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伦 陈成旻
山东中实易通集团有限公司 山东济南 250000
所谓配电网自动化技术,简单来讲就是以计算机网络、通信以及电子这三种技术作为支撑,对电力工程中的配电网系统运用状态以及事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维修以及管理工作,以此来保证配电网系统处于安全运行状态下的一种电力自动化技术。从本质上来讲,主要是借助当前比较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网络技术等监管配电网运行情况,一方面大幅度提升配电网系统运行的综合性能;另一方面能够切实保证配电网系统出现故障情况下,能够在最快时间内恢复供电。综合以上,将配电网自动化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中,最大限度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对提升电力系统供电以及维修等工作效率有积极性意义[1]。
电力系统的变电站和输配电线路可以联系发电厂和用户。实现变电站自动化需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可以降低人工监视和电话人工的工作负担,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保障监控变电站运行,提高变电站的安全性;(2)可以全方位地监控站内的电气设备,利用全微机化装置,实现设备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利用计算机电缆和光纤,实现计算机屏幕化操作,自动记录统计;(3)可以满足变电站的运行操作需求,实现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促进电力生产过程中的现代化。
发电厂分散监控系统利用分层分布式结构,包括过程控制单元、工程师工作站、运行员工作站等。主控模件利用冗余智能模件总线进行通讯。过程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整个生产过程,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等都会向过程控制电源传递信号,通过运算处理实时显示运行参数和设备状态,通过信号输出和打印促使执行机构稳定运行,有利于监测和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在运行员工作站和工程师工作站设置人际接口,过程控制单元向运行员工作站发送信息,并且发出指令。操作人员接收指令之后,负责监测和控制机组的整体运行,工程师负责修改和维护系统。工程师利用工程师工作站设置系统组态。
电力系统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实现智能化技术,对比自动化技术,智能化操作在电力系统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些年,行业专家不断深入研究电气智能化技术,深入挖掘系统故障解决策略和安全隐患排查策略,提高电力系统工作效率,避免因为故障导致设备停工,导致电力企业遭受损失。专家还需要分析电力系统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开展创新工作;深入研究电力系统智能化操作,针对机器设备出现的故障,提出高效解。
在电力系统监视系统中利用数据技术,有利于开发和继承系统,创新软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广泛运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利用对象函数发挥电气自动化的作用,使用触发机制进一步控制数据库监视,节省数据用于写入和读出的时间,还可以充分发挥数据管理作用,保障技术作用的发挥[2]。
在供配电系统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自主对整个供配电系统进行指挥调度,实现电力专业数据的最大化调度使用。因为在电力运行过程中,网络的存在和数据的安全是同等重要的,在网络数据的建设过程中,确保网络数据的安全性与稳定性至关重要。通过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利用计算机监控供配电系统周围的情况,及时依照相关制度完善网络,提高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电力信息可以及时传递,满足专门网络建设的实际需求。
所谓PLC 技术,简单来讲就是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继电接触控制技术,以此来对电网技术进行控制、储存等。将这项技术应用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组建中,主要由主站、远方终端单元、线路传感器、远方控制SF6 以及通信电缆这五方面构成。其一,在变电站施工现场安装远程测控终端装置,主要负责采集开关状态两以及模拟量,通过专门设置的传输通道传输到主站系统监控中心;其二,远程测控终端装置还可以根据相关操作人员的要求进行遥控,之后将操作结果返回至主站系统监控中心;其三,PLC 自动化技术能够对存储器中的可编程序进行控制,完成对信息的采集、处理等程序,在最快时间内进行数据传输、转换工作;同时进一步完善电网运行管理工作,合理控制配电网运行状态。
现场总线技术是当前电力自动化领域中推出的新兴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通过现场总线技术链接多个设备的自动化装置,从而构建一种信息网络,并且通过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感器等构成具有综合性质的一种技术模式,将现场总线技术应用于电力工程施工现场,能够准确判断出工程中使用的变电器总电量使用情况,通过控制计算机来接受相关数据信息,根据数据模型来分析数据信息,将判断信号传送到相关控制设备中,实现电力自动化[3]。
综上所述,将配电网自动技术运用于电力工程中,一方面有利于提升电力系统运行稳定;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信息采集效率,提升数据的准确性。本文首先概述什么是配电网自动化技术,之后分别从现场总线技术、利用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完善网络数据建设、PLC自动化技术四个角度探究电力工程中配电网自动化技术运用,旨在以此来满足当前社会对电力方面的需求,促进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