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君
(北京大地泰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北京 100054)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致力于优化国内发展环境,发展目标能不能实现,关键要看会计工作是否做到位。当前,会计信息质量问题比较显著。究其原因,在大数据时代下,会计工作环境发生变化,但仍有不少企业使用传统工作方法。要想充分发挥会计信息的作用,需要从理论中汲取思路,从实践中积累经验,归纳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法。
会计信息可靠与否,取决于核算对象是否真实。大数据时代,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需要多打一个问号。有些人员被利益蒙蔽了双眼,在信息上作假。一旦蒙混过关,就能获得不菲的收益。哪怕是被抓包,处罚金额也远低于获利。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铤而走险。殊不知,这是在自掘坟墓。之所以这样说,原因在于会计信息失去参考价值。迟早有一日,企业陷入发展陷阱,后悔已经来不及。
相关性指的是会计信息和经营活动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换言之,会计信息必须产自日常经营。通过分析会计信息,能够了解过去一段时间内企业的健康状态,当前运行模式的实际状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会计信息向集成化方向发展。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库,管理者很难快速做判断。哪怕是绞尽脑汁推理出结果,准确性也无法保证。
及时性是指会计工作不拖沓,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汇总出信息。信息呈现的时间越早,可发挥的作用就越大。大数据技术的引进,显著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并且实现了信息互通有无。不仅如此,用大数据替代人工,能够有效降低失误率。人为影响降低,信息质量自然会提高。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每天产生大量信息,质量参差不齐。倘若其中隐藏虚假信息,就会对结果造成一定干扰。
完整性,顾名思义,会计信息既能准确的判断企业的经营成果又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完整性目标能否达到,取决于会计人员能否深挖信息价值。在大数据背景下,信息数量庞大,且分布零散,这无疑会增加信息挖掘难度。单是筛选有用的信息,就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如果搜集的信息不够全面,会计信息质量自然不佳。
可比性,从字面上解读,对会计信息进行比较,判断真实性的同时,明确工作指标。大数据的实现,不仅让信息种类增多,还使信息来源变得更加广泛。面对如此境况,仅凭人力,很难对比准确。当然,凡事皆有利弊,工作难度提升的同时,工作指标也会变得更加明确。
现代化是企业毕生追求的目标,而达成目标的关键就在于是否搭建完整的内部监督机制。首先,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及职责。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相互推诿。其次,反复强调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采取宽严结合的方法,帮助员工形成规则意识。最后,依托大数据技术的内涵及特点,制定现代化的工作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全面搜集反馈,以此为基础开展优化工作,让会计信息处理更高效,更准确。
除了要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外,加强内部监控管理也必不可少。首先,建立信息公开工作机制。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公开会计工作进展。一方面,让相关人员清楚下一阶段的工作方向及重点。另一方面,接受各方监督,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很有帮助。其次,设立监督举报机制。企业要广开言路,这样才能听到基层人员的心声。如出现不和谐声音,要立刻展开调查,并将结果进行公示。再次,建立健全处罚机制。不管是员工层还是管理层,只要犯错,就要接受惩罚。要想平众口,需要制定科学依据。开展此项工作时,千万不要闭门造车,而应发动全体员工。最后,搭建引入第三方机制。有些企业无法做好监管工作,那么就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在双方共同努力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企业的发展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相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企业深入推动信息化建设。首先,分析内外部形势,找准建设方向。其次,组建一支高水平队伍,夯实建设基础。再次,给予资金、技术等方面支持,确保建设活动有序开展。最后,定期举办交流会,反思工作中的不足,谋划未来发展思路。
会计信息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重要参考。信息质量与人员素质息息相关,不管是管理层还是员工,都要通过一系列的培训考核。倘若未通过,就要回炉重造,直至吃透全部的知识点。为应对大数据的挑战,需要开展专题训练。一方面,培养基层员工的职业操守。另一方面,加强大数据技术的学习。待人员素质提升后,企业就能及时获得准确信息。参照信息制定策略,确保自身在正确道路上前行。
早在十几年前,大数据技术就已问世。经过这些年的探索与实践,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提高,并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想确保质量达标,需要企业明晰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并积极采取行动,如完善监督机制、加强监控管理、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升人员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