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公立医院财务报表的价值贡献

2020-11-26 13:23:41黄丽诗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27期
关键词:报表公立医院核算

黄丽诗

(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广东 汕头 515041)

当前,随着公立医院规模扩大,经济运行压力逐渐加大,公立医院需要在坚持公益性方向的同时,加快补齐内部运营管理短板和弱项。近两年,国家卫健委相继发布了加强公立医院运营管理的指导意见,以及预算管理的实施办法和内部控制管理办法,目的是推动医院的经济管理向运营管理转化,向精细化管理要效益。公立医院财务顺应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发展要求,需要做出创新与改变。财务报表的数据与经营环节连在一起,能反映资金,制度,决策,服务等方面的问题,如何运用掌握的核算数据,为管理提质增效,是公立医院财务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公立医院财务报表价值解读存在的困境

(一)财务经历转型期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财务记账核算逐渐实现自动化,传统财务必须要转型,渗透进业务中,业财融合,逐渐成为财务界的方向和主题。传统财务记账可替代性高,月度,年度报表报告形式重于实质。业务的变革速度变快,传统财务却只能在业务后端,根据流程的变化调整核算,事后核算和僵化式报表披露淡化了其本身给决策带来的影响。

公立医院在新经济形势下,也强调着传统财务要向智慧财务转型,强调业财融合,财务要走进业务,去发现问题。财务人员虽然是核心经营数据的拥有者,但这并不意味着财务人员就是天然的数据挖掘者,有些财务人员拥有的业务洞察能力是薄弱的,对报表的解读会停留在数据表面,或者按照固定的分析指标给出结果,没能延伸到实质性内容,根据公立医院的组织特殊性和政策方向来解读报表数据,提出中肯的建议。因此有的医院会出现管理上侧重医疗业务,忽视财务管理的现象

(二)数据的孤立性

公立医院财务报表没有得到很好的运用,发挥其监督功能,能够发现风险,实现内部控制,一部分原因在于财务数据的孤立性。信息化时代,医院的系统是遍布的,一个医院有几十个,上百个系统,但是当这些系统只是采集信息,为各自的部门所用而没有和财务核算系统联通时,就只是功能级的,没有形成数据的对接和互联互通,成为管理级数据。甚至同一个期间,不同系统数据常常是不一致的。一旦数据不能协同,利用财务报表数据实现的金额异常控制,资金流控制会失效,因为内部控制效果是与实际人力物力,材料消耗密切相关的。这也使财务报表的内控价值被大大削弱。

(三)财务核算的规范性

新政府会计制度对科目进行了统一,对部门经济科目的运用给予说明和规范,为不同经济主体间的数据分析和比照提供了基础。在新制度规定的账务核算中,对经费来源,资金性质,部门经济,事项分类,科研项目,带头人等都做了详细的辅助分类规定,这些是隐藏在账务中,一般是按需到辅助账去查找,容易造成利用不足;账务内容繁多,有关分析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没有确定主要方向,反倒对管理没有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在单位内部,会计核算在不同期间是否统一,对于财务报表的分析质量也会起到很大的决定性作用。具体事项涉及的会计科目,预提费用,坏账准备,风险基金的计提比例,需要单位财务在熟悉制度和规范的基础上,做出统一的规定,增加报表数据的可比性和规范性。

(四)经济效益分析被弱化

在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公立医院立足新发展阶段,要提升新效能。健全以经济管理为重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所以公立医院关注经济效益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公立医院为非营利性组织,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解读并不会像企业一样,主要关注盈利幅度和其增长性,而是会关注资产的安全和整体的平衡。但是报表分析有时候会停留于表明的资产问题和成本费用问题,使得它的经济效益分析作用被弱化。

二、如何更好提高公立医院报表的价值贡献

(一)财务的变革,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事实上,财务在追求业财融合,引领变革的过程中,更应该回到财务本身的初心,坚守根本工作,做好价值守护。管理者做决策,需要精准的数据支持,需要财务做好账,保证账务的真实性和公允性;能管好资金,资产,不让资金链断裂。例如华润集团的5C财务管理,关注企业价值的增长,聚焦企业价值增长的驱动因素,围绕资本结构,现金创造,现金管理,资金筹集和资产配置来进行财务关键驱动,创造价值。它非常前瞻性,根本性地守住了财务的初心和价值。

