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才
(深圳市城安达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目标成本与其他传统成本不同,传统成本以项目成本预算和产品销售价格之间的差额估算为基础,对项目利润进行估算。而目标成本则是以项目合同上的销售价格为准,将已经确定的项目进行利润预算,并计算出项目的预算成本,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对项目成本进行控制,对利润进行提前规划,坚持以顾客需求为设计总导向。包括对商品的期待值和产品功能进行预算。因此在目标成本管理中需要严格按照市场价格作为引导标准,将产品设计作为工作重心,根据跨部门的团队协作方法,提前预算出工期成本,尽量将企业价值发挥到最大化,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价值,以成本预算为基础目标,在各环节预算中集合力量对成本进行控制活动,就是目标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通过各环节之间的通力合作,逐渐融合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基础,降低生产成本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手段。
在一些经济管理实践中,由于考核机制受限,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业绩考核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企业利润的考核被替代为企业产值的考核,盲目铺摊子盲目追求规模,试图广种薄收、薄利多销,走粗放式的老套路,大量占用企业宝贵的资金,一旦企业销售量遭遇瓶颈,则企业被占用资金不能变现回收,企业再生产难以为继。另一种情况,企业片面强调生产环节的成本降低,在一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生产成本的降低的空间只能有一个有限的范围。目标成本的达成依靠的是跨部门的协同配合,要依靠企业各成本部门成体系相互促进的合力。
根据所投放的项目金额进行评估,以相关的参考标准进行相应的项目成本估算时,对项目内容的预算以及成本要求只是根据工作经验进行评估。从外部环境来说,在全球经济影响下,国内外生产处于“后工业”时代,供给处于偏饱和状态,企业自然处于一个相对成熟的买方市场环境中,企业要将为客户创造市场价值为前提,通过对市场利润的估算,来控制目标成本,但在具体应用当中,对成本管理过于随意,再加上对资金的掌握力度不成熟,导致最后的成本往往高于预算。
在对目标成本进行预算时,首先要根据正向测算再倒推挖潜的方式进行。正向发展推算主要是以材料预算入手,根据生产的相关工艺和经营环节,根据成本项目的分步骤预算进行内部成本的应用管理,进而对企业成本进行汇总。根据不同内容的成本预算逐渐推算出各成本部门的成本资金,预算出企业总体费用金额;倒推挖潜的主要内容要坚持以目标为前提。
获取目标成本应采取倒扣方法,企业应该依靠市场的经济发展、各市场的行情以及各类物品的比价,结合企业的资金状况进行分析,坚持价格减去利润等于目标成本的原则,实现既定商品的目标利润,严格控制成本在目标成本范围内,目标作为企业的重要参考依据,也可以同行业的企业的指标作为参考依据,通常情况下,目标成本是需要不断地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稍低于企业最低成本。
当确定成本目标时,需要建立完整的成本体系,并将目标成本尽快落实下来。强化地位管理进而实现成本目标,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加以强化,尤其是领导级别的管理人员,要具备市场意识和目标成本意识,一改传统的职工、干部、负责人的职责,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逐渐实现降低成本与消耗,确保各工序、各环节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另外,在集合目标过程中,逐渐完善企业内部结算机构,要求成本负责中心按照不同的作业性质进行划分,确保企业各成本部门充分根据自身特点进行不同层次的划分,可分为不同的级别与层次、小组、甚至个人,确保各个细化的成本单位控制的准确性,通过责任和利益相关的制度化约束各个细分的成本单位,确保各细化的成本单位的成本管理落实,进而实现企业的整体目标成本。
在企业当中,有一些员工的工作意识还停留在控制成本的口头和表面,与自己工作范围无关的事情更是不管不问,在设计成本和生产过程中,出现了成本控制十分随意的现象,最终企业成本成了不可控的因素。目标成本的实现依赖企业各个成本部门采取切实行动和深入管控,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管理者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能力。目标成本管理并不是单一的控制施工费用,相关企业可以通过多方面途径提升参与人员的生产积极性,逐渐提升相关人员的企业管理能力,逐渐将各部门的业务细化到成本降低的过程中,确保企业产品的生命周期成本的降低,包括严格控制销售和售后的成本问题,进而准确的实现成本预算。
在实践开展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实践工作期间必须要有效地对目标成本进行有效的分解,从而确保目标成本管理模式能够在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充分地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具体而言,在进行目标成本分解的过程当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首先,需要依照工序进行分解,需要明晰各类产品的功能以及导入期和成长期等信息,然后计算出每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其次,需要依照成本要素进行目标成本分解,这一分解是在以功能为基础分解成本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分解,当完成功能分解之后,需要依照材料成本,加工成本等要素来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此来保证目标成本核算的细致程度,进而确保目标成本管理的精准性,保证每一项成本信息的清晰性。
目标成本管理是一项跨领域的团队协商合作工作项目,因此企业的相关部门要提前对生产环节进行了解学习,并根据此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生产,要求企业相关人员更加细致地进行管控,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从多方面考虑生产流程,因此相关负责人要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目标成本管理制度,通过严格的手段来控制生产成本,当数据发生偏差时,要仔细进行核对,逐渐实现预期成本目标,稳步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确保企业的目标成本与管理制度共同统一。
在执行目标成本控制工作过程中要谨防突发事件对企业成本进行预算,将成本目标控制在风险范围以内,一旦出现与成本相悖的现象时,需要风险预警来提示各部门进行检测,检测是否出现了超过经风险调整后的成本,通过预警提示来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一旦有超出范围的成本预算,首先要进行范围评估将风险控制在预警范围之内,以此来保障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在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要充分革新企业成本管理方式,在市场经济体系发展过程中,降低企业成本的途径有很多,其中科学的管理政策是企业提升经济效益的主要模式,比如将商品的折旧费用、维修费用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要按照规定折算成本划分,加强目标成本的控制,对企业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耗费进行预算,在控制监督过程中逐渐改善差异,将不同的企业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在不同级别的成本控制过程中,坚持产品流程的程序,从设计到销售的各方面工作,都要全方位落实。优化产品的设计结构,特别是机械性类型的产品,合理的科学设计以及原料成本的控制,在设计优化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导向为基本,逐渐改善产品的性能,缩小设计成本,从物资采购在到产品售卖的全过程,都需要进行成本管控处理,进而提升成本管理的整体效果和使用效率,完善经济环境的应变对策,在成本发生各环节之内,减少无效率的作业内容,以及不必改动的成本管理观念,另外,经济成本也是维持企业经济效益、考核经济盈亏的重要因素,因此要秉承科学管理的手段,利用目标成本来控制成本管理方式,逐渐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提升企业综合的竞争能力旨在通过全员合作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