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文
(中铁大连地铁五号线有限公司,辽宁 大连 116000)
建筑工程是国家发展社会经济重点关注的对象。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全国建筑工程的建设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规范和标准。建筑工程的标准化,不但有利于解决施工方和投资方的一般矛盾问题,而且会给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的深远的影响。
建筑工程项目团队不能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准确的事前、事后造价预算,造成了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的不合理性。无法全面正确的预测工程的发展,容易造成更多的成本损失。
建筑工程项目对人才的吸收不够重视,导致预算团队专业水平不够,缺乏先进的预算技术和有效的预算方法,对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再加上缺乏严谨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造成人才流失。
建筑工程项目的前期有关决策对工程造价的确定有着重要的影响因素。项目负责人在制定有关工程计划之前,要对相关的材料准备齐全。要对工程的整体情况要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以及做好可能面对的各种问题的应急措施。以实际需求为核心,根据项目的建设规模确定相关的技术标准,做好工程计划书的可行性分析报告工作。根据对应的标准规范,针对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做好工程预算,以实际情况为前提,多考虑现场施工的一些不稳定因素,以及相关材料市场的价格浮动因素影响,保证工程预算符合现实情况,提高工程预算对工程造价的控制水平。只有在决定项目实施策略的时候深入研究探索,同时应用科学的办法,才能实现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1]。
在建筑工程漫长的项目周期中,工程设计是影响工程造价非常重要的一环。科学的工程设计,可以减少项目的资金投入,降低建设成本,加快工程进度。工程设计的质量好坏与工程的造价高低有着直接联系。工程设计包括对工程现场施工的流程设计和建筑材料的使用配比等等都会对工程预算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工程设计的相关图纸,可以计算出大概的工程工作量,进而对整体工程造价有个清楚的认知,就可以对工程设计中重要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预算控制。如果工程设计的不够全面,导致设计与现实情况不吻合,将造成施工阶段的工程变更,降低对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水平。所以,工程设计的相关负责人要具备整体的设计意识,制定全面的设计方案,深入考察施工的现场情况,灵活应用经济预算手段,加大市场变化研究力度,做到细节化设计[2]。
在建筑工程进入到正式施工后,施工负责人要重视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提高对工程计划的执行能力。如果没有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核批准,应杜绝相关脱离工程计划的施工行为。对于一些消耗巨大的工程花费,事先要经过科学的经济核算,防止资金流失。对于中途改变的工程计划,工程预算团队要和施工负责单位协同核算工程变化造成的花费清单,严格把控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的正负面影响,防止预算重复导致施工成本上升的后果。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工作时,要严格遵守相应的流程规范和施工制度,杜绝违规操作造成的建筑材料浪费的现象发生。施工人员要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进行工程建设,减少不必要的材料损耗。对于工程完工的验收工作,相关负责人要坚持公正严明的原则,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把控,做好工程检测工作,保证工程项目的社会效益。
首先,将相关的招标材料准备妥当。招标工作主要包括建筑材料的订单招标和现场实际施工的招标。相应的招标材料要包括对现场施工的选择条件和招标流程规范,以及一些实际招标的工作细节。还有,对工程项目签订过程的明文规定,保证中标单位签订合同的合法性。因为投标单位是根据招标部门的相关招标材料进行制定投标方案的,这是双方进行项目归属确定的法律基础,是保证招投标工作合法性的效力文件,所以,招标负责部门在准备招标材料制定招标文件时,要注意审核招标文件的可行性和合法性。要保证文件内容上的逻辑性,对各方面的工作要求要实现统一规划。在相关的合同签订须知和施工要求上,要杜绝有关的内容逻辑混乱的情况,避免出现项目纠纷的后果[3]。
其次,对于施工合同的制定要进行全面的审核。施工合同主要包括工程结算的验收标准和工程款项交易的条件,同时还涉及到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和进度要求。施工合同的合理性对项目的工程造价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合同制定的不够合理或者不够全面,在工程交付的时候容易产生利益纠纷。所以,在合同的制定过程中,要落实双方的责任制度要求,提高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水平,加强合作双方的沟通交流,保证项目对双方的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复杂的建设规模对资金的投入有着强烈的依赖性。所以,对建筑工程造价的有效控制显得非常重要。相关人员要加强工作管理,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合理安排施工流程,通过减少生产成本来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