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光,施畅
〔东南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江苏南京 211189;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东南大学),江苏南京211189〕
网络空间已成为继陆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间,党的总书记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强调[1],“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加强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建设,打造素质过硬、战斗力强的人才队伍”、“要培养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卓越工程师、高水平创新团队”。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培养成为国家战略需求。
为贯彻总书记关于“下大功夫、下大本钱,请优秀的老师,编优秀的教材,招优秀的学生,建一流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重要指示精神[2],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3]关于支持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的要求,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决定在2017-2027年期间实施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4,5]。为了贯彻总书记要求充分发挥高校在互联网领域的教学研究资源和优势,鼓励高校进一步加强相关领域理论研究、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开展网络空间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全球互联网事业发展贡献力量[6,7],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与教育部联合组织评选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8]。
托学校优势资源,努力汇聚国内外高端人才,建立高水平师资队伍,积极走开放办学之路,与业内知名企业合作办学、共建共享,全力推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与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形成了网络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的良性生态链。
为适应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重大战略,发展和建设高质量、多层次网络空间安全科研人才队伍,东南大学将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数学3个一级学科的相关资源集成,积极开展网络空间安全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2016年获得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成立了以于全院士为名誉院长、东南大学校长张广军院士为兼职院长的网络空间安全学院,获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中期检查结果为“优秀”。
学院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一流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主动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依托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积极探索一流网络安全学院人才培养新思路、新体制、新机制,努力为国家网络安全领域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2017年9月获批中央网信办、教育部“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2019年6月通过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第一次评估。2018年3月,“网络空间安全”本科专业通过教育部审批;2019年12月入选首批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9,10]。2018年7月,获批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教育部“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2019年9月获批“网络空间安全”博士后流动站[11]。
秉承优良传统。东南大学1978年在国内率先成立计算机网络学科,较早开展互联网安全领域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1980年编著我国第一本计算机网络统编教材《计算机网络》,1994年开始招收网络安全方向研究生,2001年成立信息安全学科,2016年成立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之后相继获得国家首批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博士点、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和首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学校建有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国家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计算机科学ESI排名进入前1‰,位列全球第16位,全国第2位。学校在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等领域具有国内领先的学科积淀和人才储备,为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汇聚全校资源。东南大学积极响应国家网络安全重大战略发展和建设高质量多层次网络安全人才队伍需求,汇集全校网络安全相关资源,聚力建设一流网络安全学院。邀请于全院士担任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名誉院长、张广军校长亲自担任学院院长,集聚了校内外相关学科专家,包括7名院士在内的128名网络安全技术、管理专家和特殊人才担任学院专兼职教师队伍。在“双一流”建设方案中,将网络空间安全作为重点建设的前沿、新兴和交叉学科之一。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对学院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加强科研队伍建设和人才交流,并根据发展需要,将建设网络空间安全学院大楼纳入2018-2023年建设计划。
多方共建学院。学院的建设得到了地方政府以及网络安全著名企业的支持,政学产研用多方共同建设网络安全学院。聘请了7位企业专家参与到学院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编制、实践教学、课题研究等。在江苏省委网信办和江苏省教育厅的指导下组织成立了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高校联盟,江宁开发区和东南大学签订共建学院,学院与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开展双向双聘,与多家网安公司签订了奖学金、奖教金协议。
定位发展目标。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学校确立了“面向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需求,培养我国网络安全领军人才,引领网络安全领域的前沿基础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的目标定位,并制定了2020年、2027年和2035年一流建设规划和方案。积极探索“高端化、特色化、国际化、实战化”发展新模式、新机制,努力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一流人才,并产出基础性、原创性、颠覆性的一流科技成果。
遴选一流生源。坚持规模化招生和少年人才特色招生相结合,制定并完善网络空间安全特殊人才选拔办法,精心挑选优秀生源。2019年全面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大类管理,给予考生更多的专业自主选择权,充分满足考生专业志愿兴趣,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前三志愿录取比例超过80%。组建了全国唯一的网络安全少年生班“网安少先队”,每年招收少年生5~10人。同时,通过举办研究生夏令营和网络安全竞赛等多种形式,选拔高质量的硕士研究生和直博研究生,2018年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名额比例为30%,高出学校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2020年招生学生数超过600人,其中本科生150人、硕士生400人、博士生70人,招生规模位居全国前列。
