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祎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基于此,指南中提出了3—6岁幼儿语言发展的若干目标。具体说来,这些目标大致涵盖了幼儿倾听能力、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四方面的目标,本文结合这四个目标,探讨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关键字:幼儿;语言能;培养
儿童语言的发展是指儿童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成长变化的过程和现象。《指南》里强调:“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学龄前幼儿正处在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此期间应有意识的加强语言能力的培养。为此,《指南》在幼儿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与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两个维度之下又细化出了若干目标,透过这些目标可以探索出3—6岁幼儿需要发展的几种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发展中的几种重要能力
倾听能力。倾听是人类表达自身,与世界产生联结的第一步,也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第一步。《指南》“倾听与表达”目标一中要求小班幼儿能听懂日常会话,并在别人对自己说话时注意听并作出回应。中班幼儿在集体交谈时能有意识地听与自己有关的信息,在相应的情境中能感受到不同语气语调的所表达的不同意思。大班幼儿在集体中能注意到老师或其他人讲话,能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等相对复杂的句子。这样一些目标要求,都是围绕着幼儿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学会有意识的、理解性的倾听展开的。
表达能力。表达是通过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来阐述个人观点,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行为。学前阶段是儿童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模仿能力最强,词汇量的增长最快,口语理解和表达能力的发展相对迅速。因此,《指南》“倾听与表达”目标二中要求小班幼儿愿意在熟悉的人面前说话,能大方的与人打招呼,愿意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想法,能口齿清楚地说儿歌。要求中班幼儿愿意与他人交谈,喜欢谈论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要求大班幼儿敢当众讲话,能清楚、连贯的叙述一件事情。
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早期阅读是儿童接触书面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儿童完成了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有关研究指出,学前儿童的早期阅读行为与儿童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后的读写成绩存在很高的相关关系。《指南》“阅读与书写”目标一提出了阅读兴趣习惯的目标要求,要求小班幼儿能主动要求成人讲故事、读图书,喜欢跟读儿歌。要求中班幼儿反复看自己喜欢的图书,喜欢跟别人讲自己听过的故事。要求大班幼儿能够专注的阅读图书,并与他人谈论相关内容。目标二指出幼儿应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小班幼儿能听懂短小的儿歌或故事。中班幼儿能体会到作品的情感,能根据图画大致讲出故事的情节。大班幼儿能说出自己所阅读的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能创编、续编故事。
初步的书面表达的愿望和能力。尽管学龄前儿童不需要具备文字阅读和书写的能力,但他们有必要认识口语与文字的对应关系,以便更好的完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过渡。《指南》中“阅读与书写”目标三,要求小班幼儿喜欢用涂涂画画来表达一定的意思,中班幼儿愿意用图画和符号表达自己的愿望和看法。大班幼儿能用正确的姿势书写,愿意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实物或故事。这些目标的目的就在于让幼儿在未正式学习文字之前,先与文字进行互动,随之产生初步愿意书写的愿望和兴趣,进一步能以涂涂画画的形式进行一些“书写”尝试。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
倾听能力的培养
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在幼儿园中,教师是幼儿重要的模仿对象,教师在不经意间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和幼儿对话的时候,不管幼儿的表达能力如何,教师都应积极倾听并予以回应。有的时候教师可能忙于手中的事情不能及时与幼儿交流,这种情况下教师应当向幼儿讲明原因,并告诉他待会儿忙完了就去听他说他想要分享给老师的事情,这样才能避免幼儿产生不被倾听的失落感。并且在老师的这一回应行为之中,幼儿也学会了要积极倾听别人。