财务变革时代,并不意味着离开财务本位,去转业务工作,财务的转型,更重要的是思维模式的转变,从单纯地用数字记录事件到从数据看出问题,用财务专业去看待业务,提出管理建议,给出结构性报告。所以财务人员当前应该做的,是回到数据,管理好数据,让数据发挥其应有的管理价值。

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运行模式已从粗放化转向精细化,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经济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医院财务人员转变思维模式,从过去的流程驱动固化模式转为数据驱动,适应经济环境,政策的变化,对医院的经营管理是有重要作用的。

重视财务核算,报表分析和业财融合并不是互相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全面预算管理,精细化病例管理,成本管控和绩效管理的一体化,这些可以实现财务转型的抓手和管理模式需要以精准的核算为基础。

(二)消除数字的孤立性

医院的智慧管理需要建立一体化系统,实现财务与其他业务部门数据的联通和核对,实现业务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实时共享,为实施内部控制搭建平台。

一个是实现医疗流程的数字化,医疗服务的完成形成医疗收入,生成自动凭证到账务系统中;一个是物流仓库系统与财务系统的联通,物资入库形成报表上的资产,出库领用生成业务成本,库存余额与会计科目余额一一核对,实现库存管理;一个是科研项目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打通,从科研项目的立项,经费分配到经费的报销使用,在账务系统中体现为项目经费,专项基金的增减变动,项目明细余额与科研系统报销走完流程后余额一一对应。

系统之间的联通也是对流程的梳理,当业务子系统和财务系统打通时,财务报表数据的变动有业务可循,有资产可证,拥有更高的可信度和利用价值,报表分析可以运用于业务,也因此作用于管理。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并行记账,2020年度的部门决算报表共24张,其中主表20张,侧重反映年度预算执行结果;附表4张,侧重反映与预决算管理相关统计信息。卫生健康年报包含卫生健康机构预算报表6张,医院财务报表11张,差异调节表1张。这些报表在经过上级部门审核校验的同时,内部管理上可以择取重点报表形成单位月度报表,设计表内自动核对公式,表间核对公式,保证账账相符,发现账务问题,提高账务核算准确性,实现了报表的内控价值。

(三)报表的延伸功能

新政府会计制度精细化核算下,使得核算数据有了延伸功能,可用于预算管理,成本分析和内控,它们的关系简单来说是这样的,医院通过管控成本,改善科室运营结果,最终实现整体现金流的盈余目标和平衡,同时通过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对于辅助账分类信息利用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为的,有针对性地提取信息,利用这些辅助分类,制作成清晰易懂的管理报表。例如预算收入支出表中,有按照财政经费,科教经费,其他经费,项目和非项目划分,但是却没有体现出归口部门,所以在以收付实现制的预算收入支出表中,可以提取归口部门和部门经济分类辅助账分类,生成部门资金使用表,这对于医院内部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控制是有参考作用的。

预算管理:通过业务量和次均费用形成医疗收入预算,因为它们是影响医疗收入增减的重要因素,因为公立医院本身没有定价自主权,所以次均费用不设目标值,收入的预算关键在于业务量的预测。从鼓励有效收入增长的视角看,要提高诊察收入,治疗收入,床位收入,护理收入和手术收入等劳务性和操作性收入,将药品,耗材,检验检查降到最低,那么构成这些收入的业务量考量是门诊诊次,病人数和床日数(包括实际占用床日数和出院患者占用床日数),出院手术例数等。要良性鼓励增长,可纳入绩效考核中,也通过预算来看实际与目标的差距,用因素分析法对经营结果做出分析。

成本管理:提取账务数据,将成本精准到科室,进行横向纵向对比,看不同科室给医院带来的盈余贡献;精准到诊疗组,精准到每个医务人员和重点病种,科学评价绩效,引导医院回归功能定位,激发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内生动力。

