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城厢实验小学 朱长春
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重点,从语文教学来看,阅读和写作占据了大部分板块,一篇作文占据的得分比例也是极为可观的,写好作文,相当于在语文路上迈进了一大步。因此,写好作文是每位小学生都需要做到的事情。目前,很多小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美则美矣,但是感情投入并不是很深刻,写出来的作文缺少灵魂,自然也就没有打动人心的力量。为此,笔者认为想要让作文变得有灵魂、有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人民群众是最伟大的创造者,而这样的人民群众一般都是从劳动中汲取灵感,因此,通过劳动,学生同样也能够真正体会更加真实的劳动情感,体会劳动人民的辛酸苦辣,体会最真实的感情。比如说在学习《锄禾》的时候,可能很多学生并不能体会那种“汗滴禾下土”的感觉,不能体会到那种收获的快乐与劳动的辛苦交杂的情感。而如果教师能够带领学生去体验一次劳动,哪怕是去学校的菜园子里或者是花园里体会一次,那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写作而言都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的。通过这样的劳动,学生或许不能完全体会劳动的快乐与心酸,但是却能够简单地体会到劳动带来的最真实的感觉,而将这样的感觉倾洒在作文中,学生的作文必然会更有思想、更具深度。这就是思想感情的力量,能让一篇作文得到洗涤升华。
思想情感是极为复杂的一个事物,劳动有劳动的情感,而走进社会则会体会到另一种情感,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比如说一个社会的真真假假,纵使小学生不能体会到所有,但是不论如何,他们也应该对这些现实有所了解。而在了解的过程中,学生才能够切身体会到其中包含的各种思想情感。在得到这样的思想情感之后,学生才能够在写有关于社会生活的题材的作文的时候倾注全部的思想感情,让整篇文章更加立体,更具生命力。
农村学生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他们和自然的感情最为亲切,农村孩子没有城市孩子那样好的条件,但是从体会自然而言,他们显然比城市学生更具有发言权,只因为,他们自小与自然做伴。因此,在写有关于“自然”的文章的时候,农村孩子完全可以将自己最真实的情感吐露出来,不论是对花草树木的喜爱,还是对花鸟鱼虫的了解,他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是城市学生在面对这样的文章的时候却总会浮于文本之上,通过别人的文章看到大自然的景色,通过别人的文章写下自己的“感受”,而这样的思想情感也往往浮于表面,无法打动人。因此,在进行有关“自然”的文本写作之前,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有一次切身感受大自然的机会,比如说组织一次采风,一起去大自然看看,如果无法做到,那就带一些大自然的事物到教室里来,创造条件让学生感受自然。曾经听过这样的一个故事,一个妈妈因为自己的孩子不知道如何写大自然的景物,这位妈妈就买下一座山,让自己的孩子尽情地在山上体会自然、享受自然。显然,这位妈妈的做法对于孩子领会大自然的美大有裨益,孩子才能够用最真实的情感“记录”自己的真实体验,这样写下的作文才能真正是作文,一篇有血有肉的作文。因此,在进行自然话题写作之前,教师完全有必要让学生去体会自然的美,用最真诚的习作打动阅读的人。
生活是所有灵感的来源,它不同于以上的任何一项,却又包含着以上的任意一项,它是最容易实践的一个项目。
比如说,教师可以借助开家长会的机会让家长带孩子体验生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去旅游、一起去做志愿者等等。只要是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能够让孩子得到一定的生活经验的活动,都可以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去做,让自己的孩子能够真真切切地感受生活。只有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才能够学会迁移,学会如何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到作文中去,让自己的作文不再是空洞而乏味的,让每一句话都有它的思想情感。只有这样,学生的写作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提升,将文章写得越来越好。
总而言之,在进行写作的时候,真情实感是必备因素,如果没有真情实感,那么这样的作文永远也无法达到打动人心的境界。而想要在写作的时候注入自己的真情实感,首先作者就必须有这样的感情,最后将感情投注在笔尖,最终在文字中得以闪现。因此,想要写出有感情的作文,首先要成为一个有感情的人,而要成为一个有感情的人,就需要在生活中去培养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享受生活。只有实践过,才会有最真实的情感出现,让一篇作文更具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