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墨长沙》:呼之欲出的长沙精神

2020-11-25 02:40刘学正
时代邮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岳麓山湖湘文脉

刘学正

长沙之长,长在山水洲城、楼阁古刹,长在“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汨罗江畔,屈原以离骚、怀沙奠定湖湘文化底色;橘子洲头,毛泽东挥毫写就“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一座城市的精神成长史,与其岁月迭代里的外在环境、内在人文息息相关。本书依托翔实史料,用大气厚重的笔墨,攀名山诸峰而上,顺大江大河而下,于城郭间勾勒千年市井风情,在学府中描摹文脉之悠长绵延。涵盖了长沙具有代表性的山水城郭、名胜古迹。以散文笔法写史,是该书的特色所在,恍似手执如椽巨笔,步履从容地追寻长沙精神的源流,真实还原了长沙的历史文化面貌。

以山为骨,可知长沙之厚重。“山林岳壑文物遍地,涧流泉石皆有文章”是岳麓山的精妙写照。这座古今骚客流连忘返的人文胜地,还归葬着黄兴、陈天华、蔡锷等众多的湖湘革命先辈,英烈之光为山石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就坐落在岳麓山,宜赏宜文,成为寻根究史、探悟人生的好舞台。“屹立狂澜几万秋”的大围山,“林谷气嚴藏虎豹”的道吾山,“庭中南树几度新”的沩山,“风雪归人五福颂”的芙蓉山,或拥一道好景,或开一代宗风。而大王山的桐溪寺,当年“屡败屡战”的曾国藩几欲投水自尽之际,正是在这里得到了宝月和尚的指点,最终走出愁苦自抑的状态。

以水为脉,足见长沙之灵秀。湘江、浏阳河、沩水、捞刀河……一条条奔流不息的江河,淌入作者龚军辉的笔下,在字里行间尽显风流。

有时避开车水马龙,走进亭台楼阁吊古,更能感受到一座城市的心跳。贾太傅祠前,作者长叹:“贾谊缔建了中国的王道统治基调,却又在无形中为千里湖湘孕育了一颗生生不息的文化种子,从而让卑湿之地有了江湖河海之气势、论道华山的笔力。”定王台上,其亦感慨:“刘发的孝,不只是构建了长沙人的家庭思维底线,更是让长沙文明的内核在严苛的家国统一思想体系中光彩熠熠。”何止如此,古开福寺的禅意幽深、营盘街的英雄气概、天心阁的宁折不屈、铜官窑的红色基因,哪个不彰显着长沙的独有气度?

所谓文脉,修德来远曰文,绵延不绝成脉。如果说“朱张会讲”发源地的岳麓书院、城南书院,开创了楚材斯盛的风气,那么船山学社、时务学堂、湘雅医学院、周南女中等则承而扬之,揭开了长沙当代文化教育的时代画卷。

鉴古知今,学史明智。《点墨长沙》绝非仅限于描摹古今人事风物,深究其里,其实是对弘扬长沙精神,恢复湖湘气派的向往。正如王习加先生在序言中写道:“点墨长沙,实是穿过史志,点醒长沙人,呼吁长沙精神的归来与补色!”

猜你喜欢
岳麓山湖湘文脉
岳麓山之魅
春风又绿岳麓山
我是湖湘儿女
最美岳麓山
爱晚亭
丁酉年腊月十九黄州寿苏会
咏“湖湘教师写作夏令营”
文脉
曹文轩说“文脉”
源可寻而濯我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