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雪卉 孙兴国 周冰 雷嘉美 编辑/白琳
通过国际产能合作,将中国的制造业应用到广大发展中国家,既可以帮助这些国家加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走上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又可以帮助国内行业转移过剩产能,突破关税壁垒,实现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应聚焦企业的金融需求与痛点,通过构建丰富的产品体系、设计多样的服务方案来服务国际产能合作。
在国际产能合作领域,商业银行应根据不同的业务场景,结合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服务方案。
在加大出口带动产能提升领域,基于货物出口项下的高端装备出口项目及服务出口项下的对外承包工程项目,银行可以通过非融资性保函、出口买方信贷、出口卖方信贷、应收账款融资/买断等方式,增强中国出口方或承包商在商务合同谈判中的优势和主动权,缓解其资金压力,并帮助其实现即期收汇,在一定程度上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
在促进优势产能转移领域,针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的境外投资项目,以及境内优势产能转移中企业到境外投资建厂的业务机会,银行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贷款、境外项目贷款等方式支持项目投建,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中国企业实现全球化布局。
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领域,围绕高新技术、智能制造、能源矿产等行业的并购投资及再融资等项目,银行可以通过并购贷款、并购基金等杠杆融资手段,助力企业获得境外优质标的,从而获得市场、技术或资源。另外,银行还可以通过“贷款换资源”的模式,支持中资企业从境外资源国引入稀缺资源。
对于已经实现境外布局的中资企业在境外已投产并进入运营期的项目,银行能够提供跨境流动资金贷款以及国际信用证、NRA福费廷等国际贸易融资服务;同时,针对跨国企业对于便捷的支付结算和现金管理、汇率利率风险管理等的需求,银行还可提供跨境资金池、全球账户可视、外币衍生品等综合金融解决方案及增值服务。
某企业是境内钢铁细分行业的龙头之一。2017年,该企业响应政策要求压缩境内产能,并拟在“一带一路”产能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投资建厂,转移优势产能,开拓境外市场。
融资银行考察了企业技术优势及境外的市场环境后认为,其项目具有经济可行性,并最终通过项目融资,给予其境外项目建设以资金支持,担保方式包括项目资产抵押、项目公司股权质押、销售账户监管等;同时,该项目还投保了中国信保海外投资保险。目前该项目已顺利开工建设,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
东南亚某国由于受到国家地理位置、资金和技术等因素的限制,国内的成品油供应一直依赖进口,每年需消耗大量外汇,并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境内某企业看到这一商业机会,拟与当地企业合作,投资建设一成品油炼化项目,项目承包商是其境内关联企业。
融资银行积极研究当地市场,聚焦区域特色,最终为承包商提供了出口卖方信贷融资支持,支持其履行商务合同,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及设备采购、劳务费用支付等,间接支持了项目建设。
因项目业主有东道国当地企业股东,从自身风险角度考虑,承包商投保了中国信保出口卖方信贷保险,以保障商务合同下的回款;同时将保险权益转让给融资银行。
某企业面对境外某国灾后重建的巨大需求,发挥自身专业、产能优势,拟在当地投资建设水泥生产线及配套工程,以缓解当地水泥生产能力不足的困境。
因东道国法定货币属于小币种,汇率波动大且无法锁汇,为避免借款币种与收入币种错配造成的汇率风险,企业希望以当地货币进行融资。最终融资银行创新地提出采用“双层跨境银团结构”,由境内银团开立美元保函,同时将项目资产抵押给境外银团,由境外银团发放当地货币贷款,为项目提供资金支持。这一创新在满足企业融资需求的同时,也缓释了东道国的货币汇率风险。
东南亚某国具有镍合金冶炼最为重要的原材料——红土镍矿资源,同时该国为保障本国资源利益的最大化,禁止原矿出口。境内某企业为获得优质资源,利用自身生产加工优势,在该国投资建设了金属原矿冶炼加工厂并已投产运营,产成品主要销往中国进行深加工。该项目在符合东道国当地政策的同时,也为企业自身锁定了上游原材料成本。境内银行为该企业提供了远期/即期国际信用证等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用于支持其日常经营周转。
境内某光伏龙头企业为应对欧美光伏“双反”政策、提高利润水平,拟在东南亚某国投资新设组件厂,主营光伏电池片和光伏组件的生产销售。
境内银行与当地银行组成国际银团,为项目公司提供美元及当地币融资,解决其固定资产投资及流动资金的需求,支持企业将国内新能源优势产能转移到境外。本项目的担保方式包括账户监管、项目资产抵押、项目保险权益转让等。
某企业作为承包商在境外承揽了电站项目,并与项目业主签署了“EPC+F”商务合同,建设期未2年半,除预付款外,剩余部分按照工程进度确认为应收账款后实行延期付款,付款期长达12年。
因该项目金额大、延付期限长,承包商存在实现应收账款出表的强烈需求。根据项目的需求,中资银行组成的银团积极创新,采用“出口卖方信贷保险+应收账款”的融资方案解决了承包商的需求。在该方案项下,商务合同应收账款在确权后由银团全额买断;中国信保对确权后的应收账款提供政治险和商业险赔付比例90%的出口卖方信贷保险。该部分应收账款为无追索权的转让,从而帮助企业实现了即期收汇,同时不增加负债。本项目在开发国际电力项目的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电力装备制造“走出去”。
国际产能合作项目一般会面临东道国政治经济环境、具体行业当地发展趋势、项目经济可行性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应该重视风险,积极研判风险,努力控制风险。
一是东道国的政治风险。东道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稳定性,将会影响企业在当地的经营。尤其是政策稳定性,对项目未来现金流以及经营模式都具有较大影响。比如某国对特定资源或产品的政策,是允许直接出口还是必须在当地进行深加工之后才能出口,将决定企业在当地的投资模式和运营模式。再如,东道国的外汇政策如果包括汇兑汇出限制等,会影响项目的融资架构与融资币种,从而对企业投融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二是经济风险。虽然企业在项目开展前期一般都会进行可行性分析研究,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是动态变化的,产成品价格也会随之波动,都会影响项目的经济性。
三是法律风险。国际产能合作项目的境内外合法合规性,也是融资银行应关注的重点之一。如果项目涉及境内企业对外投资,需要完成商务部、发改委、外汇局等相关部门的必要审批手续;此外,项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规,对融资架构的搭建和融资条款的设定也非常重要。比如东道国对土地、股权等的抵/质押要求会影响融资条款;而对当地企业借外债的相关要求,则会影响融资结构搭建,以及融资主体的设定等。
总体而言,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建议商业银行优先支持 “一带一路”沿线法制环境较好、政治风险较低、币值相对稳定、社会稳定、有较好经济发展前景的国家和地区的项目,优先支持我国产业政策支持的行业,以及有利于消化过剩产能的具有较好的预期经济效益行业的转移项目;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加强与包括中国信保、对外承包工程协会以及其他银行同业间的合作,尤其是针对国别和行业风险的交流与沟通,积极从国家政策、地缘政治、国别研究、产业周期和产品方案等角度,开展前瞻性研究,提高对国际产能合作领域的风险防控能力,更好地服务于“走出去”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