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莹莹 唐铁球 郭 欣 蒋小海
嘉兴,位于浙江省东北部,辖区陆地面积3915平方公里,是我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纪念地;是长三角城市群、上海大都市圈重要城市、杭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为嘉兴市区域创新生态系统的构成打下了良好基础。
区域创新系统正如同自然界中的生态系统一样,由创新个体、创新团队以及创新的大环境等要素共同构成,该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可以相互流动,相互演化从而相互协调适应。创新人才是创新的个体,创新企业是创新的集合。互相协作与磨合使得区域创新系统更加有机结合。
1.创新人才。2019年嘉兴市市委已经通过了深化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的实施办法;围绕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面向海内外择优引进杰出人才及团队。在新近宣布的嘉兴大学名单中,嘉兴学院是代表:该校有17个教学单位,2个直接科研机构和15,000多名本科生。
2.创新企业。截止到2018年12月底,嘉兴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35家,排名中国城市第23位;高科技企业也成为嘉兴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2017年7月,嘉兴市启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育苗造林”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要求到2020年底,两者的数量分别达到3000和1000以上。同时,培育了500家高成长的高科技中小企业。
1.资本要素资源。金融集聚促进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合作和基础设施共享,并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工业机构的调整。嘉兴市加快金融集聚发展金融业,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从2007年到2015年,嘉兴市金融业的区位熵小于1;然而,嘉兴市的位置熵逐年增加,到2015年已达到0.97,此时金融业的集聚水平几乎达到浙江省平均水平,嘉兴市金融业有加速集中的趋势。
2.产业基础资源。2018全市生产总值(GDP)4871.9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5.03亿元,增长0.1%;第二产业增加值2624.4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2132.46亿元,增长7.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生产总值为103858元(折合成年平均汇率为15695美元),增长6.3%。2018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347.19亿元,现价增长13.5%。
3.人才要素资源。2018年,全市拥有各类学校(含幼儿园)699所,在校生70.65万人。全市普通高等学校10所,在校生9.56万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各类学校比例达99.02%。普通本科招生2.63万人,毕业学生1.69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9.48%和3.7%。高级自学考试申请人数1.3万人,其中936人具有大学以上学历。农村地区的各种文化和技术培训112.1万人,比上年增长7.8%。
1.创新平台。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新技术企业126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3607家。国字号双创示范基地吸引了大批高层次人才的集聚,2018年底,园区累计引进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国内外院士等顶尖人才18人、千人计划103人,本科以上学历数千人,推动了园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基地内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8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31家,建有博士后工作站6家。
2.创新产业孵化与培养。据统计,截至2016年末,全市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器28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企业孵化器8家,技术企业孵化器综合发展位居全省第二。2017年,嘉兴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提升,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在2017年浙江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100强中排名第三。其次,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显著提升,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1家,实现增加值813.7亿元,全省名列第二。在深化医院与地方合作建设创新载体方面,已达到305家创新载体。嘉兴市重点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创新,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结合,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技术创新在支持和领导经济转型和升级中的作用不断增强。
通过科技创新,嘉兴基本建立了一批以技术创新为导向的企业,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和企业自身对技术创新的发展需求。但是,新的区域创新发展趋势和需求要求进一步完善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嘉兴市创新生态系统仍然存在创新主体薄弱,创新人才不足,创新平台不健全等问题。
当前,嘉兴创新生态体系还处于起步阶段,科技创新政策的体系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尚无协调财政政策,研发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机制。政府在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方面缺乏开放、透明、有效的监督机制、政策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
目前,嘉兴市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程度不高。部门之间以及部门与企业之间合作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仍缺乏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缺乏连续性和长期影响。嘉兴市风险投资体系仍在建设初期,进入风险投资市场的民间资本不多,风险投资机构很少,风险资本规模小,技术与资本的结合薄弱,多元化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不完善,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不够深入,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要素与资源流动之间的互动程度一般。
目前,嘉兴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创业中心的功能主要是提供场地和政策环境方面的服务。然而,技术市场建设很难满足技术创新的需求,服务中介机构的数量,覆盖范围和质量无法满足创新生态系统的需求。高层次、全面、专业的服务平台很少,缺乏强大的国际科学技术服务平台。技术信息咨询和公共服务技术中介团队的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熟悉技术中介服务业务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引进体系不完善,人才引进渠道较窄,高层次和创新型人才不足,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高校与科研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机制还未建立完善,奖惩激励机制的导向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培养人才的渠道不能满足需要,考核标准不能真正做到落实及有效,除此,创新生态环境也需要营造更好的氛围。
嘉兴市在增加创新投资,改善创新环境,提高创新效率和改善创新成果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后,嘉兴市应增强优势,避免劣势,加快区域创新建设。
生态创新的功能广泛,投资大,成果长,风险高,难以依靠市场来调节供给,需要政府科技政策的指导和宏观经济政策的激励,从财税角度等支持生态技术的研究和企业清洁生产。同时,创立生态技术市场交易规则。例如,政府可以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建立生态和环境保护基金,建立有偿使用资源的价格体系。
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积极探索为嘉兴经济结构调整积累了宝贵经验,培育了经济增长点,取得了良好效果。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和促进以技术为基础的中小企业的增长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最大程度上吸收和利用国内外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充分利用自身的开放优势,吸引落户嘉兴的国内外研发中心。
结合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大趋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全方位与分类相结合指导。在嘉兴市建立各种科学技术中介组织,以健康发展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发展规模,运行规范的科学技术中介组织,组建一支高专业水平的团队。提高技术中介服务质量,充分利用社会中介组织,创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以解决技术难题,促进技术改造,提高企业市场预测和响应能力。
因地制宜,结合自身特色,利用区域资源等,建立创新资源共享体系,打破信息壁垒,为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提供平台,实现资源整合与交流,优化整体配置,实现科技创新规模,促进有效整合创新资源。通过共享科研机构,高校等知识资源,建立市场和政府创新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发挥创新资源的优势。在各个领域建立创新型人才队伍,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和人才服务体系,加大科技人才特别是领导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使用激励机制,促进人才扎根开花,形成有效、快捷与稳步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