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硕鸿泽 徐娜
【摘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日本概况》的翻译工作如期完成。大三上学期项目组成员第一次接触到这本教材,当时的讲义完全是用日文编写的,一部分同学读起来比较吃力,期末复习也很难抓住重点。于是,本小组便有了将其译成中文的想法,并得到了老师的认可。截至目前,该讲义的全部内容(共15章)已翻译完成。虽然过程称不上漫长,但庞杂的翻译内容对于几名刚刚升入大四的学生来讲无疑是一项挑战。在此,对翻译本身及半年来的翻译工作做几点总结,以引起更多人对双语读物的重视,从而对双语读物的问世及使用起到些许推动作用。
【关键词】双语读物 日汉双语 翻译
1,关于翻译
1.1 翻译的意义
翻译与社会、与科学发展和人类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这一点恰如哲人所云,若无翻译和翻译作品,我们这个世界不但会缺少文明,还会缺少相知。
翻译是两种语言相互表达的活动,有人称之为“再铸造作业”,这样形容是很贴切的,各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形式,把英文议成中文,就是要把英文的表达方式改造成中文的表达方式,即把英文的模式改为中文的模式,反之亦然。所以,翻译不仅是一项“再创作”的活动,而且是一项比再创作更难的“劳动”。
正确认识翻译的艰巨性,才能避免把翻译看成是简单的、学几天外语谁都能干的工作,从一开始就小心翼翼,一丝不苟,培养良好的译德,树立严谨的译风。
1.2 翻译的标准
翻译的标准就是是否能够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达意”既是翻译的出发点,也是翻译的归宿。
清末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例言》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这可谓是平地一声春雷,开辟了近代翻译学说的先河。于是“三难”说成为以信、达、雅为标志的中心理论。不过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一般对信、达、雅的理解和解释,已经超出了原来的意义和内涵:
信:就是意义不悖原文,即译文要准确,不偏离,不遗漏,也不要随意增减意思。
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使人能看得懂,没有逐词死译,生搬硬套,文理不通的现象。
雅:就是译文选用的词语要得体,追求文章本身的古雅,简明优雅。
当然,作为翻译标准,信、达、雅也并非十全十美,但“信、达、雅”在相当程度上概括了翻译工作的主要特点,说出了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因此保证信、达、雅标准的贯彻,可以提高翻译作品的质量。
1.3 翻译的流程
翻译是在正确把握原文的基础上,用译人语文字创造性地再现原文思想内容的语言过程。也就是说第一步是把握,第二步是表达。从表面上看,翻译似乎就这两个程序,可实际上并不那么简单。一个句子、一段文字、一篇文章往往要从原文到译文,译文到原文仔细推敲、反复研究,使译文与原文意思尽量吻合。译完之后再通读几遍,看看这句话、这段文字、这篇文章是否有不妥当、不通顺的地方,再琢磨加工、润色修饰,才能点睛出神。
首先,正确把握。把握就是透彻地了解、懂得、掌握原文所表达的内容和实质,包括词意、句意、段意、语意。没有对原文的全面把握,翻译就无从下手;把握不住不牢,译文就不忠不顺。想要正确把握文章内容,必须通览待译文章的全文,熟悉全文风貌,掌握内容大意,摸清所涉及的具体人物、事件、背景,搞懂语言现象,辨明逻辑关系。
其次,表达自然。表达就是准确地运用各种翻译技巧,以规范的汉语体现原文的内容,从而使所:译的东西在内容和形式上成为有机的统一体。表达是理解的继续和升华,表达的好坏取决于对原文理解的深度及对外语掌握的程度。若不能用确切的汉语表达出来,译文则显得别扭生硬,晦涩难懂,表达也就失去了意义。翻译的质量最终取决于译文的表达水平。不少译者以为汉语是自己的母语,使用起来不会有什么问题,因而往往忽视翻译中表达的重要性。其实,日语和汉语在结构和表达习惯上有很大的差异,汉语水平不高或者粗心大意都可能会导致表达上的错误。
最后,仔细校对。校对是翻译过程的检查验收过程,是把握与表达的进一步深化,是对原文内容进一步核实及对译文语言文字进一步推敲的阶段,是最终完成翻译任务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检查译文有无遗漏丢失、错译误译、前后矛盾、关系混乱、文体逻辑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要润色文字,在译文的“达意”上下功夫,力求用词贴切,文从字顺,增强译文的可读性。
2.关于《日本概况》(双语版)的编译
2.1 关于日本概况课程
日本概况这门课程是全国高校日语专业学生的必修课。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日本文化的主要特点,对日本历史和社会文化(包括地理、历史、政治、经济、风俗、宗教等)状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该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拓宽学术研究的领域,增强涉外活动中的适应性。同时,使学生能将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日本文化相结合,逐步减少与日本人交往中因文化差异所产生的摩擦与冲突。
我校专业课上使用的是学院自编日文讲义《日本概况》。它的优点在于一方面能够通过日语阅读扩大知识面和词汇量,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文化知识,进行语言基本功的训练,巩固和提高日语水平。
2.2 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讲义的内容分为15章,包罗了日本的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但清一色的日文,难免会使一部分日语基础薄弱的同学感到头痛,如果加上中文翻译就会轻松很多。因此,小组成员就根據学习的经验体会和积累的专业知识,将原文翻译成中文版,从而解决同学在学习上的障碍。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我校日语专业学生提供更易于理解的讲义,还可为日语学习者提供有价值的双语读物。然而,决心好下实现难,重重困难接踵而至。
