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志强
天陆(福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建筑行业发展至今,因为混凝土结构施工材料来源广泛、造价成本低,施工方便,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等特点被大多数建筑采用。但是在实际的施工中,会因为材料、工人操作失误、或者是未按照正确的施工工序进行操作而对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产生影响。所以系统分析混凝土结构施工中个工序的施工要点,有效掌握施工的重要内容,有助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整体质量。
混凝土浇筑应保障浇筑工作的持续性,一次性进行结构浇筑;在浇筑前,施工者需进行混凝土的持续搅拌,避免混凝土出现较长时间的闲置,并在浇筑前进行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在浇筑中应重视钢筋、模板等结构的施工,控制好浇筑搅拌、振捣两项工序,按照相关规范操作进行作业。
混凝土强度与土木工程的质量效果联系极为密切,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强度主要会受到原料配比、后期养护的影响。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对于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有着不同的要求,制作混凝土时所添加的砂石、水以及其他原材料有着较大的差异,在混凝土制作完成之后,必须要对混凝土的强度进行检测,如果检测不达标,这一类混凝土就不能投入使用。然而,土木工程实际的混凝土制作过程中,许多工程的混凝土制作并不是十分的规范,比如说,制作时没有按照要求科学的对原材料进行配比,制作完成之后,则没有采用科学的养护方法,导致养护效果不佳。此外,没有及时的检测混凝土强度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这些都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够[1]。
混凝土结构裂缝是土木工程中混凝土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混凝土之所以会出现裂缝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一方面在前期浇筑混凝土时没有按照规定的要求操作,混凝土质量不达标。另外一方面则是混凝土后期的养护管理不当,因此导致裂缝出现。此外,在混凝土拌料水化期间,水泥灰发出较大的热量,但是在此过程中水泥的散热为上层混凝土所阻隔,水泥内大量的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消散,而是在混凝土内部聚集,这样很容易导致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巨大,在温度的作用下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2]。
为确保对混凝土裂缝的问题进行有效防止,在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必须提前做好准备活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科学的对配比进行设计。在开展混凝土结构施工之前,相关设计部门需要检查施工现场,才确保对施工现场地质、温度与天气等情况进行了解,并以此为基础相关工作人员利用以往的工作经验,对配比进行初步的设计,然后在利用实验对配比进行验证,根据配比所存在的不足,不断对其进行优化,进而设计更加完善的配比。另一方面,选择合适的材料。在对骨料与水泥等材料进行选择时,需要根据设计方案的要求,以及从材料的质量与成本等多个方面,才能够确保材料在符合质量要求的基础上,减少材料的采购成本[3]。
不同类型的土木工程所需要的混凝土材料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时施工期间混凝土质量也会受到施工技术水平、原材料配比、环境温度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存在问题都将会对混凝土的结构质量产生影响,导致裂缝出现。因此,笔者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期间,为了保证混凝土质量,避免裂缝的出现,正式施工之前,负责混凝土施工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施工现场调研工作,分析当前工程类型适合哪种混凝土,然后合理的安排施工方案。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还需充分的考虑季节以及温度环境变化等因素可能会对施工产生的影响。最后,要安排对于混凝土施工有充足经验的员工实施施工工作[4]。
混凝土的浇筑对温度实际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外部温度环境发生较大变化的情况下,混凝土的内外温差可能也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温度应力。温度应力是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的重要原因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混凝土所使用到的关键原料水泥,在水化的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这种热量与混凝土外部温度存在较大差异的情况下,可能就会加剧温度应力。针对水泥水化稀释热量,导致温度应力增加的问题,可以在混凝土中适当的增加减水剂或者是减少水泥的使用量。此外,当前随着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新型水泥材料也层出不穷,因此在施工期间还可以选择新型的低热水泥。而在早晚温差比较大的季节,如夏季、冬季时则可以采取合理的养护措施,降低温度应力的影响。如夏季时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可以实施一定的冷却措施,降低水泥水化的影响[5]。
地基是土木工程建筑的基础所在,其将会对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混凝土浇筑结构越是厚重,地基对混凝土所产生的约束力也就越大,混凝土裂缝也更容易产生。针对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地基约束力的控制主要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降低混凝土内部的约束力,也就是说通过降低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实现,比如说,在施工期间可以应用覆膜法或者是暖棚法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小混凝土内外温差,最终达到控制地基约束力的作用。二是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之后容易对地基产生约束力,而通过控制混凝土的厚度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外部约束力。
