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兰
发散思维是学生创新思维体系当中的重要部分,是立足不同方向与角度进行问题与信息分析的思维方式。新课标明确提出要关注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所以就需要抓住发散思维能力培养的契机,落实素质教育要求,促使学生在数学学习当中运用创新发散思维,拓展思维方式,探究多元化的问题解决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数学教师需要打破以往数学教学当中的传统,运用多元化的思维训练方式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将创新思考和创造性解决问题变成一种自觉习惯,提高学生整体的数学学习能力。
提升思维积极性是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培养的基础所在,因为如果思维总是处在过于懒惰的状态之下,将会给发散思维的生成以及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而思维积极性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有效克服思维惰性,让学生发散思维养成难度大幅降低。要想让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的提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求知欲和探索欲是重点也是关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时,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注意运用科学化的方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促使学生带着积极向上和高涨情绪参与数学学习与思考,不仅可以降低思维训练难度,也可以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养成。例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为了降低学生思考难度,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展示几道连加试题,让学生将其改写成乘法算式,如:5+5+5+5;3+3+3+3+3;7+7+7。因为学生对乘法意义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于是可以顺利的完成以上题目的练习,找到加法和乘法之间的关系。在这之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增强思维积极性,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以下问题4+4+4+4+3,让学生改写成带有乘法的算式,激励学生探寻新方法的积极情绪和动力。有了前面的基础,学生在解决新问题时会有强烈的兴趣,进而顺利解决问题,在收获新知过程当中一直处在积极兴奋状态之下。
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的一个重点是要指导学生转变思维定势,破除数学学习当中已经形成的一些思考习惯,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尤其是从新的角度出发思考和探究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案。这实际上指的是思维求异性的特征,求异性也是发散思维最为明显的特点。从认知心理学层面进行分析,小学阶段的学生受到自身年龄和已有经验限制的影响,在抽象思维活动当中常常会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对新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要有意识的调整教学方案,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注意转换思考角度,有效锻炼思维求异性。教师需要积极选取数学教学当中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培养的内容,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例如,在教学四则运算时,根据四种运算方式存在密切内在关联的特点,教师就可以抓住机会训练学生思维求异性。例如,126-7能够连续减多少个7?面对这个问题,教师指导学生转变思考角度,从减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层面思考问题。事实上,这道数学题可看作是126,当中包括多少个7,转换了思考角度,那么这个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通过这样的数学训练,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本课的重要知识点,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在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过程中,思维狭隘性情况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也让很多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受到诸多限制。所以要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就需要选取恰当的方案,指导学生克服思维狭隘性,启发学生开放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学科学习当中,针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设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活动是解决学生思维狭隘性问题的重要方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育实践当中改变过去只关注计算结果的情况,结合教学重难点为学生设计有层次和题型多变的数学练习题,要求学生探寻多元化的解题途径,增强思维广阔性,掌握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例如,在学习完乘法运算律之后,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简便算法,提高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定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计算题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进行计算。如48×25可以用多少种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学习小组,在小组内让学生各展所长灵活调动思维进行解题,在一题多解的训练当中,强化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思维训练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也是优化学生数学品质的重要抓手。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之后,才能够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和问题探究当中事半功倍,并为学生今后的深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表现形式,也是数学教学中思维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得到我们小学数学老师的高度关注,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数学学习和思考条件,从而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应用与拓展,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养成提供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