编写难:研究小组的成员都是大四学生,虽说经过三年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知识经验,但相比专业的翻译工作者还有着天壤之别。翻译如此篇幅的讲义,对我们而言可称得上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迄今为止,国内鲜有高校使用双语版教材,有关日本概况的书籍不仅少,而且有的内容过于复杂,有的自成一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难以作为简洁凝练、内容客观的参考资料。
在翻译过程中的遣词造句和用语上,在表达方式上,既要注意到原文的知识性,要有一定深度,又要避免使用过于专业的词语,尽可能增加一点趣味性,做到深入浅出。为此,在翻译过程中,有些词语和句子经过多次斟酌,才最终敲定。
翻译难:这是双语读物编译过程中最大的难关。在日语教学中,虽然也翻译文章,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将学生不懂的地方用母语翻译解释,两种语言运用自如。但要把整本书全部译出,而且要是中日文一一对照,既要使读者在学习中能正确参照理解,又要经得起内行的检查挑剔,这简直是在答一份无尽期的、由无数考官审阅的数万字的考卷。
第一是对应词语翻译难。日文中有许多词语是独有的,很难在汉语中找到与之对应的词语。比如说“襖”“障子”“建具”虽然都有“拉门”的意思,但在日语中却有细微的差别。如果三者出现在同一句话中,想要翻译成中文就很有难度。
第二是专业术语翻译难。如第十五章“日本经济”中曾多次出现“住专问题”“神武景气”等专业术语,把它们翻译明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翻译者本身要搞清楚这些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所以就需要上网查阅资料。而国内的网站有时并不能给我们详尽的答案,于是为了搞清楚一个词的意思,可能会在国外的网站逗留数日。
第三是文学作品翻译难。第六章“日本文学”中曾选取了川端康成笔下《雪国》的一个片段。然而并没有哪个组员之前读过这部小说,所以并不知道这段文字选自哪个部分。对于如此知名的文学作品,也不应不负责任地翻译了事,于是组员们就将这部小说完完整整地读了一遍。类似的情况屡见不鲜。
第四是形同意义字区分难。日语中有汉字,这对我们翻译日语总该是便利的吧?其实不然。时间流逝,语言擅变,对比我们今天的汉字,日语的汉字词有的已形存义亡,或形存义增、形存义减;有的则形义俱变;还有日本人自己创造的一部分汉字,就更风马牛不相及。正因为有这部分汉字词存在,我们的思维难以冲破固有的观念,望文生义,以至于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
第五是翻译体裁难。讲义的题目既然叫《日本概况》,那内容一定是以说明为主。尤其像第一章“日本的自然环境”,其中出现了“冲积扇”“梅雨”“焚风效应”等科普性较强的词语。翻译这类文章就要求译者熟悉所译文章涉及的专业,否则翻译中就容易出笑话甚至出现原则性的错误。
2.3 《日本概况》(双语版)的优点
在项目前期,我们曾分析过以《天声人语集萃》为代表的双语读物的市场优势,通过日汉对照的形式可以提高书籍的使用效率。而将双语读物作为教材引入高校课堂,可以说是一项创举,兼具以下多个优点:
第一,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先读一边原文,在脑海中形成自己的思考,然后再参照译文,看看读懂了多少,没读懂多少,这样可以加深印象。
第二,可以节约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像期末复习这种争分夺秒的时候,再一味地看原文,遇到不会的词卡半天,死扣词义和语法,意义已经不大。这时选择直接浏览译文,可以帮助学生立即抓住重点,节省复习的时间。
第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内容。原先的《日本概况》讲义是没有任何注释的,即便有,用日文解释日文,恐怕学生也很难有耐心阅读。现在将“住专问题”“神武景气”等专有名词的意思在译文下方加以中文注释,可以让学生明白这些词的意思。
第四,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讲义完全用日语编写虽然有增加学生日语阅读量的好处,但这只是对部分自律性强且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而言的。对有些日语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全日文讲义拿到手中,一旦发现看不懂,学习的积极性马上会降低,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这时,译文就起到了减轻学习压力的作用,让他们觉得即便日语不是很好,也能把这门课学明白。
第五,可以反向促进单词和语法的学习。在读原文时,如果遇到不会的单词,或是陌生的语法,可以参看译文。这样可以学到新的知识。同时,利用日文汉字上的注音来查单词也很方便。
3.结语
以上便是对半年来翻译《日本概况》这本教材的工作总结。在中日贸易往来频繁的今天,日汉双语读物在两国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些专业知识读物,能编译成双语读物,对培养外语人才和促进国际交流,意义重大。因此,希望关心国际形势和文化传播的社会各界及有关部门望能重视起这一问题,从人力、财力、物力方面能够大力支持双语读物的编译出版工作,使这类书籍更多、更快地与广大外语学习者见面,以促进外语人才更快成长,促进各国友好相处、相互学习,共同繁荣进步。
課题项目:2019年度大连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探究日汉双语读物对日语学习的意义——以编译《日本概况》(双语版)为例》,项目编号:201913207170。
作者简介:杜硕鸿泽(1998一),男,辽宁鞍山人,大连科技学院2016级日语专业学生。徐娜(1983-),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文化、日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