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俞娟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是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于该课程的教学主要是依据统一的教材来展开。各个地区会有地方文化传统的差异,为了更好的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作用,实现理想的教学目标,培养新时期优秀的人才,所以我校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时,强调加强我校的校本课程建设。
校本课程建设强调以学校为本,也就是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立足于本校展开校本课程编制。一切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根据本校学生的需求,但是还要结合社会对于学生教育教学的期待,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而且在校本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因为是由本校教师承担,所以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能够知道教育应该从何种角度进行,应该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会更加深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会更有侧重点,学习效果会更加理想。
(一)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 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在全国会划分为不同的版本,但是也是呈现在某一地区相对统一的状态,这种较为统一的教材编制对于课程的教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因为每一个地区都会有每一个地区的文化特色,会对学生产生不一样的影响。学生们在进行道德与法治学习过程中也应有侧重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本校决定设置德法课校本课程,结合本校的文化特色,本地区的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对学生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旨在能够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的做到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高效学习,为学生的培养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二)结合当今社会热点 德法统一教材的编制还是有一定滞后性的,而且也不能够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校本课程的编制就可以实现结合本地特色。因为是在学校范围内进行编制便于更改,更新起来比较便捷,教师在编制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结合本校发生的热点或者本地区发生的热点,用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案例作为教学的引入。学生们对于知识点的感知会更强,在接受教育知识时会更主动,更有兴趣,接受程度会更高。
(一)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思想启蒙教育 爱国思想是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一种优良品质,所以在校本课程编制过程中也会首先将此思想作为教育学生们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更强调通过一些案例来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思想,培养学生们的爱国品质,让学生们通过现实的案例看到国家的繁荣富强是由众多人共同努力所造就的,今后也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例如,在爱国思想教育模块,校本课程会将本地区优秀人物事迹编制到教材之中,来向学生们彰显爱国的事迹,让学生们知道应该通过何种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
(二)加强对学生集体主义教育 每一个人都不是单纯的存在在这个社会之中的,所以学生们要热爱集体,在集体之中学生们应该坚持哪些原则也是学生们所需要掌握的。所以在展开集体教育时,要做到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让学生们认识到依靠个人的力量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这样才会重视集体。
例如,在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思想时,教师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教学,给学生布置集体任务,让学生们合力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利用集体资源,发挥集体力量,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学会团结合作。
(三)加强学生文明礼貌教育 文明礼貌是当今社会上具备的一种基本的品德。现在很多学生在家中都是娇生惯养,可能会受到家长们的溺爱,让他们变得更加无法无天。家长也会注重孩子们的文明礼貌,可是这种文明礼貌培养并没有做到普及。
例如,有些学生在待人接物过程中还是会表现得非常傲慢无礼,目中无人,这对学生们今后成长、对社会都是非常不利的。所以在教育课程建设重点对于学生的文明礼貌教育进行了巩固,通过一些场景练习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发现自己的问题,从而改进他们的问题。
(四)加强学生社会法制教育 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若没有法律的制约,将会乱的一塌糊涂,而对于学生们来说还未立足于社会,并不知道自己受到哪些法律的制约,他们都认为自己与法律无关,法律也不会限制他们的行为。其实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思想,教师也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做一个未成年人,在没有法律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强制管制的情况下,应该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否则当恶习一旦养成会给自己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五)加强学生品质教育 一个人的品质是从小培养的,因此在小学阶段校本课程编制知识应该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的品质培养进行细致的规划。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本校学生在品质培养过程中的一些缺陷,然后针对缺陷进行大力的补救教育,让学生们能够从小培养起优秀的品质,这样才可以为他们以后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当习惯一旦养成,今后难以更改,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总之,在编制校本课程时教师应该认真观察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结合他们的问题制定出更加符合他们实际的校本课程,同时也应该结合社会对于新时代青年的期待,让他们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能够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让他们能够立足于社会,为社会国家未来的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