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倾听:引导幼儿有目的的倾听可以贯穿在孩子的一日生活之中。例如,在晨间谈话中,教师可以请小朋友分享一些趣事,在讲述时鼓励其他幼儿做一个文明小听众,听完之后说一说这件事情有趣在哪里。在玩游戏时,老师可以组织类似“小小传话筒”的游戏,教师把第一句话清楚地讲述给第一个幼儿,由他再以悄悄话的形式传述给下一个幼儿,经过几名幼儿的传述之后,看最后一个幼儿能否完整的将话复述下来。如此一来,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幼儿有目的的倾听和理解性的倾听。
表达能力的培养
提供正确的语言示范:学前儿童出于向师性,会对老师的语言进行模仿。因此在幼儿园中,教师应讲普通话,并且吐字归音要清楚,在语法上也要做到规范、有逻辑,避免随意性。另外,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在理解高度抽象概括的词语时较为困难,所以教师在和幼儿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使用浅显易懂、具体形象的语言帮助其理解。同时要注意使用表意清晰、直接的简单句,这更适合幼儿的接受水平,尤其是与小班幼儿对话的过程中,不宜使用过多复合句。
打造安全的语言环境: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告诉我们,“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之中,幼儿才敢于去成長”。同理,在一个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之下幼儿才会产生想要说话的欲望,也更乐意去表达自己。教师可以通过担当一名积极倾听者的角色来为幼儿打造这样一个安全的语言环境。当幼儿讲话时,如果表达清晰连贯,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幼儿发音吐字不是很清晰,表达也不太流畅,教师不应立即打断幼儿讲话,而应给予幼儿一定的思考时间再对其进行鼓励引导。总而言之教师的行为要传递给幼儿这样一个信息:“无论我说得如何,我都是被老师接纳的,我都可以自由的表达自己。”这便是我们想要努力为孩子营造的安全的语言环境。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创设舒适的阅读区域:为幼儿创设一个舒适的阅读区,提供丰富的、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的阅读材料有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就年龄阶段来说,“小班幼儿比较喜欢生活类阅读材料,如有关食品、玩具、衣服等的阅读材料;中班幼儿比较偏好认知类、社会类阅读材料,如有关动物植物、季节变化的阅读材料。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社会类阅读材料,如广告,重大新闻等。”除了提供触手可及的阅读材料,还应保证阅读区具备良好的采光条件,除此之外放置一些大小形状各异的沙发、靠垫也能大大提升阅读的舒适度,再放置几盆绿色植物帮助幼儿消除视疲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鼓励家长进行亲子阅读:现如今,大多数幼儿园都非常注重对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阅读区的创設、绘本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对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幼儿园做出积极努力的同时,也应充分调动起家长的积极性,亲子自制图书大赛、亲子阅读交流会等活动都有助于家长意识到幼儿早期阅读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愿意陪伴孩子一起进行分享阅读。
初步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
创造随意涂鸦的机会:看似随意的涂鸦过程实际上是幼儿与符号的一种亲密接触和碰撞。在这这样的碰撞中幼儿逐渐对符号的意义感兴趣,符号是文字的原型,在这样一种好奇心的驱使下,儿童逐渐会对有意义的文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幼儿涂鸦时,成人可以鼓励幼儿把涂鸦的内容讲给大家听或是帮助幼儿把他所讲的故事用文字记录下来。幼儿感受到文字的记录作用,会激发起他们对文字的兴趣。
利用游戏为书写作准备:正确的书写离不开良好的手眼协调能力、专注力。在幼儿游戏时可以有意的贯穿这些必要的能力。如穿项链、捏橡皮泥等游戏都能很好的锻炼幼儿手指小肌肉的灵活程度。另外,线描画中各种线条的组合,如直线、波浪线、锯齿线等等,对幼儿的运笔能力也是一种训练。
总而言之,随着内部生理机制的成熟,幼儿的语言能力也一天天提高,教师在阅读《指南》的过程中了解了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特点和目标,进而通过言传身教、耐心倾听、绘本阅读、游戏涂鸦等方式进行正确的引导,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季梅,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
[2] 张明红.早期阅读材料的选择[J幼儿教育.2007(09):18-19.
[3] 张欣.利用故事结构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15(02)67—69
[4] 王晓庆.学前教育如何培养幼儿语言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2020(07):169.
[5] 韩娟.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分析[J]华夏教师.2020(20)35—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