创新培养模式。着力打造思想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在大类招生基础上,实施跨学科大类培养、大类管理。全面推进“导师制、书院制、完全学分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卓越化、本研一体化”的“三制五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托“面向新工科的多学科交叉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建设与实践”这一教育部首个网安领域新工科项目,遵循网络安全人才培养规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努力培养网络安全领军人才。网络安全少年生班实行四导师制,配备生活导师、学业导师、竞赛导师和思想导师,为偏才奇才怪才量身打造成长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空间安全攻防教学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基础性教学、拓展性实践、竞赛型攻防3个层次的内容传授。强化实践实训和创新能力培养,将学科竞赛和实践成果纳入学分系列和评奖评优指标,目前网络安全学院大二学生承担SRTP项目率超过80%。积极与英国、法国等高校开展网络安全领域学生交流和联合培养,营造国际化培养环境。2018年获得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构建培养体系。按照“厚基础、宽口径、重交叉、强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重构通识教育基础上宽口径个性化专业培养体系,创建国际视野化、校企工程化、竞赛实践化、培养定制化“四位一体”本科人才培养新格局。2019年对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程体系及培养方案进行全面修订,形成完整的本、硕、博及博士后一体化贯通培养路径。坚持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推动优秀本科生提前进入知名教授实验室,推动高素质研究生提前参与核心研究工作,推动基于高科技成果的创业活动。编辑出版一系列特色学科专业教材,并结合一流网络安全课程建设进一步优化优秀教材体系。
加强基础研究。通过强化原始创新、强化战略布局、强化协同组织、强化制度保障,着力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一体两翼”科研格局,努力做有学术穿透力的科研。在基础研究方面,大力支持开展前瞻性、原创性与独创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优化布局基础学科,推进优势理科建设和新工科建设。网络安全学院以于全院士和周锡生首席科学家为牵头专家,在芯片安全、无线通信网安全、计算机网络安全、内容安全、网络空间治理等5大特色研究方向上努力实现基础理论的突破。芯片安全研究包括安全通信芯片设计方法、面向5G/6G的安全通信芯片、系统安全的可信“硬件根”,安全硬件加密方法等;移动通信安全研究包括移动通信安全体系架构,通信物理层安全、信息系统安全、移动终端安全、电磁对抗、通信协议安全等;互联网络安全研究包括计算机网络安全体系架构、流量工程与测量、网络对抗、计算机网络态势感知,网络协议验证与安全等;系统与内容安全研究包括系统软件安全分析、数据存储与共享安全、内容分析与舆情演化、网络信息对抗,匿名通信与隐私保护,金融数据分析与风险防范等;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包括网络空间国际治理机制、网络空间安全全球趋势研判、国家与国际安全协同法律法规制定等。学院在这5大研究方向已在高水平论文、发明专利国际标准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突破瓶颈技术。互联网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维护网络安全,必须牢牢掌握核心技术。学院紧紧围绕突破网络安全核心技术瓶颈难题,在自主可控的安全芯片、国产新一代战斗机操作系统等领域突破“卡脖子”问题,实现“弯道超车”,解决“缺芯少魂”之痛。以国家级大项目、大平台、大团队、大成果为牵引,瞄准国际前沿,聚焦国家需求,勇于突破网络攻防领域具有颠覆性和不可替代性的关键核心技术。坚持产业创新引领,面向高效安全芯片、自主可控工业操作系统、高速网络智能感知平台等国家重大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开展高水平研究,搭建安全、自主可控的网络安全体系架构,并与世界各国共建网络空间国际命运共同体。
搭建重大平台。以国家首批“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省部级“金融安全大数据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CERNET华东北地区网络中心等平台为依托,积极发挥工科优势,与校内学院共建了10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参与筹建的“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致力于解决网络通信与安全领域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行业重大科技问题、产业重大瓶颈问题,是网络安全学院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度参与的重大平台。联合省内外高校及企业牵头成立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高校联盟,与南京市共建网络安全学院,创办“南京市网络空间安全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与相关企业和科研单位共建联合实验室7个,已推进“设备指纹”、“下一代互联网云中心”等技术成果转移孵化。同时,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女王大学、法国雷恩一大等国际一流大学开展联合研究。
网络空间安全是新成立的学科,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东南大学作为国家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理应大力发展人才培养水平和科研能力,做好国内高校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排头兵。学院经过两年多的建设,已经取得了一系列卓越的成绩,认为有三点是需要重点建设和改进的内容。
进一步加强创新团队建设。由于网络空间安全学院成立不久,学科研究团队融合时间较短,需通过推动颠覆性、杀手锏技术的突破,加速带动团队创新能力的提升。
进一步取得更多杀手锏成果。在成果向应用的推动过程中,注重标准化草案的形成,由于标准的形成要根据实际需求对创新成果进行融合,周期一般比较长。因此,需要加快布局,尤其注重推动国际标准,在相关领域占据国际制高点。
进一步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科成立之初师资还相对薄弱,通过近两年大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学科已经形成一支具有国际水准的师资队伍,下一步要重点发现并培养网络安全领域的领军人才,给予人才发展充分的支持。
学院将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加快建设形成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和学科高地,为加快“双一流”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以国家战略借势发展,以学校强势工科交叉发展,为服务国家网络强国战略做贡献。
创新体制机制,加大一流师资人才引进力度。培养和引进具有国际知名影响力的网络安全高水平人才,建成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合理的教学和科研人才梯队。
进一步完善领军人才特色培养机制。优化生源结构,面向奇才、怪才,建立多元化生源选拔机制;建立一流的专业培养体系和教材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数量,形成本、硕、博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建立针对特殊人才的个性化培养机制,开设专业少年班、特长班,因材施教,建立导师制,制定符合本学科特色的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考核方式。
加快网络空间智能感知与安全平台的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问题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牵引,进一步加强多学科交叉研究中心的建设。面向国家重大安全需求,承担一批国家重大和政府急需的项目,解决若干前沿关键技术难题,取得一批国际一流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