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基林
(广东省江门市开平市长沙街道办事处实验学校,广东开平 529300)
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必要的。小学时期是学生打基础的重要阶段,如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被很好地培养,那么他们的学习习惯也会越来越好。但是这需要依靠教师的日常教学,教师应该多想办法让自己的课堂更丰富,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将重点放在学生的思维锻炼上。当学生的思维养成后,其学习效率也会有所提升。教师要注意自己的重心,时刻关注学生的接受度,让学生多多自主思考,并在思考后进行反思。接下来,我们将探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问题。
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的时候动脑思考,有自己的思维模式,有自己的解题方法[1]。但这个过程需要多次重复,很枯燥很烦琐,所以学生会选择知难而退,慢慢地产生畏惧心理,从而抗拒数学学科。学习数学知识就应该迎难而上,知道难点就要主动出击,一次解决好就会给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抗拒数学学科也会影响学生建立知识网。数学知识是相互贯通的,小学数学知识是在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基础,因此抗拒数学、不自主学习,是数学学习道路上的一个大障碍。
现在的教育往往是教师站在讲台上给学生灌输知识,教给学生模板让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拓展训练,学生往往只重视学习“套路”,按照模板代入,缺乏自己的思考过程。西方教育与我们不同的就是我们总是运用传统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但是这样的方式只是学生一味地接收,而学生是否真正地接受了这些知识,教师也不得而知。学生也没有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的意识,除了生搬硬套,没有任何经验的累积,没有想象能力,又过于依赖教师,更不要说什么自主学习能力。这种现状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知识还是教师的,并没有实实在在地教给学生,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教会,让学生掌握知识,编织属于自己的知识网,培养学科相关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自主思考[2]。全程动脑的课堂才是活跃的课堂,只有淡化教学形式主义才能让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在学习的过程中,思维的养成更加重要,学生应该多多思考,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应该一改往日里自己掌控全局为学生灌输知识的做法,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学生在平日课堂上自主思考。历来学习知识都是由浅及深,从概念入手再掌握解题技巧。小学数学教育是打基础的过程,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牢,那么后期的学习是很困难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应该尽力用有效的策略使自己的课堂充满创意,并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体,将课堂归还给学生。教师还应该改变自己的授课方式,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接下来,我们浅谈一下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要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学生在学习中有自主学习的意识,才会有自主学习的行动。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存在错误的观念和意识,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耐心的引导。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时刻向学生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明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不仅可以使自己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还会为自己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
除了时刻强调自主学习的重要意义,教师还应该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教学中,学生会进行小数乘法的学习与应用,那么教师在教学生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的方法之前,可以让学生先探索一下解题方法,然后在课堂上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教会学生解题办法。这样的过程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需要学生自己去动脑思考,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列出一定数量的相关题目,用比赛的形式让各个小组去进行解题和比赛,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上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而展开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对课堂教学的高效发展所肩负的重要责任,并在数学课堂上,充分发挥课堂主体的优势,逐步改善依靠教师进行学习的不良学习习惯。在小学五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内容,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画一画,然后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在进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运算时,教师要让学生多多动手,通过画图和标记进行解题,画图既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率,图形结合,一目了然。因此,教师应该多让学生积累经验,在教学生认识几何体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固体胶、硬纸板、剪刀来做出自己所理解的各种几何体,或者从家里带一些自己认为符合的几何体物品。这样的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加深记忆,积累经验,而且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重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习过程充满快乐。
除了上述方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还应该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教师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可以应用提问法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3]。例如,教师在每节课之前,可以预留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说一说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自己存在哪些疑惑,又想了解哪些内容。教师要在学生回答之后,对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以达到鼓励学生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仅对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有促进作用。所以,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时代发展迅速,当前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不像以前资源少,很多教学过程只能省略掉。教师应该多注意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经验,这样的方式不但能让学生加深记忆,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在开展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多注意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学习就应该迎难而上,知道难点就要主动出击,自主思考,这样才能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教师在这整个过程中只是发挥辅助作用。学生只有疏导了心理障碍,才能有更高的学习效率和更好的学习创新成果。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需要学生掌握位置和方向的知识,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与生活相联系,自主画出学校与家的位置,以及回家的路线图。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大概的示意图,并让其他学生一起来看一看正确与否。而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本就给学生一种严肃的感觉,学生对教师都是报以敬畏的态度的,只有师生关系亲近了,教师才能了解到学生对课堂的想法,才能共同努力让课堂充满趣味,让课堂变成高质量的课堂,这就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目标。教师不耐烦的教学态度或挖苦学生的行为,都会让学生产生厌学的心理。所以教师应该具有良好的素质,多多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彼此间建立信任。学生毕竟是孩子,对教师都有一定的依赖心理,所以这个时候也是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的好时机。而联系生活进行课堂教学给学生一种课堂很“接地气”的感觉,这可以使教学氛围更为融洽。
课堂上设置创新型问题是很有必要的。提出有效的创新型问题可以促使学生去思考,就算回答错了,他们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设置的问题要多与本节课的内容相关,不要单纯地提出一些形式化问题[5]。如果问题设置得有趣,就可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那么课堂的气氛也就活跃起来了。另外,教师应该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例如,在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图形的运动和图形的位置,那么教师就可以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边长相等的表格,再画出两个一样的图形,让学生去思考有几种移动办法,哪种移动办法距离最方便。教师应该引导学习好的学生来调动学习不好的学生的积极性,调节课堂的整体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有课堂参与感。这就需要教师注意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了。教师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问题质量,改变提问的方式,改善提问细节,养成提问的好习惯。同时也要避免学生逃避提问的心理,多多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式课堂氛围。提问形式创新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的一种途径。
在小学阶段,教师和学生都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即学生不依赖教师,学会自主思考;教师在课堂上也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将课堂变得有趣味,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不能只为了解题而学习,应该把培养数学思维当作学习重点。教师要改良自己的教学模式与教学重心,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学起来才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