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提高其抗裂性能是保证工程建筑质量的基础工作,具体工作中首先可以在混凝土中拌入一定的添加剂,以便更好的提高混凝土的自缩性,但是在加入添加剂时,必须要严格的遵守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其次,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还可以适当添加纤维类的增强材料,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认识到混凝土的物理性能与其配比量存在有一定的联系,因此混凝土在生产之前,为了避免其出现问题还需要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混凝土材料的配比情况进行技术试验和分析,以便更好的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大达到规定要求。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该对浇筑作业进行重视。主要是因为浇筑作业具有连续性特征,施工过程不应该发生停止或者中断的现象,这样才能使混凝土的性能发挥出最大效果。如果施工中发生中断的现象,需要及时做出相应的防护工作,以减少由于重复的浇筑而发生混凝土结构不能接合的后果。另外,还需要对混凝土浇筑的质量予以重视,在加强其质量检测后开展质检工作。其质检的目的一方面能够对钢筋偏移或者密实度不达标的现象进行及时的纠正,在对其进行返工后以保障施工质量的要求,还能够减少由于工期延长给企业带来的较大损失。同时,振捣工作应该达到施工标准要求,以对各项操作进行实施,在对振捣操作的均匀性进行明确后,能够减少插入过深或者钢筋、模板等发生的触碰现象,从而使建筑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浇筑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混凝土的浇筑方式进行分析,对于体积较大的混凝土结构,需要在夜间进行浇筑和操作,这样才能减少由于温差过大而发生的混凝土胀缩现象。
当前土木工程混凝土结构的一线施工基本上都是由农民工实施,对于一些大型的土木工程来说,为了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与稳定性,施工企业一般都会安排专业的设计人员对混凝土的各类原材料进行配比设计,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由于一线施工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不同,如部分施工人员的施工能力差,在施工期间没有完全按照专业设计人员设计方案进行混凝土配比,最终导致生产出来的混凝土达不到施工要求。此外,还有一部分施工人员在上岗之前没有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在施工期间缺乏责任意识,对于混凝土施工质量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在施工期间不够细心,这些都可能会影响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基于这样的原因,笔者认为要想保证混凝土结构质量,还需从多个角度提高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首先施工企业需要招聘有经验的混凝土施工人员,其次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保证所有施工人员对混凝土结构的各项施工工作都有清晰的认识,熟练掌握各项施工技术,然后才能安排施工人员上岗。最后,还需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促使他们认识到自身施工的重要性,积极的履行施工责任[6]。
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混凝土检验方法都是在同一浇筑地点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试样,然后按照既定的规则制定立方体试件,在规定的温湿度环境内养护28天,再进行强度试验,最终顺利的测得试件的抗压强度。在测试过程中,由于试件与混凝土结构具有相同的原材料、配比一级养护条件,因此该测试方法能够有效的代表混凝土的真实质量水平,所以说,该试验方法具有较强的可行性。通常混凝土大试件的内部缺陷率比较高,其多存在有试件平整度不同的问题,而试件强度越低,则试件的可塑性也就越强,其变形量也就越大,试件表面的平整度低对实际强度的影响也就越小。
在施工的同时,对一些技术人员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分成小组做到协调一致,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各小组进行商量,寻找出设计的最佳的具体可操作的方案,一部分人搜索关于混凝土的应用及材质的用途的信息,一部分人进行施工前的考察,对混凝土结构建设不能简单的考察当地的情况,要分析每个建筑之间的距离,做出详细的判断,找出其中的最短距离,不仅可以有效缩短建设中的时间,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由于工作环境比较差,新成员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做到以极快的速度去适应。需要管理者敢于投入一定的资金引进相关的技术条件,为新成员建立一些培训基地,为以后的土木工程建设做好准备,让一部分有经验的人员先进行工作,另一部分人员边学习技术知识,边投入一些简单的工作,管理者在投入建设的同时,也培养了一些技术人才,也防止人员的流失或者中途转入别的企业当中。可以看出,技术是土木工程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管理者要注重对技术人员的培养,勇于投入部分资金来填补稀缺的技术人员和技术条件。
在混凝土运输过程中,运输时间过长易导致混凝土出现一定的凝固和离析状况,不利于后续施工。施工者需进行混凝土的均匀搅拌,确保质量合格后再投入施工。此外,混凝土的运输应考虑泵送路程、时间等综合因素,保障混凝土材料实际配比有效、科学,合理安排运输路径,尽量避免多次运转,在混凝土出现初凝前按时到达施工现场,提升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建筑的正常进行。
在混凝土养护过程中,施工者应做好混凝土降温速度的减缓工作,以便有效控制混凝土结构中的内外温差,保障结构具有一定的抗裂能力,将结构自约束应力充分降低,提升结构的抗压能力。在振捣、浇筑结束后的12h之内,施工者应进行覆盖或喷水等结构养护工作。在模板拆除后进行浸水养护、塑料薄膜法等养护工作,保障结构的湿润。在施工周期较长状态下,如施工环境气温持续在5℃以下时,应采用蓄热法、外加剂添加等方法对混凝土结构的有效养护。
总之,土木工程建筑混凝土结构中要认真执行施工工艺流程,结合建筑类别、施工环境等做好混凝土配比设计、拌和、运输以及养护等多项工作,确保各项施工工艺落实到位。在施工完毕之后,还需加强施工检测,做好质量控制,实现土木工程建筑建设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