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的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设计

2020-11-26 17:16解莹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20年15期
关键词:运维检修电网

解莹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6)

智能化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智能电网在电力系统中占比提高,传统电网运维管理方式得到系统性革新,信息化、智能化的管理手段融入到电网运维当中,给运维管理带来极大便利。较早的信息化运维管理系统基于异常分析算法设计,存在算法应用复杂、占系统内存较大、CPU 运行速率减低等问题,导致系统整体性能发挥并不理想。针对该问题,大数据聚类分析算法被提出,其能够帮助解决算法运算困难、迭代次数过多的问题,进一步提高运维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

1 大数据聚类分析理论

物联网包括基本事件、对象事件、交易事件、聚合事件和数量事件五个事件类型,这些事件基本概括了工业领域中可能产生的全部事件。大数据聚类分析过程即为工业领域各类事件的分析处理过程,可大致分为事件解析、事件定义、模式分析及量化处理等环节,以量化的事件间距作为聚类分析依据。

1.1 事件解析及事件定义

将事件解析为原子事件,并定义原子事件,基于定义后的原子事件明确各事件间的相互关系,以便于量化分析事件属性。首先,将事件定义为<ID;Domain;Alias;Type;Times;Stimulation;Location>,其中,ID 表示事件唯一标识符;Domain 表示交易事件问题域所在位置;Alias 为事件名称;Type 为事件类型;Time 为事件发生时间节点;Stimulation 为事件触发条件;Location 为事件发生地理位置[1]。其次,确定事件间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因果关系、协同关系和同生关系三类。最后。对原子事件作排列组合,形成新的事件数据流,该事件数据流用以事件模型关系处理。该事件流为排列组合,因此无先后顺序和序号差异,能够适应多种业务类型。

1.2 模式分析及量化处理

进行相关属性量化;将商品属性值编码前8 位的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1-255;将时间二进制转化为十进制;依照地点位置将数据按大小顺序划分为0-15。然后对数据作规格化处理,方便后期计算。数据规格化的方法为:式中,maxai、minai分别为元素第i 项属性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2 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优化设计

2.1 框架构建

考虑到电网信息化运维对系统规模、集成化程度、智能化程度的要求,决定使用ExtJs+Spring+iBatis 型架构。该架构为B/S 架构,由展示层、控制层、业务层、持久层和数据层构成,利用IE 浏览器、FireFox 等进行系统测试,以确保系统UI 具备足够的兼容性。另外,该系统可同时支持J2EE1.5 和Servlet3.0 规范,确保系统可扩展性和综合性能。系统框架设计中充分融入MVC 思想,形成更加清晰、层次分明的架构。

2.2 硬件设计

2.2.1 感知芯片

选用集成芯片类型,将用电采集、系统调度、故障诊断等功能模块整合到同一自定义系统当中。感知芯片采用12 位A/D 转换器,集成速率在1MHz、输入方式为16 路单端或8 路差分组合,采用RS232 和RS485 双独立串口作为通信接口,通信协议包括自定义ASC Ⅱ协议、标准Modbus-RTU 协议和用户配置协议。芯片精度级在0.1%,采用1500V DC 的电源通讯接口,电源与模拟量输入端为3000V DC[2]。

2.2.2 中央控制器

中央控制器通过既定协议,负责系统内全部设备的状态控制,其在硬件系统内占据核心位置。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中央控制器将CPU 与其他电路相集成,形成完整的微计算机系统。该系统包括RAM、ROM、串行接口、并行接口等结构。

2.2.3 数据传输模块

数据传输模块与各单片机、通信设备、PLC 设备及各类仪器仪表相连接,使用触摸屏或PLC 完成信息通信。数据传输模块支持PLC 间的无线传输、一对多或多对多等多种通信类型,可满足TCP/IP、UDP 网络传输协议的使用要求,以HTTP POST 形式完成设备与服务器间的数据传递。

2.2.4 数据处理模块

数据处理模块同样采用融合处理器,将数据整合后,进行去量纲、去噪、压缩、转换等一系列处理。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数据融合处理器采用单芯片CPU 的微处理器类型。

2.2.5 人机交互模块

人机交互模块为系统可视化显示窗口,可显示系统各项数据监控情况,提供参数调整功能,考虑到运维管理人员操作的便捷性,使用触摸屏可视化设备。本文研究设计方案所使用的触摸屏设备基本参数为:分辨率:800×800;存储容量:200MB;功率:≤5W;运行温度要求:-10~70℃;运行湿度要求:≤85%。

2.3 软件设计

大数据聚类分析分为多种类型,如分层聚类、模糊聚类、k 均值聚类等。本文研究的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采用系统聚类的形式,完成电网异常数据的跟踪监控,其聚类原理为:计算各组数据间距离,将距离相近的数据归为一类,距离较远的为另一类,循环计算完成全部数据的聚合,从电网数据中准确筛选异常数据[3]。从以上原理可以看出,聚类分析的重点在于数据间距离的计算,常见距离有欧氏距离、曼哈顿距离、马氏距离等。

2.4 功能实现

2.4.1 电网状态监控

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的电网自动化运维系统,能够对电网运行状况作实时监控,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了解电网中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以便第一时间发现设备运行异常,并开展相应的检修维护工作。在电网状态监控功能的辅助下,电网故障风险防控带有明显的事前预防属性,可提高运维管理人员对电网运行风险的敏感程度,及时将故障风险扼杀,避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电网状态监控由以下三个功能模块构成:

