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艺蒲
(河南大学欧亚学院 河南省开封市 475001)
通讯技术在更新换代中不断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从而改变着世界的发展格局。从最初的有绳电话到后来的无线电话,通讯工具实现了从“有线”到“无线”的跨越,人们之间的沟通不再受地理空间的约束,无线通讯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时时通讯、处处通讯,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非常方便。但这并非通讯发展的终点。人们的欲望总是在不断推进通讯技术更新换代:不但要听到声音,还要看到面容,这是对手机传递图片的需求;不但要看到静态的图片,还要看到动态的表现,这是对手机传递视频的要求;不但要看见视频,还要能感受到温度,这是对传递立体形象的要求。不但要看到外在表现,而且能够体会到内在情感。只有信息接受者站在信息发出者身旁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未来通讯工具能够将信息以立体化的方式传递到信息需求主体眼前,信息接受者能够立体化地感受到传递客体的存在,高端的通讯技术能够在信息发出者身旁创造一个三维呈现的有温度的虚拟的你,达到“我不在但我在”的目标。通讯的双方能够感受到对方的温度,并且能够摸着对方的脸说话,距离感彻底消失。通讯手段进步不断满足人类的期望进而不断打败距离,距离可以让人们牵挂着处于空间两头的相望者,但不再有缘体感受到因此带来的痛苦。
传统经济方式下,人们彼此间进行沟通需要同时同地进行,当人们处于不同空间时,沟通就遇到了严重障碍。电话改变了这种局面,改变了人们进行沟通的存在状态,处于不同空间的人可以通过“有线”进而“无线”进行对话。不存在留言功能条件下,沟通方式限于“异地同时”进行对话,人们通过对方的声音判断表情,这种状态的通讯只能满足人们的“信息表达”功能,而且在时间上不能完全分开。“留言功能”能够让不在电话旁边的人同样能得以信息沟通。在未来的通讯手段中,信息传输并不是沟通的唯一需要。自从1844年第一封电报发出后[1],人类的信息沟通速度就开始进入了光速时代,自此以后的通讯工具在不断演化,但都未冲破立体影像的信息表达瓶颈,声音、图片、视频等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在信息传输中的得到“丰富信息”的欲望[2],但仍然会产生“你不在我身边”的感觉。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没有任何一种力量比需要来得更强大。通讯工具制造商的目标虽然是盈利,但也需要瞄准消费者的目标进行技术创新,从而在技术和产品的供给侧方面进行改革,变消费者的潜在需求为有效需求。信息接受者能够确实感受到一个由立体影像形成的实在的“我”,从而能够通过电流刺激信息接受者感受到一个实在的“我”的存在,能够零距离地感受“我”的呼吸、体温、心跳以及在时时互动中从眼睛中放射出的光芒,这个在信息沟通中通过立体成像形成的“我”,能够让处于异地他乡的亲人不感觉孤独,不再因距离而造成恐惧。未来的通讯工具能够让我在你在的地方存在、我因你的需要而出现,虽然只是一个虚幻的我,距离在这样的通讯工具面前真正被压缩到零。通讯工具的未来化让人们的欲望由“有限”变为“无限”。立体影像的通讯工具使人们不再“伤别离”,通讯工具会让我不再离开你,让我成为了你的影子。人们为了相见而具有的期盼心情不再像传统通讯手段时期那样迫切,升级换代的通讯技术拉近了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也舒缓了彼此割舍不断的心情。
“智能”与聪明联系在一起,“傻瓜”不被人看好。但是未来的通讯工具让文盲在使用中也变得非常方便,前文论及的立体成像功能,甚至可以让信息接受者在身边看到完全相同的你,你可以通过眼神、手势等表达信息,因此有语言障碍的人也可以成为未来通讯工具的消费者。通讯工具从电报到电话、从传出声音道传输文字图片和视频,从起初只能接打电话到现在能够安装程序,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制功能。目前的电话功能不但可以传达信息,而且可以完成生活缴费、支付款项、交通导航、遥控家电等各种任务。电话功能不断完善,让人们在通讯工具面前变得更加主动。“智能”让电话功能变得更加复杂,但对人们操作电话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掌握基本的打字技能和必须有的安全防范意识等。通讯工具在一路前行,功能需要变得更加强大,但操作需要变得更加简单。因此通讯工具在进化过程中需要向“傻瓜”方向迈进,通讯工具能够按照消费者所思同步运转,通讯工具能够与消费者的想法同向同行,通讯工具能够读懂消费者的眼神,并据此能够与消费者实现高水平对话,高效率地完成消费者需要完成的各种操作。“我为你而在”是通讯工具制造商创新通讯工具的使命,通讯工具从“智能”变成“傻瓜”更能体现出制造商的责任与担当,前者论及的是“功能强大”,后者论及的是“操作方便”。为了方便消费者操作,通讯工具不仅要在软件方面持续进步,还要在硬件方面进行重大变革。屏幕和键盘是制约通讯工具微型化的重要瓶颈,未来的通讯技术可以通过投影键盘和投影屏幕解决,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设置屏幕和键盘的大小,使通讯工具携带更加方便,大储量、高速度、易操作、低资费的特点将所有人都会裹挟进来。
