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忠翠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高山乡初级中学,甘肃 会宁 730723)
在我国,农村初中教师是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影响其个人的生活质量,还影响其教育对象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鉴于此,笔者对农村初中教师的心理问题成因进行研究,并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初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尚未发育成熟、想法单一、个性鲜明倔强的学生。当前,部分农村学生家长日常疏于管理,使得部分农村学生不服从管教,不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另外,农村的教学条件有限,学生生源复杂,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这就导致他们出现的问题较多。因此,农村初中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付出比城市教师更多的劳动量和情感。当农村教师发现一些问题较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没有太大的进步,职业倦怠感会油然而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
教师自身的性格特征是心理问题产生的主导因素。如某些教师为人处世不豁达,在遇到教学压力时,容易产生心理疾病。某些教师性格内向寡言,心理素质较差,即使是点滴小事,也要锱铢必较。这种性格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是极不适合的,其出现心理问题也属正常。
当前,部分家长不尊重教师,一些社会人士对教师行业颇有微词,这也是教师心理问题和职业倦怠感日趋严重的主要原因。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学生培养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但是,在部分农村初中学校,家长和校园管理层只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能力的唯一标准。这样,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提心吊胆,不敢进行创新,时间长了就会身心俱疲,心理问题频出。
首先,在农村初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社会、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的责任十分重大。除此之外,教师要学会及时解决问题和缓解不良情绪,在工作之余不断学习关于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用心理学与教育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在工作压力极大时,教师要学会进行自我心理调适,这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第一道闸门。对此,笔者建议广大农村初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自身对教学工作的适应能力。面对班级中的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要学会坦然接纳,并积极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面对工作中的困境,教师要保持从容冷静,以豁达、坚韧的姿态面对学生。教师要系统掌握心理学与心理卫生等方面的知识,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如自我放松、积极暗示、合理宣泄、消除非理性观念等,以减轻压力对自身的冲击和伤害。教师还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能,劳逸结合,广泛交往,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进而减轻心理压力,保持平和的心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首先,教育部门要改变以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来评价教师工作能力的片面评价方式。其次,教育部门要重视农村初中学校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节省不必要的开支,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薪资待遇,进而优化教师的教学工作环境,不要让教师在工作之余忧心家庭经济状况。学校要帮助教师妥善处理好家庭后勤工作,使教师定下心来积极投身教学工作。此外,各大媒体也要对教师进行科学公正的报道,用正面的评价方式来提高农村初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引导学生家长和学校领导层对教师工作抱有正确的期望,积极配合教师工作,在社会中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学校的工作环境对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着关键的影响作用。笔者认为,学校管理层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为教师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教学与工作氛围。(1)学校要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之余,还要关注教师的心理问题。教师虽然是脑力劳动者,但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劳动成果,学校管理层要看到教师的心血与付出,及时对教师的教学成果予以肯定与表扬。对于教师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学校要正面解决,及时打消教师的挫败感,让教师意识到学校与自己是站在同一队伍的。(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改善教师之间的关系。学校要通过教师运动会、联欢会等活动形式,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及时消除矛盾。(3)立足本校实际,不断探寻素质教育与学校自身特色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双向减负”。(4)改善刻板单一的评价机制,以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对教师的教学成果进行公正的评价。学校要抓教学特色,以教师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以及创新教学情况作为评价标准,鼓励教师多方面科学发展。(5)要拓展农村初中学校心理健康课的受众群体。一切站在学生的角度,这是没有问题的,但教师也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其工作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应受到学校的重视。这就要求学校在对学生开展心理教育的同时,也要召集教师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讲座,让教师意识到心理问题对教学工作及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应以此为基础,引导广大教师将学科知识与德育进行有效结合,培养教师的心理卫生意识,提高教师的压力调适能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有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设计的权利,教育学生的权利,为自身待遇申诉的权利和外出进修、提升自我能力的权利。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得到学校与学生的人格尊重,尤其是教师的人身安全,这是重中之重。当教师的某些合法权利遭受侵犯时,教师有权向当地教育部门提起诉讼。因此,教育部门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职能,妥善解决每一位教师的申诉。这不仅能从侧面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还能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有效解决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综上所述,教书育人是一种神圣而又光荣的职业,学校管理层和相关人员要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在本文中,笔者提出了如下建议:教师自身要学会及时解决问题,缓解不良情绪;改变家长与管理层的刻板观念,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在学校中营造良好的教师工作氛围;为教师的合法权益申诉保驾护航。这就要求学校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根治教师的心理问题,给农村学生一个光明可期的未来,助力他们成为品学双优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