(四)借鉴经济效益分析

无论公立医院还是企业,经济效益分析,本质上都是通过运营管理的结果,把它体现在经济效益指标达成的情况上,而从经济效益指标达成的好坏,找出差异进行分析,对运营管理提出它改进的方向。运用经济效益分析,有助于发现管理问题,提高营运能力,找到潜在风险,提高公立医院财务报表的价值贡献。

通用分析:最基础的分析是看医院持有的强项,发展的战略方向,然后再是资产负债,收入费用大类分析,包含数额的增减变化和结构的变化。例如分析医疗收入,科教收入,财政拨款收入,非同级财政拨款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重和变化,清晰反映医院收入来源。

盈利能力分析上,医院会更加注重成本数据分析,收入支出结构分析(关注药品占比和耗材占比),分析比照医院平均诊次成本,平均实际占用床日成本;分析科室的诊次成本,实际占用床日成本,医疗服务项目成本,这些可以发现亏损的科室,从内部空间深挖亏损的原因,如由于平均住院日过长,床日收入低,与治疗手段不匹配,针对性提出改善建议。科室的每一步经营手段需要数据跟踪,将调整后可以达到的经济效益进行更新,从而得到科室整体效益提升的情况,各科室效益提升的合计,则是对全院整体利润及现金流的提升。

偿债能力,看的是风险管理。短期偿债能力中流动比率看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流动资产作为偿债保证;速动比率衡量的是可立即偿还的能力;更进一步的现金比率是衡量可以立即支付流动负债的能力。医院在负债上是有严格的风险管控的。需要把资产负债率控制在较低的位置上。

资产负债结构上看短期资产和短期负债,长期资产和长期负债的匹配程度,来考虑资产资源分配的合理性,因为在资产中,具备较强盈利能力的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则代表医院的产能扩张和发展潜力,业绩增长的空间。

营运能力,包含总资产周转,流动资产周转,应收账款周转和存货周转,主要会关注经营周期和现金周转期这两个指标。经营周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从商业经营的角度上讲,表示企业从供应商购入材料,放进仓库,经过生产加工,销售给顾客并从顾客收回货款所花的时间。这个时间的长短,代表企业经营效率的高低。经营效率高,商品周转快,企业的效益会更好。现金周转期,则是把钱支付给供应商,到从顾客收回货款的时间。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是经营现金回流的时间,企业据此进行现金管理。

公立医院的上游是医疗设备供应商,药品供应商,以及其他耗用品供应商,下游是终端患者,相对简单的供应链。公立医院也需要进行存货周转天数,药品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管理。因为药品耗材“零加成”政策的实施,为降低存货管理成本,智慧医疗实行spd管理,为临床科室提供一级,二级,三级库房,按补货点自动触发补货,提高库房作业效率和耗材供给效率,实现零库存。

对于医院来讲,经营效率体现在平均住院日上,所以注重平均住院日的管理,是医院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包含了医院治理水平的高低,也体现医院诊疗流程的合理性。其他效率指标还有百元固定资产收入,固定资产平均服务量,医师日均负担门诊人次,床日数还有病床使用率等。

公立医院报表在通用分析之外,还需要剔除一些非常规因素,如货币资金的同比出现大幅增长有时并非来自常规收入的增加,而是政府拨款形成;新旧制度转换科目的变化(如应付福利费转为累计盈余)引起的资产负债率变化,在年度间比照时应进行拆分。

三、结束语

财务和业务的边界会越来越模糊,在不断变化的时代中,财务要勇于改变,突破机械化及可替代的重复,也要回到财务的本质,用专业的力量及创新的方式为组织带来价值增值。公立医院财务也需要在精准核算的基础上做出改变,创新报表模式,创新数据呈现,让精细化管理出效益。

猜你喜欢
报表公立医院核算
2020年河北省国民经济核算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LabWindows/CVI中Excel报表技术研究
测控技术(2018年8期)2018-11-25 07:42:28
从三大报表读懂养猪人的成绩单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22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46
2014年GDP首破60万亿
当代贵州(2015年5期)2015-12-07 09:09:57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24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中国卫生(2014年2期)2014-11-12 12:59:54
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