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怡 武辉
(空军第九八六医院骨科 陕西 西安 710054)
针对末期髋关节患者主要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通过人工制作的关节假体替代损伤的髋关节,对关节的疼痛以及术后关节功能的恢复有益,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1]。目前,随着老龄化的增加,髋关节的发生率也呈现上升趋势,术后的有关并发症也逐渐增多,因此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尤为重要[2]。本文从综合护理干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对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予以分析,详细结果如下。
选择2018 年4 月至2019 年11 月期间在我院100 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通过随机的原则,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含有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平均年龄(62.94±1.95)岁;研究组含有男性29 例,女性21 例,平均年龄(63.04±0.99)岁。所有患者基础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知情且自愿参与研究。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基础的健康宣教和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热情地接待,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医院环境,和患者多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予以针对性地心理疏导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健康宣教:医护人员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流程和术后并发症等,表达手术的必要性和优点,告知患者良好的心态和术后康复训练的重要性;(3)术前指导:医护人员引导进行体位训练和患肢的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告知患者助行器的使用方法;(4)疼痛护理:保持病房的通风,调节湿度,定期进行清扫,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播放轻音乐或者和患者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如果必要可以按照医嘱给予患者镇痛剂;(5)功能训练:取患者仰卧位,给予患肢软枕,患肢需要保持30°左右的中立位,告知患者患肢不能过度的伸展和屈曲,引导患者进行慢走、下蹲等运动,锻炼的强度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6)出院指导:患者出院前,发放健康手册,告知患者坚持康复训练的益处,定期复诊,予以电话随访或者微信随访。
表1 两组不同时期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s,分)
表1 两组不同时期两组患者的Harris 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手术前 术后1 个月 术后3 个月 术后6 个月对照组 50 28.91±7.96 53.22±5.04 69.24±4.83 77.36±5.94研究组 50 30.57±8.24 58.66±7.10 77.69±6.99 85.49±7.20 t - 1.025 4.418 7.032 6.159 P - 0.308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生理功能 躯体疼痛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总体健康对照组 50 67.29±10.79 58.49±11.54 52.27±8.57 73.50±11.39 61.67±9.64研究组 50 84.09±12.47 76.59±11.48 69.69±12.34 83.69±10.31 72.39±10.66 t-7.204 7.863 8.199 4.690 5.274 P-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使用Harris评分,含有功能、关节畸形、疼痛程度和活动度,分值分别占47 分、4 分、44 分和5 分,总分为100 分[3]。使用SF-36 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含有生理功能、社会功能等,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
从结果了解,研究组患者术后1 个月、3 个月和6 个月Harris 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见表1。
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相较于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2。
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应用较为普遍的骨科手术,技术已经成熟,但是髋关节相关疾病的患者以老年群体较为多见,而老年患者常会合并诸多慢性基础病症,对治疗有一定的影响。故而,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提升疗效[4]。一般情况患者在术后的临床症状中较为常见的便是疼痛,无疑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而由于疼痛给生理和心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会降低患者的预后。综合护理干预是以患者为本,通过和患者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予以患者情感支持。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医护人员只是被动的对患者予以护理,并没有顾及患者的心理需求,综合护理干预从心理护理、健康宣教以及康复训练等着手,将责任落实到医护人员个人,调动了医护人员护理的主动性[5]。
综上所述,针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应用。