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2020-11-25 02:45任丹萍谷硕
时代人物 2020年20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

任丹萍 谷硕

摘要: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将“劳”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着力点,体现了新时代党对人才培养目标体系认识的深化。深刻把握劳动教育提出的时代价值、科学内涵,进一步研究劳动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在契合点,真正把劳动教育内化为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认同,这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在理论和实践层面深入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融合途径

1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内涵阐释

目前,大部分学者都将劳动教育视为德育、智育等其他教育方面的内容,片面强调劳动教育的德育属性或智育属性,将劳动教育处于从属、弱化、矮化的地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整个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是对小学、初中、高中人才培养、德育塑造和劳动教育的有效延续,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学习劳动教育理论、升级改造劳动价值观、进行劳动技能针对性训练,提高大学生劳动过程中的劳动素养和劳动精神,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益精神,助大学生在职业生涯中获得幸福感和充实感,从而实现人生价值。教育是一个漫长持续的过程,研究阐释高校劳动教育需要在整個教育的视域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阐释,高校劳动教育也需要在“大思政”格局下,进行系统研究和论证。

2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劳动教育融合途径研究

引入劳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主体性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性和复杂性,源于其是在做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去做,需要一类人做另一类人的思想工作,且这种工作不单是一个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一个知识、情感、体悟共同交流交融的过程。分析一些失败的思想政治教育案例,我们就可以发现,二分法式地分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仅仅将被教育对象看成是一种被动的客体,忽略被教育对象自身的价值取向、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的差异,且过于高势能地强调教育主体的作用,过于低势能地给教育客体定位,视思想政治教育为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的工作方式,结果难以激活被教育对象主体创造性,难以使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真正转变为青年学生持久的精神动力。

强化课堂教学隐性融入。从深层次来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也存在劳动教育,劳动教育中也有思想政治教育,要在课程教学中着力挖掘二者的契合点,增强融入的实效。例如:在马克思主义原理概念课程中可以讲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价值论,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将我国几千年凝结在劳动人民身上的优秀精神以及保留下来的典型故事讲给学生。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可结合当前对我国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由传统知识型向高技能、复合型人才转变的形势进行分析,强化学生提升劳动技能的认同。另外,劳动教育必修课的课程设计过程中,可以以专题形式开展,内容要囊括劳动科学论、劳动伦理学、劳动经济学、劳动法等相关知识,同时要在讲授中明确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劳动课的指导地位,讲清讲明劳动教育的理论溯源。

高校劳动教育开展实践育人,有效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理论灌输层面,需要脚踏实地,求真务实,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活动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增加其深度,拓宽其广度。高校劳动生活和劳动实践不仅可以印证所学的课堂知识,将教科书上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的技能,还能使学生从具体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意义。激发大学生在理论学习中的感性认识,经过劳动实践,上升为理性认识,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自己学习和劳动的热情与创造力。一般情况下,单纯的理论灌输和专业学习,会使学生陷入纸上谈兵、高分低能的境地。只有通过具体的劳动实践,在手和脑的协调配合下,秉持知行合一的劳动理念,大学生的身体和心灵才能有更深的领悟。思想政治教育要在全过程全方位的培养中实现,在具体劳动教育情境过程中促使大学生动脑分析问题,动手解决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将生硬深奥的理论知识内化为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大学生个体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素养,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引入劳动教育、创新教育评价体系。第一,要形成多元主体的评价格局。在劳动教育的语境下,往往体现着一个互帮互学的合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固化的身份会发生一些变化,这也就要求我们,不再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话语权完全让教师掌控,教师、管理者、学生、家庭、社会、用人单位等都应当进入评价主体,都应当拥有话语权。第二,打破边界,融会贯通。思想教育评价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其评价注定是以一种有机整体的观照方法进行推进。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劳动教育将德智体美劳的边界打通,以一个整体评价标准来看待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这当然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工作,需要我们在实践和理论中不断提炼、不断优化,进而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体系。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以一个模具套所有人,不因一个人某个方面不足而无视他其他方面的特长,既体现见贤思齐的整体导向,又重视个性创造的溢出。如此,让每一个被评价者心悦诚服,进一步唤醒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能。

综上所述,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劳动育人也应如此。”劳动楷模的作用在当代青年构建劳动伦理观的过程中的榜样力量亦是不可小觑的。因此,高校教师也应当以身作则,加强读学生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与劳动环境。

参考文献

[1]王苇,蒋玮荻.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智库时代,2020,000(010):P.235-236.

[2]吴梦希.浅析劳动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现状与策略研究[J].科技风,2018,000(017):37.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劳动教育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教育游戏与小学数学融合途径探索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以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与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以临沂孝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