基于实际考察分析的数据材料作为支撑。以合理的支出预测为基础,掌握业务支出水平和状况,为单位进行全面性、精准性、科学性的下年度工作安排提供数据保障。比如,水利设计项目收支预测,各个部门要紧密结合政策导向、项目批复、招投标中标机率、产值增长率、生产能力、设计需求、施工进度等影响因素编写预算报告;还要对政府采购对象、类型、用途等进行详细罗列,便于预算审批时进行查证和合理分析。只有保证预算和决算的编制精准,才能够在执行时更加顺利地完成。决算编制要以良好的会计基础工作为基础,建立完整的财务核算和管理体系,运用科学的决算管理理念,提高事业单位资金利用率。
在合理化的预算编制体系下,结合水利事业单位各个部门经济活动的实际开展情况,强化预算执行监督。第一,要能够对社会绩效审计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了解项目的经济收益、社会影响、生态效益等,进而了解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监督预算的执行效果。第二,运用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反馈执行进度、执行差异,督促各部门完成预算目标。可建立预算执行信息平台和执行报警机制,便于随时掌握预算执行情况。第三,要加强预算调整环节控制,由于水利行业的特殊性,需要采取刚性与柔性相结合的措施,保证调整依据充分、方案合理、程序合规。第四,制定和完善预决算执行责任制,将预决算人员的评估与预决算的完成情况结合考评,落实奖惩,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工作人员积极性,这对于预算执行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决算环节,要充分结合预算编制报表,加上对阶段性的预算执行分析,做好决算结果的综合性分析。同时,决算批复也应该积极的和预算执行进行结合。第一,重点分析预决算差异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执行过程中对于实际执行与预算的偏差,应客观的分析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调控。因行业特殊性,水利事业单位的年度预算,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造成预算执行不稳定性增加,导致在年末时常出现结余和结转的情况,预算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第二,建立预决算分析考核制度。进行预算的分析与考核控制,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偏差。将预算执行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与各部门负责人的奖惩挂钩。第三,利用预决算数据分析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和资金使用,为来年的预算编制与执行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和前提保障。第四,结合水利事业单位相关经济活动的大数据分析,对部门、单位乃至更大范围内的水利事业工作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与国家战略要求相结合,切实分析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事业单位综合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部门预算和决算有效结合可以完善预算管理链条,更好地发挥预算和决算对水利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作用。现阶段水利事业单位在结合部门预算和决算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要根据问题有针对性的实施解决方案,以提升部门预算和决算结合程度。随着财政改革不断深化,水利事业单位的预算水平也会随之不断提升,所以更需要积极探索部门预算和决算的结合路径,为水利事业单位良性运转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