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0-11-25 04:57王蕊
奋斗 2020年19期
关键词:新格局共治群体

王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围绕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推进平安黑龙江建设”,并对“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做出进一步安排部署。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撑,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将有效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历史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其中“党委领导”在治理体系构建中处于第一位。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步入新时代,党的建设迎来几次重大理论飞跃,其中“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建理论体系的鲜明特征,已被写入《党章》和《宪法》,并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作用。作为党建工作最基本的环节,社区发挥了党联系基层社会力量的纽带作用。当前,社区群体越来越趋于多元化,认同感越来越难以统一,时而还会因为利益相互掣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党的领导才能够把不同群体凝聚在一起,形成合力。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社区党组织在整合辖区资源、化解群众矛盾、梳理各种关系方面都表现出了极大优势。社区党组织可以实现最大化资源共享,将辖区内资源统一调配、统一管理,充分体现“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社区党组织可以采用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采取上门服务、定时巡查、远程监控等手段,及时解决群众各种困难,避免问题产生;社区党組织可以有效促进党组织与其他组织合作,通过开展活动对社会组织进行引导和渗透。正是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工作中,社区党组织把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转化成社会治理效能,实现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二、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必须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时刻以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健全社区治理架构、建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机制、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等,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我们党始终坚信“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群众是我们党的“源”,基层党组织是我们的“根”,“根”只有在“源”中吸取营养、滋养身心,才能让我们党这棵百年大树长得参天茂盛。社区虽小,它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社区党组织作为党的末端触角,直接面对人民群众的各种诉求,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都发挥着巨大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社区干部履行服务职能时要面对各种问题,会有很多压力,一旦处理不好,就会影响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许多社区干部冲锋在前,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和能力,但也有一些社区干部工作起来畏手畏脚、顾虑重重。要健全社区治理架构,需要用制度保障人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渠道畅通,只有群众的利益得到保障,群众的矛盾得到化解,才能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生产生活有序开展。要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民委员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共议”,用规章制度和行政手段保障三方开展工作,有令可依、有令必行,使三方形成合力,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建立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制,提高社区及时捕捉各种信息、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用严格的制度保障社区干部工作权利,建立交流平台,鼓励社区干部发现、摸索、创新处理群众问题的方式方法。尝试将社区干部和机关干部同时纳入区县培训计划,同步管理、同步考核,提高干部解决处理复杂问题能力。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用制度激发社区干部工作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将更多的优秀人才吸纳到社区队伍中。

三、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必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在社会治理领域中,“共建”要依靠人民的力量,“共治”要依靠人民的智慧,“共享”则由人民享受社会治理的优秀成果。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可见,新时代的基层治理必然是一个由党组织领导,自治和法治、德治相互弥补、相得益彰的结构体系,保障社区党组织、社区行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都能够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来。当前,社区多元化已经成为趋势,但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并不完备,社区在面对群体矛盾和纠纷时调节乏力。共建共治共享机制,不是追求群体的整齐划一或是力量的相互抗衡,而是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彼此能够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实现共同发展。实现“共建”,要明确区分出社区、驻区单位、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把制度作为前提,利用制度保障群体在具体分工时不越界,利用制度约束群体在彼此合作时不刁难,这样才能实现群体在分享成果时公平公正,共同发展、共同建设。实现“共治”,需要逐渐削弱自上而下的命令式的管理模式,削弱自下而上依赖式的管理模式,“街巷吹哨,部门报到”,由社区搭建平台,建立各利益群体的评估和反馈模式,更好激发各个群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共享”,就是要让社会治理的“红利”能够公平、公正地分摊到每一个利益群体,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发展成果都由人民共享。只有“共建共治”的成果能够“共享”,才能激发社会各个群体更广泛地参与到“共建共治”当中,“共建共治”才有顺利进行的保障。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香坊区委党校)

责任编辑/徐朝

猜你喜欢
新格局共治群体
“三创三树”工作法形成共治合力
“多元共治”乐融融
协同治理理论下我国电信网络诈骗共治措施分析
广州开放大学党委书记丘卫青:以开放基因书写一流开大新格局和新使命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调查
中间群体
新格局下社会办医
汪毅毅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