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交会:传奇一甲子

2020-11-25 02:45张静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23期
关键词:出口商品广交会展馆

张静

10月16日,在第128届网上广交会的线下双循环贸易促进活动上,企业代表查阅广交会网站页面(邓华/摄)

广交会,63岁。

全称“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国内历史最久、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国际贸易展会,中外贸易的“风向标”“晴雨表”,每年举办春、秋两届,不论是特殊历史时期还是受到今年疫情的影响,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6月15日,127届广交会在“云端”开幕,这是广交会首次整体“上线”。

“云上”交易没有影响海内外参展商的热情,更没有阻断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桥梁。这届春季广交会,来自海内外近2.6万家参展商在云端展示约180万件商品,同一时段同时开展的直播5000多场。

从海珠桥边、流花湖畔到琶洲塔下,再到“冲上云霄”,一座座展馆,一次次变迁,如同里程碑记载着广交会的辉煌历程。

广交会,属于时代与城市的传奇,有着深厚的国家情怀和广阔的国际视野。

一甲子过去了,广交会为何还是重要开放指标?

为什么是广州

新中国成立之初,“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大量建设物资如橡胶、化肥、钢材、机械甚至沥青,都需要进口。怎么打破西方封锁,获得外汇?还是要靠曾经“一口通商”多年的广州。

1955年秋至1956年春,广东省外贸系统前后举行了几次小型物资进出口交流会,每次交流会均成交几百万到上千万美元。

这些情景引起了时任对外贸易部驻广州特派员、兼任广东省外贸局局长严亦峻的注意。

在他生前所写的一篇文章中有这样的内容:“当时我就想,既然小型的办得不错,何不办个大的?把全国各行各业的外贸公司都集中到一个展览会上,请外商来洽谈,当面成交,发挥整体效应,给国家争取更多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经时任广东省委书记陶铸的同意,1956年6月上旬,严亦峻以个人名义通过电报向外贸部请示,建议在广州举办全国性出口商品展览交流会。同年9月,国务院同意了这一建议,通知各部委予以支持。

1956年11月初,广州市内条件最好的新华、新亚、和平、东亚等宾馆,以及其他几十间旅店和餐厅粉饰一新。200多名外国商人、海外华商和港澳商人陆续抵达广州。

当年11月10日,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在中苏友好大厦开幕。展区面积18000平方米,分工业品、纺织品、食品、工艺品和土特产品5个馆。

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发表题为《祝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的社论,文章写道:中国出口商品展览会的展出又一次有力地证明,在互相尊重国家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是我国政府一贯遵循的原则。

时任香港《大公报》记者的毕清后来回忆,5辆解放牌汽车从广州南站开往中苏友好大厦的途中,被热情围观的数百群众堵得动弹不得。“我身处群众包围之中,热泪盈眶。”

城市支撐着会展的主题,会展塑造着城市的面貌。

彼时正好来广州访问的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高德根等人也参观了广展会,对中国新开发的中药品种非常赞赏。因此在1957年9月的新加坡工业商品展览会上,特地设立了中国药品展览。此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每年都来广州参会。

展会持续了两个月。万事开头难,尽管参展人员仅1223人,成交额1754万美元,但自此以后,广展会成为中国外贸最重要的窗口,参展人数和成交额不断攀升。1965年,两届广交会的成交额为7.57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三成多。

1957年,外贸部发文称,根据广展会经验,同意在广州举办一次出口商品交易会。不久,广交会常设机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成立,定为处级事业单位。

1957年4月25日,第一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开幕。从“广展会”正式成为“广交会”,自此每年春、秋两季定期举行,从未中断。

与城市共生

广交会的发展史,就是广州城市建设的发展史。城市支撑着会展的主题,会展塑造着城市的面貌。

第一届广展会开幕时,突然涌入这么多商人,当时广州的旅馆都已住满,珠江岸边停泊的客艇也住满客商,这种需求直接推动了广州现代酒店业的发展。

地处珠江边的爱群大厦是当时广州最高规格的涉外招待酒店,它承担了一至十届的开、闭幕酒会举办。

旧建筑改良能力有限,新建涉外宾馆的想法应运而生。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1966年9月,“广州外宾旅馆筹建处”正式成立,选址就在广交会对面,规模为27层——这样的高楼在当时属于超前创举。

1968年,广州宾馆建成,楼高84米,超过“远东第一楼”上海国际饭店的83米,打破了由后者保持30多年的国内最高建筑纪录。1976年,楼高120米的白云宾馆正式开业,再次刷新全国第一高楼的纪录。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最早的五星级标准酒店白天鹅宾馆开业。90年代,广州的白天鹅宾馆、中国大酒店、东风宾馆、花园酒店、深圳南海酒店以及上海的希尔顿饭店成为全国首批五星级饭店,6者广州占4。

1979年到1984年,广州兴建和改造了大批宾馆酒店,这使广州一度成为全国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城市。

广交会一甲子的举办经历中,展会规模日益增大,展会地址也经历过四次变更。

从最初的广州中苏友谊大厦,历经侨光路2号、起义路1号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再到流花路117号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最后在2008年,广交会整体迁移至琶洲的广交会展馆举行,场馆面积超过118万平方米,拥有6万多个展位。

