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艳荣
(山西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装配式建筑属于一种非常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新式建筑,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生产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同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质量及其相关的安全性是值得每家建筑企业的普遍关注和一致认可。在现实操作过程中,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往往存在着突出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在充分剖析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存在的突出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优化措施,旨在为提高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质量水平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领域的发展产物,在建筑领域得到了大量应用。装配式建筑最早出现于西方国家,因为高效便捷的施工优势,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被大量应用。装配式建筑主要利用预制构件在工地进行装配,因此又称装配式建筑,其有着很丰富的类型,也对应着不同的特征与优势,施工时应结合现实情况进行选择,让施工建筑正常开展。通常而言装配式建筑有如下特征:首先,装配式建筑是将建筑的部分结构或零部件在工厂预制加工,然后直接运到施工现场进行拼装,关键部件通常包括:阳台、内外墙板、空调板等。正是由于这些优势,装配式建筑开始备受青睐,但是其施工时还有不少质量问题,所以急需引起重视。装配式建筑需要通过专业设备将不同的预制构件吊装、连接或现浇从而形成建筑,使其具有全面的使用功能。装配式建筑离不开提前加工、运输与施工现场组装等诸多环节,所以对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要求标准都很高。
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之前,未能对相关机械质量予以检测,从而使得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漏洞与缺陷,坐浆层厚度不够规范和标准,套筒注浆量过少。同时在实际注浆过程当中机械出现损坏,使得注浆浆料闲置时间明显增加,对使用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
装配式建筑各种类型的构件基本上均采用机器化开展批量、规模化的生产,这种批量的生产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建筑工程施工效率显著提升,而且还能够将建筑工程安全风险系数降至最低水平。然而一个突出性的缺陷就是规模较大的生产很难对其中的每个建筑构件的质量进行全面准确地检测,很难确保每一个构件的尺寸均能够与相关标准规范相符。
1)叠合板断裂问题。叠合板常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出现断角、预埋件脱落等问题,在运输和施工中常出现断裂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一部分叠合板存在跨度过大的问题,在运输的过程中,叠合板之间会相互挤压,而在吊装的过程中,有时由于挠度过大叠合板上会出现裂纹,而这些裂纹会逐渐延伸,导致严重的断裂;2)外墙保温层断裂问题。在对预制外墙板进行加工的过程中,采用的结构是结构层—保温层—外装饰面,其中保温层处于三层构件的中间位置,由于使用的材料不统一,常出现外墙板的脱落问题;3)转角板折断问题。在保证建筑整体稳定方面,转角板有着重要的作用。转角板体积较大,但本身厚度较薄,因此在运输和施工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折断的问题。
1)平板护角的使用。在构建运输的过程中,可以提前制作相应规格的护角,套在平板的四周边角上,同时减少单次运输的数量,拉大平板之间的间隔,并选择路况良好的道路,有效减少运输中的颠簸和挤压,防止平板出现折断的情况。2)转角板L型吊具的使用。转角板容易在运输和吊装过程中断裂,可以使用L型吊具进行辅助吊装,这样能够让L型吊具有效分担转角板受到的拉力,减少转角板受到损坏的情况。
装配式建筑在发展中需要的人员结构和之前的组织架构不同。生产过程包括生产、运输、转移等诸多环节,而流程衔接时,如果没有配备齐全的管理人员,会无法保证权责一致。所以,建筑单位需优化岗位配置,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与管理符合规范要求。同时,现阶段我国装配式建筑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专业素养也很缺乏,很多施工质量问题与人为因素有关,所以建筑单位应加强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
1)简化构件种类,统一设计标准。鉴于在施工中许多问题都是由于施工构件规格不统一造成的,因此可以将构件种类进行合理的优化,并设计和推广通用构件、标准图集、设计标准等,如上海市在2010年制定的装配式建筑规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建立完善的质量技术管理体系。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质量技术管理缺乏完整而独立的标准和规定,当前的装配式建筑施工都是按照现浇混凝土施工标准和建筑工程施工标准进行验收的,并不符合装配式建筑,存在未知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全新的发展时期,建筑行业出现了较大的变革,装配式建筑作为全新的建筑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装配式建筑使得材料消耗量显著降低,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建筑生产施工效率与质量水平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