(1)电力设备状态实时评估。系统实时采集电网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信息、故障信息及设备台账信息,通过大数据聚类分析,对某一时刻电网中各类设备的运行状态做可靠评价,对比设备实时状态数据与历史数据,确定其是否处于正常、高效的运行状态,以结合判断结果给出报警提示。该功能启用后,电网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显著提高。

(2)设备荷载水平实时评估。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的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借助遥感技术,对处于系统各层级、模块的设备做综合监控,实时了解设备负载率、空载、过载等情况,并确定各类荷载状况的产生原因、发展趋势等。若系统检测到设备荷载激增的现象,可对其原因作深入分析,确定荷载激增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此为出发点制定系统运维管理改进方案,尽可能避免超负荷运行的现象。

(3)设备运行缺陷剖析。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借助PMS2.0设备缺陷流转数据信息,可对电网设备本身存在的缺陷作出全方位分析和自动化预警,找出缺陷产生原因,直到缺陷被消除后,预警解除。

(4)设备跳闸动作控制。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采集与电网运行有关的各类数据信息,以此为基础,可对电网各层级产生的跳闸动作、跳闸频次、断线等问题及产生的负面影响做有效监督,统计跳闸动作发生的时间、位置、持续时长、主要原因等,以辅助跳闸风险防控方案的优化制定,通过运维管理强化,有效减少跳闸故障的发生。

2.4.2 电网运维监管

电网运维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与电网运行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在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中,融入运维管理工作状态监管及评价功能,形成完善的运维管理系统,不断改进运维管理工作方式。

(1)停电抢修。输电线路跳闸、配网抢修、投诉处理等工作均可在大数据聚类分析的辅助下进行,详细呈现故障状态,并通过关键信息监控,实现停电抢修过程的可视化。

(2)日常检修。依照系统给出的电网故障信息和检修过程数据,可对检修工作作全方位统计,确定检修次数、频率、取得成果、成本消耗等。对比标准化数据,客观分析是否存在过度检修、超期限检修或检修不到位的问题,配合绩效考核、奖惩机制等措施,以督促检修人员严格依照电网检修规范的要求开展日常检修工作,确保电网高质量运行。

(3)带电作业。以电网带电作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带电作业过程中是否存在人力资源分配不当或资源紧缺的问题。

2.4.3 电网指标监测

电网指标监测即对电网运行过程中,各类设备设施、工程活动的有关指标做动态化跟踪和分析,预先设置各项指标的合理区间,由系统自动进行指标走势跟踪,若发现超区间问题及时给出报警提示并进行异常诊断。

电网指标监测的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电网规模。电网规模指标包括电缆化率、联络率、平均供电半径等,系统可将以上指标可视化,跟踪观察指标实际值的变化情况,若发现某指标数值达到临界点,及时进行预警,并帮助运维管理人员进行检修方案制定[4]。

(2)电网检修。检修指标包括计划检修完成率、检修时长、带电作业率等,跟踪指标变化情况,开展超限预警工作。

(3)电网抢修。抢修指标指的是到场及时率、派单及时率、抢修时长等,跟踪指标变化,监控超限情况,对指标异常原因做深入分析,并辅助制定处理方案。

(4)电网运行。运行指标指的是设备消缺率、供电可用系数、低电压率等,观察电网运行指标变化,对超限情况做监控预警,以辅助故障诊断及检修维护工作的开展。

(5)电网自动化。电网自动化指标有自动化覆盖率、供电损失降低量、故障自动处理频次等。

3 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应用案例

仿真测试:

为评估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性能,以某电网低压端用电信息为样本,对系统作仿真测试,该样本数据集中包括有效数据56570550 条。

以算法迭代次数、运行内存、CPU 频率三项指标,衡量信息化运维系统性能高低。其中,算法迭代次数指的是单次运算中算法循环次数,该数值越低,说明系统性能越好。运行内存即支持系统运行所需的内存空间。CPU 频率指的是CPU 时钟频率,及CPU 运算过程的工频。

选取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信息化运维系统,与基于大数据聚合的系统做对比分析,得到如下测试结果:

(1)迭代次数。基于大数据聚合的运维系统算法迭代次数在5.5次,而基于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运维系统,算法迭代次数分别达到7.1 次和7.7 次,要明显多于前者。

(2)运行内存。基于大数据聚合的运维系统运行过程中,占用运行内存为1.3MB,基于神经网络的运维系统运行内存为2.0MB,决策树为2.4MB。

(3)CPU 频率。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和决策树的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运行中,CPU 频率分别达到6.5Hz、5.6Hz 和4.6Hz[5]。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清晰地发现,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进行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设计,其性能水平得到显著提升,说明前文介绍设计方案有较高的可行性。

4 结论

相较于神经网络、决策树等算法,大数据聚类分析算法可有效提高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运行性能,进而达到缩短电网运维检修平均时长、节约人力和物理资源、提高电网运行质量的目的。相关企业在构建基于大数据聚类分析的电网信息化运维系统时,应从自身运维管理需求出发,预留足够的系统升级空间,以更好应对电网智能化对运维水平提出的要求。

猜你喜欢
运维检修电网
穿越电网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检修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电网也有春天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
电网环保知多少
茂名式大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