广交会会址的变迁,背后是广州城市发展战略的指引。

流花路展馆于1974年建成,在上世纪80年代,这一因会展而建成的新城市景观被选为羊城新八景之一,有“流花玉宇”的美称。

2001年,广州发布首部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将广交会会馆从流花商圈落户到琶洲岛,就是“东进南拓”的大手笔。

琶洲位于广州东南,原是珠江上的江心洲渚,因形似琵琶得名。彼时琶洲还处在农田转换阶段,根本无法想象今日高楼林立之景。

中外宾朋云集广交会(何勇当/摄)

“琶洲展馆是广州滨水发展两千年来,第一次跨江在‘河南建设的大型公共建筑,可见当年决策者的决心与气魄。另一个大手笔是落户到东圃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这些重大设施布局着眼于广州的长远发展,直到现在大家还能感受到广州的大格局。” 琶洲西区“总设计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孙一民说。

与市民共鸣

广州市第一盏太阳灯是在1966年的广交会展馆亮起的。在电灯未普及的年代,太阳灯样品灯挂在广交会正立面顶层,开灯当晚,人山人海。50岁以上的广州市民几乎都记得这份温暖的“集体记忆”。

广交会展馆几次迁址,曾经的旧展馆在完成历史使命后没有“退休”,而是一个个成为广州城市地标,继续发光发热。

海珠广场西北角道路的转弯处,主楼高10米,两翼高8层的“中国出口商品陈列馆”像一只展翅的“福鼠”飞向东南。1959~1974年间,陈列馆共举办了32届广交会。

“退役”后,这座雄伟庄严的“苏式建筑”外墙上“SINCE 1959”的记号仍在诉说它的光辉岁月。

改革开放后,广交会旧址变身高端服装商城,在海珠广场附近生活超过半个世纪的甘先生回忆说:“即使不买,也有不少市民经常到那里闲逛散心。”建筑后座曾开办茶楼十几年,街坊帮衬,生意红火。

广交会给广州市民的生活带来的,除了新奇事物的体验和城市配套的完善之外,也包括会展产业链所造就的创新发展平台。从旅业到餐饮,从运输业到仓储业,从公关行业到翻译需求,成熟的广交会模式带动了一整条与会展相关且稳定运行的经济产业链的发展,无数务实灵活的广州人借助这一平台,开启人生新的机遇。

广交会每年为广州带来300多亿的经济收益,占广州市全年GDP将近4%;每年为广州带来的税收超过4亿元,每年直接和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合计近200万。

60多年来,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超过1.2万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比重峰值超过50%,对全国其他地区产生了巨大的外溢效应,推动中国成为贸易大国。

与时代共进

新冠疫情让原定今年4月开幕的广交会未能如期开幕。

17年前的“非典”疫情,也给2003年的广交会出了大难题。

与2020年情况不同,当时许多参展企業已进入到展会布置阶段,举办方也早邀请了众多国外采购商,当时没有今日“云上办会”的选项,如果贸然宣布停办,不仅开了历史的先例,而且可能会带来不良的连锁国际影响。

1962年,比利时华利生公司经理华利生在广州开幕的春季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参观陶瓷产品(张家昌/摄)

伍明光,原广交会广东代表团团长,与广交会结缘30多年。他说,广交会是否停办,多方争执不下。最终决定,做好一切防御工作,确保万无一失,广交会如期举办。

主办方先后投入大笔资金,添置防疫用的紫外线灯、红外线体温检测仪、口罩、消毒药物等,投入大量人力进行展馆消毒、体温检测、卫生监控等卫生保障工作。由于准备充足、计划紧密,所有与会人员和到会客商中无一例非典病例出现。

这种敢于面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精神,是除了实际的贸易获利之外的重要财富。

事实上,求新精神早就刻在了广交会的血脉中。在2007年第101届广交会的重要时刻,广交会使用了50年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变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虽仅一字之差,但反映是两种不同的发展理念和全新的发展模式,也是广交会积极转型升级的象征。那一刻开始,广交会的使命从帮助国内企业“走出去”升级为推动中国产业链融入全球化发展潮流。

面对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的情形,广交会“办不办”“怎么办”牵动世界目光。4月7日,武汉“重启”的前一天,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广交会继续举办,时间延后,形式创新,上“云端”。

50个网上展区全天候服务、10×24小时参展商专属直播间开启、全国105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和6家跨境电商平台链接同步上线……第127届广交会,并非把传统模式的实体展简单迁移到网上,而是进行了全新的结构设计和流程再造。

广交会创办至今已与全球21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80万人。从线下到云上,从中国到世界,这个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中国第一展”见证并推动了全球贸易的历史。

“顺势而为、不断创新,这是广交会63年来成功的原因。” 广交会新闻中心副主任郭伟华说,广交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拉动效应。

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副会长、广东会展组展企业协会会长、广州大学教授刘松萍表示:“广交会线上线下融合促进了企业向数字化创新发展。”

当数字化科技与不断求新求变的精神紧密融合之际,广交会的未来传奇才刚刚开始。

猜你喜欢
出口商品广交会展馆
新馆落成
第一个六月
中国筹备4月广交会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
广州国际车展展馆参观指南
广交会玩具精品秀
关注第105届广交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