研究表明,在2030年以后微芯片和传感器的体积可以缩小到细胞大小,这就意味着可以进行生物植入。这就意味着人们在通讯过程中不再依赖传统的“有形”通讯工具,而是要通过植入体内的微型通讯工具进行沟通,进而意味着脑电波可以对传感器进行控制,在这种状态中,通讯工具最终变得不可见,而意念、情绪和思想在通讯过程中变得非常重要。当通讯工具能够读懂你的心思时,通讯工具已经变成了消费者身心的组成部分。随着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手势控制技术就会进入人们的视野,脑电波控制技术也不再是传说,从而在人机交互模式方面实现了彻底革命,在此基础上人与人之间的远程沟通模式就会更加直接。哲学理论认为,任何一种事物从其产生伊始就包含着对自身的否定,通讯工具的现在只能为未来奠定基础,消费者对通讯手段便利度要求的提高,不断促使通讯技术开发商使得通讯工具升级换代[3],通讯工具的进步都是瞄准人们目前在通讯过程中感到的不便而进行着的。通讯工具的改变是以通讯开发商的思维方式为前提的,而开发商的思维基础是消费者的现实需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家的责任不止于科学地解释世界,而是在于改变世界。在这一点上实现了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这种改变需要以具有改变世界的愿望并且具有改变世界的实践能力的人的存在为前提的。蒸汽机的发明、电气化时代迈进以及电子时代的变革等,每一次划时代的技术变革都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和交往方式。通讯手段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通过改变人类的存在方式提升社会进步效率。通讯手段的人机一体化,从“有形”化为“无形”,使“手机”永远不断电、永远不离身,每个人不再经受不能操作手机之苦。这样的技术进步不能单纯依托通讯技术本身,生命科学的持续进步对通讯技术创新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因此通讯技术进步也需要科学家族协同作战,才能达到攻坚克难、持续进步的目标。
5G技术使得通讯带宽不再是“同步通讯”的瓶颈,不但能够使异地问诊变为现实,也可以变“点对点”的“单线”连接方式变为“多对多”的“会议场景”沟通方式。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会快速催生通讯技术快速进步,人们宅在家里但工作不能耽误,业务上的事情需要不断线地联系,课堂、会议等原先在实体的物理空间内需要完成的事情可在虚拟的空间内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4]。实际上在这方面像企业微信这样的平台早就做好了准备,在这样的虚拟空间内完全可以完成实体空间内需要做的各种事情。为了高效率地完成这类业务,不但需要有丰富的终端平台,还需要有高效的网络做支撑,更要有廉价的资费提供支撑,除此之外还要让软件变得更加智能,即让很普通的消费者都能够轻松驾驭。智能手机时代实现了“点—点”的“单线”高效联系,也实现了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声音和视频的不断升级换代。时代的发展要求一个人说的话以及说话时的面部表情同时让其他人都能晓得,从“单线”转向“会议场景”的“多线”联系就成为高效办公的诉求,这将会成为未来通讯技术的发展方向,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管理成本和提升管理效率。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认为,“需要”是引发社会进步的原动力。社会突发事件可以让供给快速认识需求并调节研发方向从而实现供给与需求对称。“单线”变“多线”,让所有有沟通要求的人都成为虚拟会议场景的发起者,同事、亲人、乡里、友人见面更加方便,未来通讯技术让人们省去在物理空间里进行穿梭的劳累,从而将有限的时间更多地投放在核心环节上,让人们的沟通变得更加有质量。行动不便的人在这样的交往场景中也不会被边缘化。虚拟空间替代实体空间、线上互动替代线下互动、多线联系替代单线联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同方向上丰富着人们沟通的内容。以志趣为联系逻辑的非正式组织会变得更加多样化。传统媒体时代“足不出户便闻天下事”已经让人们乐此不疲,未来的通讯手段可以“足不出户便访天下友”。
高效率的通讯工具建立在5G技术基础上,但是5G技术大量使用了网络切片、MEC(移动边缘计算)、SDN(软件定义网络)/NFV(网络功能虚拟化)、FC(雾计算)等新技术手段,这些技术让新的通讯工具具有更加丰富的表现方式从而拥有更加灵活的网络能力,但同时也给网络基础设施带来安全威胁,并且对信息的安全储存也受到挑战。“效率”是未来通讯手段追求的方向,但在通讯技术一路狂奔的同时不具完善的安全防范措施。只有能够保障用户的信息安全,高效的通讯技术才能够走得更远。为此,需要高水平的安全监管措施、监管模式、法律保障以及评估标准等为未来的通讯手段保驾护航。“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对实体经济和实体空间的治理层面,也体现在读虚拟经济以及虚拟空间的治理层面。未来的通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人们对“沟通效率”具有更高的期盼,很多文献在论及5G技术时,大多据此从速度方面审视未来,但需要知道“有质量的速度”才是消费者需要的速度。5G技术将会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石,其影响也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安全”给高速发展的通讯技术戴上“紧箍”,让其能够有更强的防范风险意识,这是技术企业的责任与担当精神,在此基础上期望才会打败“距离”。消费者所担心的就是技术企业进步的方向,技术开发者应该能够从专业角度前瞻性地思考更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从而让消费者在信息传输通道上安心享用高质量的通讯资源。一般认为,安全问题来自计算机硬件、网络软件以及人为因素等多方面。与通讯技术高速发展相伴的安全隐患问题主要考虑的是网络软件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专家认为,可以通过身份验证、人脸识别、通讯监测以及完善网络运行协议[5]模式等方法实现,在这四个方面中,后两者操作的难度较高,通讯监测的目标在于控制非法入侵以及人为操作对通讯安全造成的威胁,网络协议在运行过程中若遭受恶意破坏,会造成通讯瘫痪和信息泄露。通过技术升级需要在防火墙建设、病毒防御、密码安全、漏洞扫描等方面稳步推进[6]。为了实现通讯安全,不但需要在技术方面提升,也需要在法律方面提高站位,通过提升违法成本强化自律意识,让个人理性服从制度理性,使得“维护安全”成为一种思维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